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堆字的含义解析,堆字组词典故,堆字诗词解读

堆字的含义解析,堆字组词典故,堆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26 更新日期: 2025-09-18 06:00

中国文字意义

汉字“堆”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与文化内涵的字,其本义为“土堆”,属于形声字,从“土”部,以“隹”(zhuī)为声旁。《说文解字》解释:“堆,聚土也。”即指将泥土堆积起来形成的小丘或高地。这个字的构形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土地上堆垒物体的场景。

“堆”的基本含义包括:一是自然界中的土墩、沙堆或水中聚集的礁石;二是人为地将物品有秩序地叠放在一起,如草堆、柴堆等;三是作为量词使用,表示成堆的人或物,例如“一堆人”、“一堆积木”。此外,“堆”还广泛用于描述事物的大量积聚状态,如“堆积如山”、“堆金积玉”等成语,体现了数量之多和财富之丰。

在古代文献中,“堆”常出现在地理名称中,如“滟滪堆”是长江三峡著名的险滩之一,位于四川奉节附近,水流湍急,礁石密布,古时行船极为危险。又如“离堆”,据《史记》记载,是李冰治水时开凿的分流工程,用以疏导岷江洪水,造福成都平原。这些地名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地貌的观察,也展现了水利文明的发展历程。

读音与五行属性

“堆”字的现代汉语拼音为 duī,属第一声(阴平),发音清晰平稳。在古音中,据《广韵》记载,“堆”属“灰韵”,音近“都回切”,与今音相近,可见其语音传承较为稳定。

从汉字五行归属来看,“堆”字偏旁为“土”,故其五行属。根据传统五行理论,土主信、主包容、主承载,象征稳重、厚实与积累。因此,“堆”字所体现的“积土成山”、“聚物成堆”的意象,正契合土行“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

在姓名学与命理分析中,若一个人八字喜土,则使用“堆”字取名可增强其稳定性与包容力;反之,若忌土,则应慎用。同时,由于“堆”含有“积累”之意,也寓意事业、财富、知识等方面的不断累积与成长。

用于起名的意义解析

在现代起名实践中,“堆”字并不常见于人名之中,主要因其语义偏向具体实物(如土堆、草堆),且带有一定“堆积”、“堵塞”等略显消极的引申义,如“堆堵”、“堆案”等词汇多用于形容事务繁杂或环境杂乱。

然而,若从积极角度解读,“堆”字蕴含着积累、沉淀、富足的美好寓意。例如,“堆积如山”象征收获丰硕,“堆金积玉”代表财富充盈,“堆红”则形容工艺精美、色彩绚丽。因此,在特定语境下,“堆”可用于表达对子孙后代生活富足、学业有成、事业兴旺的祝愿。

此外,“堆”字笔画数为11画,按五格剖象法计算,天格、人格、地格等组合需结合姓氏综合判断。若搭配得当,亦可形成吉祥数理。但由于“堆”字本身语义较重,且少用于人名,建议在起名时优先考虑更雅致、柔和的同音或近义字,如“巍”、“嵬”、“唯”等,既保留“高耸”、“积累”之意,又更具美感。

字典详细释义说明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及《康熙字典》等权威工具书,“堆”字的基本信息如下:

  • 部首:
  • 笔画数:11
  • 结构类型:左右结构
  • 五笔编码:fwyg
  • 郑码:bni
  • Unicode:U+5806
  • GBK编码:B6D1

其核心释义可分为三类:

  1. 名词义:指堆积而成的事物,如“土堆”、“雪堆”、“垃圾堆”等,也可特指地名中的礁石群,如“滟滪堆”。
  2. 动词义:表示将物体层层叠放的动作,如“堆放”、“堆叠”、“堆砌”等,强调动作的过程与结果。
  3. 量词义:用于计量成堆的物品或人群,如“一堆粮食”、“一堆积木”、“一群堆笑的人”。

此外,《康熙字典》还收录了一些较为冷僻的用法,如“堆琴”意为“放下琴”,源自《战国策》中钟子期“堆琴而叹”的典故,此处“堆”通“堕”(落下),表示舍弃乐器的动作。另如“打灰堆”,是古代吴地风俗,在除夕夜击打粪土堆以祈求来年财运亨通,反映民间信仰与节令习俗。

中国古典文献解说

在传统文字学经典中,“堆”字的解释源远流长。《说文解字》曰:“堆,聚土也。从土,隹声。”许慎明确指出该字为形声结构,以“土”表义,以“隹”表音,本义为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土丘。

