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妣”的含义与解析
字形结构:
“妣”是一个形声字,从女部首,比声。其本义为母亲。该字由“女”和“比”两部分组成,形象地表达了女性长辈的概念。
基本释义
根据《说文解字》,妣(bǐ)的解释是:
1. 母亲的通称。如:母为妣。(《尔雅·释亲》)
2. 已故的母亲。
3. 祖母及更早的女性祖先。
4. 在古代文献中,“考”指亡父,“妣”指亡母,二者并用表示已故父母。
“妣”在起名中的意义与解析
“妣”在名字中的使用较为少见,但并非不可行。若用于命名,通常具有以下意义:
- 表达对先辈的敬意,尤其是对已故母亲或祖母等直系女性长辈的怀念。
- 寓意深远,带有一种古典的文化底蕴,象征着家族传承的精神纽带。
- 传达孝道观念,强调尊敬和缅怀逝去亲人的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妣”字主要关联到已故亲人,因此在现代取名时应谨慎考虑语境及其可能带来的文化联想。
读音、笔画与五行属性
拼音:bǐ
笔画数:7画
偏旁部首:女部
五行:水
“妣”属于水行汉字,在命理学中,水性代表智慧、流动性和适应力,意味着灵活变通的性格特征。
字典说明与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释义
《康熙字典》中记载:“〈丑集下〉【女字部】頁257第03 【廣韻】??履切【集韻】【韻會】補履切,??音比。
【爾雅·釋親】父爲考,母爲妣。
【鄭註】妣之爲言媲也,媲于考也。
【說文】歿母也。
【禮·曲禮】生曰父母,死曰考妣。
【儀禮·配食】妣配考同位,不別設位也。
○按謝氏曰:易曰有子考无咎,書言事厥考之類。蓋考、妣,古者通稱,皆非死而後稱也。
又【集韻】必至切,音庇。母名。”
中国古典解说
《尔雅》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
《尔雅·释亲》提到:“父爲考,母爲妣。”这里明确区分了父和母的不同称谓,其中“妣”特指母亲。郑玄注释进一步说明:“妣之为言媲也,媲于考也”,即“妣”是指与父亲相匹配的地位或角色。
《说文解字》则更为简洁地指出:“殁母也”,即指已经去世的母亲。
与“妣”相关的诗词内容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妣”常被用来描述对已故母亲或祖母的思念之情。例如:
- 百姓如丧考妣。(《虞书》)
这句话表达了民众对于失去亲人般的悲痛心情。 - 似绩妣祖。(《诗·小雅·斯干》)
通过比喻手法,将功劳归功于先人,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 以享先妣。(《周礼·大司乐》)
描述祭祀活动,纪念先辈。
与“妣”相关的成语
尽管含有“妣”的成语并不多见,但仍有一些经典例子:
- 如丧考妣:形容极其悲痛,如同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一般。
- 先妣抚之甚厚:出自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表示先母对子女关怀备至。
含“妣”字的词语列举
以下是包含“妣”字的一些词汇:
- 妣考
- 先妣
- 皇祖妣
- 妣祖
- 妣室
- 妣庙
- 妣堂
- 妣祠
- 妣宫
- 妣位
- 妣坟
- 妣茔
- 妣碑
- 妣灵
- 妣像
- 妣影
- 妣德
- 妣训
- 妣恩
- 妣范
总结
综上所述,“妣”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尊老爱幼精神。它既可用于描述现世的母亲,更多时候是用来追忆那些离我们而去的重要女性亲属。无论是作为单独的文字研究对象,还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人名命名、诗歌创作等方面,“妣”都展现出了独特而丰富的内涵。通过对这个字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于家庭关系的看法以及他们所珍视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