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塠字的含义解析,塠字组词典故,塠字诗词解读

塠字的含义解析,塠字组词典故,塠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5 更新日期: 2025-09-18 06:01

中国文字意义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不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思想、哲学与美学的融合体。从甲骨文到金文,从小篆到隶书,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其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性,使它在世界文字体系中独树一帜。每个汉字的背后,往往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察与理解。“塠”字虽不常见于现代日常用语,但作为汉字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体现了汉字丰富的构形逻辑和历史层次。通过对“塠”字的研究,我们不仅能了解其本义与用法,更能窥见古代汉语的发展脉络以及文字在命名、文学与典籍中的深层应用。

“塠”字读音和五行是什么

“塠”字的拼音为 duī,声调为第一声(阴平),属中古音系中的“灰韵”,其发音接近现代普通话中的“堆”。根据《集韵》记载,“都回切,音堆”,说明其读音与“堆”完全相同,可视为“堆”的异体或通假字。

在汉字五行属性划分中,通常依据字形偏旁来判断。由于“塠”字部首为“土”,属于“土”部字,因此其五行属性为。在姓名学与命理学中,“土”代表稳重、包容、诚信与承载之力,常用于平衡五行缺土之人。使用“塠”字取名,若结合八字命理,有助于增强土行能量,提升个人的稳定性与责任感。

“塠”字用来起名有什么意义

虽然“塠”并非现代常用字,但在古籍中已有明确释义,且与“堆”相通,因此在起名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以“塠”入名,寓意着积聚、稳固、厚实之意,如同土石堆积而成山丘,象征积累智慧、德行与福泽。

由于“塠”含“土”部,五行属土,适合生辰八字中喜土或缺土者使用,有助于调和命局气场。此外,“塠”字结构端正,笔画匀称,给人以沉稳大气之感,在名字中可体现庄重、内敛的性格特质。尽管该字较为冷僻,但在追求独特性与文化底蕴的家庭命名选择中,不失为一种富有古典韵味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因“塠”字罕见,日常交流中可能存在误读或识别困难的情况,建议搭配常见字使用,以兼顾美感与实用性。

“塠”字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根据《康熙字典》记载:“塠”字收录于〈丑集中〉【土字部】,页码为236第14条。原文如下:

《康熙字典》〈丑集中〉【土字部】頁236第14 【集韻】都回切,音堆。落也。 又倉回切,音崔。讁也。亦作䜃。或曰同堆。

这段文字提供了以下几个层面的信息:

  • 读音一:“都回切,音堆”——这是中古反切注音法,“都回切”表示取“都”的声母与“回”的韵母相拼,得出读音 duī,与“堆”同音,意为“落也”,即“坠落、堆积”之义。
  • 读音二:“倉回切,音崔”——另一读音为 cuī,与“崔”同音,释义为“讁也”,即“责罚、贬谪”之意,此义项较为少见,可能为方言或特定文献中的用法。
  • 异体关系:“亦作䜃”——表明“塠”也可写作“䜃”,二者为异体字关系;“或曰同堆”则直接指出“塠”与“堆”通用,可视作同一字的不同写法。

综上所述,“塠”是一个多音多义字,主要功能是“堆”的异体字,核心含义围绕“堆积、落下”展开,偶有引申为“责罚”之义。

“塠”字在中国古典解说(用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虽然“塠”未见于《说文解字》,但在宋代《集韵》中有明确记载:“都回切,音堆。落也。”这说明该字至少在唐宋时期已进入官方音韵体系,作为“堆”的异体存在。

从构形上看,“塠”由“土”与“隹”组成,左为“土”部,右为“隹”(zhuī),本义为短尾鸟。然而在此处,“隹”并非表意部件,而是充当声旁,提示读音与“堆”相近(古音中“堆”与“隹”音近)。这种形声结构符合汉字六书中的“形声”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集韵》还提到“倉回切,音崔。讁也”,此处“讁”通“谪”,即“贬谪、惩罚”之意。这一义项较为特殊,可能是地域性用法或借用现象,未能广泛流传。

