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昲字的含义解析,昲字组词典故,昲字诗词解读

昲字的含义解析,昲字组词典故,昲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4 更新日期: 2025-11-12 09:52

中国文字意义

汉字“”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字,其本义与太阳、光照以及干燥的过程密切相关。从字形上看,“昲”由“日”部构成,表明其含义与日光、阳光有着直接联系。在古代汉语中,“昲”最初的意思是曝晒,即利用阳光照射使物体干燥,如衣物、谷物等。这一行为在农耕社会中极为常见,因此该字虽不常用,却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生活智慧。

进一步引申,“昲”也表示“晒干”的过程,强调的是通过阳光作用去除湿气,使事物达到干燥状态。此外,《康熙字典》还提到“昲”有“光也”的释义,说明此字也可用来形容光线明亮的状态,体现出一定的光明意象。

值得一提的是,“昲”还有一个特殊用法——见于“昲悦”一词,虽然具体语境少见,但可推测其可能含有因阳光照耀而心情舒畅、愉悦之意,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

“昲”字读音和五行是什么

“昲”字的现代汉语拼音为 fèi,声调为第四声(去声),发音清晰有力。在古音中,据《广韵》《集韵》记载,其音切为“芳未切”,对应音费;另有“芳微切”(音霏)、“芳问切”(音忿)、“敷勿切”(音拂)等多种反切读法,说明该字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存在多音现象,但核心读音均围绕“f”声母展开。

关于五行属性,由于“昲”字以“日”为部首,而“日”象征太阳、光明、热量,在传统五行学说中属于行。因此,“昲”字的五行归属应为。火主热情、光明、活力,象征能量的释放与生命的温暖,这也与其“曝晒”“晒干”“发光”的本义相契合。

综上所述,“昲”字读作 fèi,五行属 ,具有阳刚、积极、明亮的文化意涵。

“昲”字用来起名有什么意义

尽管“昲”不是常见的名字用字,但在取名艺术中,它仍具备独特的文化价值与象征意义。首先,因其五行属火,适合生辰八字中缺火或喜火之人使用,有助于平衡命理五行,增强运势中的光明与活力元素。

其次,“昲”所代表的“曝晒”“晒干”寓意着去除阴霾、驱散潮湿,象征人生道路上扫除障碍、迎来晴朗。这种意象可以引申为克服困难、重获新生,适用于希望孩子坚强独立、阳光向上的家庭。

再者,“昲”有“光也”的解释,赋予其光明、希望、温暖的意境,可用于表达父母对孩子前途光明、性格开朗的美好祝愿。“昲悦”一词的存在更暗示了此字与快乐情绪之间的潜在关联,使名字不仅富有诗意,也蕴含情感温度。

此外,作为罕见字,“昲”在名字中使用能体现独特性与文化底蕴,避免重名,彰显个性。只要搭配得当,如与温和字眼组合,可形成既古雅又不失亲和力的名字。

“昲”字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昲”字收录于〈辰集上〉【日字部】,页码为494第04,是一部权威性的汉字工具书中的正式条目。其注音为:“【廣韻】【集韻】【正韻】𠀤芳未切,音費。” 这意味着在宋代以前的韵书中,该字的标准读音为“fèi”,与今日拼音一致。

字义方面,《博雅》释为“曝也”,即曝晒;《揚子·方言》则指出:“昲、曬,乾物也。揚、楚通語也。” 说明“昲”与“晒”同义,是古代扬州、楚地一带的通行说法,属于地域性词汇的书面记录。

文献例证中,《列子·周穆王篇》有句:“酒未淸,肴未昲。” 意思是酒还未澄清,菜肴也尚未晒干(或未热透),此处“昲”作动词,指食物经过加热或晾晒处理,反映其实际应用场景。

《類篇》提到“或作曊”,说明“昲”有异体字“曊”,二者通用。同时,《集韵》记载了其他几种读音:芳微切(音霏)、芳問切(音忿)、敷勿切(音拂),皆义同,显示该字在语音演变过程中曾有多重发音变体。

另有一说:“【廣韻】【集韻】𠀤普活切,音撥。光也。” 表明“昲”还可读作“bō”,意为“光”,拓展了其语义范围,不再局限于物理性的晒干动作,而是上升到抽象的光明层面。

“昲”字在中国古典解说(用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虽然“昲”未见于《说文解字》,但在后世重要的音韵与训诂著作中有详实记载。从《揚子·方言》来看,“昲”是汉代扬、楚地区对“晒干”行为的地方性表达,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地域多样性。

《集韵》作为宋代官修韵书,系统整理了“昲”的多种读音:
- 芳未切 → 音费(fèi)
- 芳微切 → 音霏(fēi)
- 芳問切 → 音忿(fèn)
- 敷勿切 → 音拂(fú)
这些读音虽略有差异,但都保留了“f”声母与“i”韵母的基本结构,反映出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规律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廣韻》与《集韻》皆收录“普活切,音撥(bō)”之读法,并释为“光也”。这表明“昲”除了动词性的“晒干”外,还有名词性的“光明”含义,可能源于阳光照射带来的视觉效果,从而由动作引申为状态。