尔雅·释水》注云:“呼水中沙堆为墠。”说明在先秦时期,“堆”已用于指代河流或海岸边因水流沉积而形成的沙洲或浅滩,这类地貌往往成为航行标志或渔猎场所。

楚辞·九叹》中有“陵魁堆以蔽视兮”,描绘登高望远时被土丘遮挡视线的情景,反映出“堆”作为地理障碍的功能特征。司马相如《上林赋》写“激堆埼”,形容水流冲击岸边堆积的岩石,展现皇家园林中壮丽的水景布局。

康熙字典》进一步引述《前汉书·地理志》:“蜀守李冰,凿离堆以息水患。”这是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记载。“离堆”即人工开凿出的孤立土丘,用以分流岷江之水,避免洪涝灾害。此例不仅说明“堆”字的地名应用,更彰显中国古代治水智慧与工程技术的高度成就。

相关诗词内容赏析

“堆”字虽非高频诗意字眼,但在历代诗词中仍有不少精彩运用,尤以描写自然景观者最为生动。

北宋大文豪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里的“千堆雪”并非实指雪堆,而是比喻浪花飞溅之状——巨浪撞击礁石,激起无数白色泡沫,宛如千万座小雪山同时崩裂腾空,气势磅礴,意境雄浑。这一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佳句,使“堆”字获得了极高的文学审美价值。

唐代诗人杜甫在《夔州歌十绝句》中提及:“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故冯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灩澦堆。”诗中“灩澦堆”即长江三峡著名险滩,水流汹涌,舟行其间如履薄冰。杜甫借此抒发旅途艰险与人生坎坷之情,赋予“堆”字深沉的历史感与悲壮色彩。

张祜《阿滥堆》诗云:“至今风俗骊山下,村笛犹吹阿滥堆。”其中“阿滥堆”原为骊山一种鸟鸣声,唐玄宗曾将其改编为笛曲,风靡一时。“堆”在此处作拟声词尾音,虽无实义,却因音乐传播而流传千古,成为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相关成语列举

“堆”字参与构成的成语多与“积累”、“繁多”、“装饰过度”等相关,以下列举十个典型成语并简要释义:

  1. 堆积如山:形容物品堆积得像山一样高,极言数量之多。
  2. 堆金积玉:比喻极其富有,家中金银财宝无数。
  3. 堆案盈几:案头文书堆积满桌,形容公务繁忙或藏书丰富。
  4. 堆红叠翠:形容花卉繁盛、色彩斑斓的美景。
  5. 堆垛如山:干草或谷物堆叠成山,多见于农事描写。
  6. 堆云砌玉:形容建筑装饰华丽,层层叠叠如云似玉。
  7. 堆集如山:同“堆积如山”,强调物体密集堆积的状态。
  8. 堆薪候火:比喻隐患潜伏,随时可能爆发(较少用)。
  9. 堆砂作塔:比喻做事基础不牢,徒劳无功(类似“沙上建塔”)。
  10. 堆眉苦脸:形容愁眉不展、神情忧郁的样子(口语化表达)。

组词示例(20个)

“堆”字构词能力强,可与其他字组合形成多种名词、动词及复合词,以下列出20个常用词语:

  1. 堆叠
  2. 堆垛
  3. 堆放
  4. 堆肥
  5. 堆房
  6. 堆谷场
  7. 堆焊
  8. 堆积
  9. 堆集
  10. 堆聚
  11. 堆垒
  12. 堆砌
  13. 堆土
  14. 堆笑
  15. 堆栈
  16. 堆冰
  17. 堆云
  18. 堆红
  19. 堆案
  20. 堆里包堆(方言,总计之意)

文章总结

综上所述,“堆”字虽看似平凡,实则蕴藏着深厚的汉字文化根基。它从一个简单的“聚土”动作出发,发展出丰富的语义层次:既是自然地貌的写照,又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既是物质积累的象征,也是文学修辞的妙笔。

无论是在《说文解字》的训诂中,还是在苏轼“卷起千堆雪”的豪迈诗句里,“堆”都以其独特的形象感和力量感,深深嵌入中华语言体系之中。尽管在人名中较少使用,但其背后的“积累”、“沉淀”、“富足”等正面寓意,仍值得我们在文化理解与语言学习中加以重视。

通过对“堆”字的音、形、义、用及其在古典文献、诗词、成语中的表现进行系统梳理,我们不仅能更全面地掌握这个汉字的知识,也能从中体会到汉字“一字一世界”的无穷魅力。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