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堊字的含义解析,堊字组词典故,堊字诗词解读

堊字的含义解析,堊字组词典故,堊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8 更新日期: 2025-10-04 06:12

中国文字意义

“堊”字是中国汉字中一个较为少见但极具文化底蕴的字,读音为 è,共10画,部首为“土”,从其结构便可看出与土地、泥土密切相关。本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多见于古籍文献或特定语境之中。

根据《说文解字》及《康熙字典》等古代辞书的记载,“堊”的基本含义是“色土也”,即带有颜色的泥土,尤其指可作颜料或建筑材料用的白土、黄土等有色土壤。古人常将这类泥土用于绘画、涂墙或建筑装饰,因此“堊”不仅是一种自然物质,也承载了古代工艺与生活的印记。

此外,“堊”还引申出“涂饰”之意,表示对墙壁进行粉刷或修饰的行为。例如《尔雅·释宫》中记载:“墙谓之垩”,说明“垩”也可指经过涂抹处理的墙面。这种由具体物质向动作行为的延伸,体现了汉字“因形生意、依事生义”的造字智慧。

“堊”字读音和五行是什么

“堊”字的普通话拼音为 è,声调为第四声,发音短促有力,带有沉稳之感。该字在《广韵》中注音为“乌各切”,后经《集韵》《韵会》等修订为“遏各切”,均对应今音 è,古音接近“恶”(è),故有“音恶”之说。

在汉字五行分类体系中,“堊”字因部首为“土”,且本义为“色土”,故明确归属于五行属土。土主信、主承载、主化育,在命理学与姓名学中象征稳定、厚重、包容与滋养之力。使用此字起名,常寓意根基稳固、德行敦厚、踏实肯干之人格特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堊”字笔画数为10,按五格剖象法计算时可能影响人格、地格等配置,但由于其字义偏冷僻,实际用于人名较少,需结合整体八字与音形义综合考量方为妥当。

“堊”字用来起名有什么意义

尽管“堊”字不常用于现代人名,但从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上来看,它具备独特的命名价值。首先,因其五行属土,适合生辰八字中缺土或喜土者使用,有助于平衡命局中的五行能量。

其次,“堊”所代表的“色土”与“涂饰”之意,暗含美化、修饰、提升之义。用于名字中,可寄寓父母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内外兼修、才华出众、能够点缀人生与社会之美的人才。如同匠人以垩粉修饰墙壁,使之焕然一新,“堊”亦可象征个体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雕琢与升华。

再者,《庄子·徐无鬼》中“郢人垩漫其鼻端”的典故,展现了极高技艺与信任配合的境界。以此入名,亦可寓意智慧超群、技艺精湛、临危不惧的品格,赋予名字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理意味。

然而,由于“堊”字较为生僻,识读难度较高,日常交流中易造成误解或不便,因此在起名时应谨慎权衡其独特性与实用性之间的平衡。

“堊”字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据《康熙字典》记载:“堊”字位于〈丑集中〉【土字部】第232页第08行,其来源广泛,收录于多部重要韵书:

  • 【广韵】:乌各切
  • 【集韵】【韵会】【正韵】:遏各切,音恶(è)

基本释义为:色土也,即有色之土,可用于绘画、建筑或祭祀场所的装饰。书中引用《山海经》云:“大次之山,其阳多垩”,又言“葱聋之山……多白垩,黑青黄垩”,说明此类矿物在古代地理资源中占有一定地位。

进一步引申义包括:

  1. 墙谓之垩 —— 出自《尔雅·释宫》,指经过灰泥粉刷的墙壁;
  2. 先泥之,以灰饰之也 —— 《释名》解释“垩者,亚也,次也”,意为次于原始墙体的一层覆盖物,具有美化功能;
  3. 黝垩其祧 —— 《周礼·春官》记载宗庙祭祀前需“黝垩之”,即涂黑与粉刷并举,使宗庙洁净如新;
  4. 庐垩室之中 —— 《礼记·杂记》提到守丧期间居于“垩室”,即用土坯垒成、未经粉刷的简陋房屋,体现哀悼之诚;
  5. 郢人垩漫其鼻端 —— 《庄子》中的著名寓言,形容技艺高超的匠人能在极小范围内精准操作。

此外,《集韵》等又载其另有一读为“乌故切”,音污(wū),意义相通,显示该字在历史演变中有语音分化现象。最后,《正讹》指出:“象圬者,纵横涂饰之形”,形象描绘了工匠涂抹墙壁的动作形态,强调“凡涂饰皆言垩”的普遍用法。

“堊”字在中国古典解说(用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在传统文字学体系中,“堊”虽未直接见于许慎《说文解字》原文,但在后世诸多典籍中得到了系统阐释。从《尔雅》到《释名》,再到《周礼》《庄子》,这一字贯穿经、史、子三类文献,展现出丰富的语义层次。

《尔雅·释宫》称“墙谓之垩”,是从建筑术语角度定义其用途;而东汉刘熙《释名·释宫室》则从音训角度解析:“垩者,亚也,次也。” 这里的“亚”即“次一等”,说明“垩”并非主体结构,而是附着于墙上的表层材料,体现出古人对建筑层级关系的认知。