总体而言,“塠”在古典文献中主要承担“堆”的替代角色,强调“土石堆积”或“物体下落”的物理状态,体现出古人通过文字记录自然现象的能力。其双重读音与多重释义,也反映了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语音演变与语义扩展的复杂性。

“塠”字定有什么诗词内容

经查证历代诗词典籍,目前尚未发现有著名诗人或词人在作品中明确使用“塠”字。其原因在于,“塠”为“堆”的异体字,而“堆”本身在诗词中已足够表达“堆积、聚集”之意,故无需另造新字或使用冷僻字形。

例如唐代杜甫《绝句》中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其中虽未出现“堆”或“塠”,但“千秋雪”即隐含积雪如堆之意;又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浅草”之下亦可联想泥土堆积之景。

尽管“塠”未直接出现在经典诗词中,但从诗意角度出发,凡涉及“土堆、山丘、尘埃堆积”等意象时,皆可间接关联“塠”字所代表的意境——厚重、沉淀、静默而持久的力量。若今人创作古风诗词,欲追求字形古雅,亦可用“塠”代替“堆”,增添文字的金石气息与历史质感。

和 “塠” 字相关的成语有那些

经全面检索,目前汉语成语库中没有包含“塠”字的成语。主要原因如下:

  • “塠”为“堆”的异体字,现代汉语统一使用“堆”作为标准字形;
  • 成语多形成于先秦至明清时期,而“塠”多见于《集韵》《康熙字典》等字书,并未进入主流文献与口语表达;
  • 其使用频率极低,未被纳入成语固定搭配之中。

虽然无含“塠”的成语,但与其同音同义的“堆”字却广泛存在于成语中,如:

  • 堆金积玉:形容财富极多;
  • 花堆锦簇:比喻景象繁华美丽;
  • 案牍劳形:虽不含“堆”,但常形容文书堆积如山;
  • 堆积如山:物品堆积得像山一样,形容数量极多。

这些成语均可视作“塠”字意义的延伸表达。若将“塠”理解为“堆”,则上述成语皆可间接反映其语义场。

“塠” 字组词(20个词)

由于“塠”为生僻字且为“堆”的异体,现代汉语中并无固定词语使用此字。但基于其音义关系,可参考“堆”字进行合理构词,以下为模拟组合的20个词汇,供学术研究与命名参考:

  1. 塠積(同“堆积”)
  2. 土塠(土堆)
  3. 石塠(石堆)
  4. 沙塠(沙堆)
  5. 塵塠(尘堆)
  6. 穀塠(粮堆)
  7. 木塠(木柴堆)
  8. 雪塠(雪堆)
  9. 冰塠(冰堆)
  10. 塠土(堆积的土)
  11. 塠山(堆成山状)
  12. 塠高(堆得高)
  13. 塠碼(堆放货物)
  14. 塠場(堆放场地)
  15. 塠壘(垒起土堆)
  16. 塠阜(小土丘)
  17. 塠岸(堆积成岸)
  18. 塠壤(堆积的土壤)
  19. 塠丘(土丘)
  20. 塠雲(云层堆积如堆,文学化表达)

以上词语均为依据“塠=堆”的等价关系推导而来,适用于古文仿写、艺术创作或姓名学分析。

最后的文章总结

“塠”是一个历史悠久但极为罕见的汉字,作为“堆”的异体字存在于《集韵》与《康熙字典》之中。其读音为 duī,五行属,基本含义为“堆积、落下”,另有古音读作 cuī,释义为“谪也”,但后者极少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塠”已基本退出日常使用,不参与成语构成,亦无固定词语搭配。然而,在姓名学领域,因其形含“土”部,寓意稳重、厚实、积累,仍可作为具有文化底蕴的取名用字,尤其适合五行需补土之人。

尽管缺乏诗词与成语的支持,但“塠”字所承载的“堆积”意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积累、厚德载物的思想高度契合。它提醒人们:真正的成长如同土石之堆,需日积月累,方能成山成岳。

总而言之,“塠”虽冷僻,却不失其文化价值。了解这样一个字,不仅是对汉字系统的深入探索,更是对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一种致敬。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