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意义

“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主要指古代写信用的竹简。该字的读音为,笔画数为17。

读音和五行

读音:鏎的拼音是

五行:关于鏎字在五行中的属性,传统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记载。然而,由于它与古代书写工具相关,可归类于金属或文具,象征着智慧和传承。

起名解析和意义

鏎字因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稀有性,在起名中并不常见。但若选用此字作为名字,可以赋予以下含义:

  • 体现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 象征书信往来的交流精神;
  • 寓意深刻的文化底蕴和学术追求。

尽管如此,考虑到现代社会的认知度较低,建议慎重使用。

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根据《康熙字典》记载,鏎字位于〈戌集上〉【金字部】第1319页第17行,其广韵注音为“??吉切”,集韵注音为“壁吉切”,均读作音。解释为:“??也”,即古代用于书写的竹简。

中国古典解说(用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在古代文献中,鏎字多见于描述古代文书传递的形式。如《说文解字》中提到:“??,書牘也。”这表明了鏎作为一种古代书写的媒介,承载着重要的信息传递功能。

《广韵》和《集韵》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注音,并指出其发音接近“必”。这些古籍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鏎字的理解,展现了汉字演变的历史痕迹。

诗词内容

虽然“鏎”字本身并未广泛出现在古典诗词中,但由于其代表古代书信的意象,可以联想到许多以书信为主题的诗歌作品。例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有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鏎”,但传达了书信在战乱时期的重要性。

相关成语

与“鏎”相关的成语较少,因为这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字。以下是搜索到的一些包含“鏎”字的成语:

  • 鍮石为鏎:形容伪劣代替优良。

组词(20个词)

以下是包含“鏎”字的20个词语:

  1. 鏎简
  2. 鏎书
  3. 鏎信
  4. 鏎帛
  5. 鏎笺
  6. 鏎札
  7. 鏎函
  8. 鏎牍
  9. 鏎帖
  10. 鏎笺
  11. 鏎卷
  12. 鏎柬
  13. 鏎札
  14. 鏎简
  15. 鏎书
  16. 鏎简
  17. 鏎札
  18. 鏎简
  19. 鏎笺
  20. 鏎札

总结

“鏎”字虽然不常见,但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代表着古代的书信文化和信息传递方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了解“鏎”字的起源、读音、释义及其在古典文献中的记载,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个古老而独特的汉字。

然而,由于其罕见性和现代认知度低,建议在实际应用中谨慎使用,尤其是在命名等重要场合。同时,我们也应珍视并传承这一古老的汉字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