《集韵》作为宋代重要的音义兼备之书,既保留“遏各切”之读音,又补充“乌故切”之异读,反映出“垩”字在南北语音差异下的流变轨迹。同时,“义同”二字表明不同读音下核心意义未发生根本改变,仍围绕“涂土为饰”展开。

至于《庄子·徐无鬼》中“郢人运斤成风,尽垩而鼻不伤”的故事,则将“垩”提升至哲学层面——它不仅是物理存在的粉末,更是考验技艺与默契的媒介。在这里,“垩”成为衡量“道技合一”境界的标尺,象征极致精准与绝对信任。

综上所述,“垩”字虽形简,却融汇了语言学、建筑学、礼仪制度与哲学思想于一体,堪称中国古代文化微观世界的缩影。

“堊”字定有什么诗词内容

尽管“堊”字本身极少出现在古典诗词中作为常见词汇,但在一些描写自然地貌、建筑工艺或哲理思辨的作品中,仍可见其身影或间接体现其意境。

例如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有句:“其土则丹青赭垩”,描绘楚国土地丰富多样的矿物色彩,其中“丹”为朱砂、“青”为石青、“赭”为红土、“垩”为白土,四者并列,构成一幅绚丽的地貌画卷。此句不仅展现汉代辞赋铺陈夸饰之风,也真实记录了当时对地质资源的认知水平。

另外,《山海经》虽非诗歌体裁,但其语言极具神话诗意:“葱聋之山,其中大谷,多白垩,黑青黄垩。” 短短数字,勾勒出一座蕴藏五彩泥土的神秘山谷,仿佛天地间天然调色盘,令人联想到女娲炼石补天所用之材。

而在文人借典抒怀时,“郢人斫垩”成为高频引用的典故。如唐代诗人孟郊《静女吟》有“妍姿有时改,蕙心无终渝。何如漆园吏,冷笑畏途难”之句,虽未直提“垩”,但其所赞颂的“运斤成风”技艺精神,正是源于此典。

后世更有诗家以“垩鼻”比喻高超技艺或知己相得之情,如明代某佚名题壁诗云:“巧匠难施垩鼻功,知音不在言语中”,借“垩”表达知音难觅、技艺孤绝的感慨。

和“堊”字相关的成语有哪些

由于“堊”字本身较为生僻,目前尚未形成广为流传的固定成语。但在古代文献与典故中,存在多个与“堊”密切相关的词语组合与典故性表达,常被后人引用或演化为成语式说法。主要包括:

  • 郢人斫垩:出自《庄子·徐无鬼》,形容技艺高超、手法精准;
  • 运斤成风:虽不含“垩”字,但全典基于“垩漫鼻端”之事,已成为独立成语,广泛用于赞美技艺神乎其技;
  • 尽垩不伤:描述匠石削尽鼻上白土而丝毫不伤皮肤,喻指分寸拿捏得当;
  • 垩室而居:出自《礼记》,指居于未经粉刷的土屋守丧,体现孝道之诚;
  • 丹青赭垩:泛指各种彩色矿物,引申为斑斓多彩之景;
  • 涂垩为饰:泛指以泥土粉刷墙面进行美化;
  • 黑白青黄垩:源自《山海经》,形容多种颜色的土矿共存之地。

严格意义上讲,以上多为典故短语或词组,尚未完全固化为现代汉语标准成语,但在文学创作与学术论述中具有高度表现力与文化认同度。

“堊”字组词(20个词)

由于“堊”为生僻字,现代汉语中固定搭配较少,以下列出包括古籍用法、文献组合及合理拓展在内的20个相关词语,供学习与研究参考:

  1. 白垩
  2. 垩土
  3. 色垩
  4. 垩墙
  5. 垩室
  6. 垩屋
  7. 垩灰
  8. 涂垩
  9. 粉垩
  10. 刷垩
  11. 饰垩
  12. 丹垩
  13. 赭垩
  14. 青垩
  15. 黑垩
  16. 黄垩
  17. 五垩
  18. 垩匠
  19. 斫垩
  20. 运垩

其中,“白垩”最为常见,特指一种白色沉积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广泛用于制造粉笔、涂料等;其余词汇多见于古文语境或仿古表达中。

最后的文章总结

“堊”字虽冷僻,却不失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静默而璀璨的明珠。它以“土”为基,承载着大地的颜色与质感;以“惡”为声,暗合古音流转之妙;以其义为核心,串联起建筑、礼仪、艺术与哲学多重维度。

从《山海经》的矿物记载,到《周礼》的宗庙清洁;从《礼记》的丧居制度,到《庄子》的技艺寓言,“垩”始终活跃在中华文明的精神现场。它既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又是超越形体的文化符号。

在姓名学中,它象征稳重、内敛与修养,适合追求深度与内涵的家庭选用;在文学创作中,它激发想象,连接古今,成为典雅表达的重要元素;在语言研究中,它是观察汉字形音义演变的绝佳样本。

总而言之,“堊”字虽少用于日常,却深植于经典之中。了解它,不仅是识一字之义,更是走进一段尘封的历史,触摸一种古老的智慧,感受汉语那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