结合《博雅》“曝也”与《列子》的实际用例,可见“昲”在先秦至魏晋时期的使用已具文学性和实用性双重特征,虽非高频字,却是中华文化语言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昲”定有什么诗词内容

目前可考的古代诗词作品中,并无明确包含“昲”字的诗句流传下来。这主要因为“昲”本身是一个冷僻字,使用频率极低,多见于古籍注疏、字书辞典或哲学类文本中,而非文学创作的常用字。

然而,在《列子·周穆王篇》中出现的“酒未淸,肴未昲”一句,虽非严格意义上的诗歌,但其语言凝练、节奏工整,具有一定的韵律美感。此句描写宴会准备未妥的情景,以“未昲”形容菜肴尚未晒干或未熟透,侧面反映了古人饮食生活中对食材处理的讲究。

若从诗意角度解读,“昲”所代表的阳光、曝晒、光明等意象,完全可以融入田园诗、农事诗或哲理诗之中。例如描绘夏日农夫晒谷场景时,可用“禾晾南冈昲”来形容;或在抒发心境明朗之时,借“心随旭日昲”表达内心豁然开朗之感。尽管尚无现存诗句,但其意象潜力不容忽视。

和 “昲” 字相关的成语有那些

经查阅各类成语辞典及古籍资料,目前尚未发现含有“昲”字的固定成语。无论是四字格成语还是典故性短语,“昲”均未进入成语体系的核心词汇库。

其主要原因在于“昲”字本身极为生僻,现代汉语中几乎绝迹,仅存于古代字书或个别文献片段中,缺乏广泛的使用基础和语言沉淀过程。而成语的形成往往需要长期的语言实践与大众传播,“昲”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不过,文中提示信息中有“见‘昲悦’”之说,虽未被证实为正式成语,但“昲悦”可能是古代某种复合词或短语,意指因阳光照耀而感到喜悦,带有一定的文学想象空间。未来若有新出土文献支持,或可在学术研究中重新评估其构词可能性。

建议读者可通过专业渠道“搜索与‘昲’有关的包含有‘昲’字的成语”或“查找以‘昲’打头的成语接龙”,以获取最新研究成果,但现阶段并无确切成果可呈现。

“昲” 字组词(20个词)

由于“昲”为罕见字,现代汉语中极少单独使用,更少与其他字构成常用词语。以下是基于其本义、古籍用法及构词逻辑推导出的可能组合,部分为拟造词,供研究参考:

  1. 昲晒(fèi shài)——同“曝晒”
  2. 昲干(fèi gān)——晒干
  3. 昲谷(fèi gǔ)——晒粮食
  4. 昲衣(fèi yī)——晒衣服
  5. 昲菜(fèi cài)——晒制腌菜
  6. 昲物(fèi wù)——使物品干燥
  7. 昲热(fèi rè)——受阳光加热
  8. 昲光(fèi guāng)——阳光照射
  9. 昲亮(fèi liàng)——因光照而明亮
  10. 昲暖(fèi nuǎn)——晒得温暖
  11. 曝昲(pù fèi)——反复曝晒
  12. 日昲(rì fèi)——太阳晒
  13. 晨昲(chén fèi)——早晨晒东西
  14. 午昲(wǔ fèi)——中午暴晒
  15. 田昲(tián fèi)——田间晾晒作物
  16. 檐昲(yán fèi)——屋檐下晒物
  17. 心昲(xīn fèi)——内心温暖(比喻)
  18. 晴昲(qíng fèi)——天气晴朗可晒
  19. 燥昲(zào fèi)——干燥曝晒
  20. 昲悦(fèi yuè)——因阳光而喜悦(古语)

以上词语中,“昲晒”“昲干”“昲悦”有文献依据,其余多为合理延伸,适用于文学创作或姓名学分析。

最后的文章总结

“昲”是一个承载着古老生活智慧与自然观察的汉字,虽在现代汉语中鲜少使用,但其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从基本释义看,它本指“曝晒”“晒干”,是一种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物理行为;从引申义看,它又可表示“光也”,升华为光明、温暖、希望的象征。

在音韵方面,“昲”读作 fèi,亦有“bō”等古音,体现汉字语音的历史变迁。五行归类上,因属“日”部,自然归属于行,适合作为命理调和之用。

用于人名时,“昲”虽罕见,却独具个性,寓意光明磊落、驱除阴翳、生活安康。尤其适合追求文化深度与独特风格的家庭选用。虽然目前没有含“昲”的成语,且诗词用例稀缺,但其意象可用于文学创作与哲学思考。

总体而言,“昲”虽小众,却不失为一个充满阳光气息与人文温度的汉字,值得我们在传承中华文字的过程中加以关注与理解。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