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脰字的含义解析,脰字组词典故,脰字诗词解读

脰字的含义解析,脰字组词典故,脰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8 更新日期: 2025-09-06 05:52


脰字是中国古老汉字之一,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其在传统文化与古典典籍中却有着深厚的底蕴。从字义到应用,从发音到文化内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脰字的基本含义为“颈项”,《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项也”,即颈部的意思。《玉篇》、《博雅》也都有类似的释义,表明“脰”字在古代就常用于描述人体部位,尤其指颈项部分。这种用法在古代文献中亦有体现,如《左传·襄十八年》中的“两矢夹脰”,即是描述箭矢夹击颈部的场景。此外,《史记·田单传》中“自奋绝脰而死”,也说明了“脰”在描述激烈动作中的重要性。

从发音来看,脰的拼音为“dòu”,声调为第四声。在五行属性上,由于其偏旁为“月”,属于“肉”部,象征人体部位,因此可归属于“金”行,象征坚韧、刚强之性。在起名学中,若用于人名,则往往寓意着坚韧不拔、果敢无畏的气质。虽然“脰”字在现代名字中不常见,但在古代或特定文化语境中,它可能被用来赋予人一种刚毅、英勇的象征意义。

从起名角度来看,脰字虽然笔画简单,仅有四画,但因其含义独特,可用于强调人物性格中的刚烈与勇敢。在传统起名理念中,带有“颈项”象征意义的名字,可能暗含“挺直脊梁”、“刚正不阿”的寓意。若在名字中使用“脰”字,应考虑其与其他字的搭配是否和谐,避免生僻字连用而影响整体美感与实用性。

在古典典籍中,“脰”字的使用可见于多个历史时期。《康熙字典》中记载:“脰”字出自《说文解字》,为“项也”,并引《左传》、《史记》等文献为证。此外,《周礼·冬官考工记》中提到“以脰鸣者”,指某些动物如蛙类以颈部发声;《尔雅·释鸟》中提及“燕白脰乌”,描述了一种颈部为白色的鸟类,可见“脰”字不仅限于人体,还可用于自然生物的描写,显示其语义的丰富性。

“脰”字在诗词中的使用较为罕见,但仍可从古籍中找到蛛丝马迹。如柳宗元《牛赋》中“牟肰而鸣,黄钟满脰”,描写牛鸣声如黄钟响彻,满溢于颈间,极富气势;扬雄《羽猎赋》中“角抢题注,䠞竦讋怖。魂亡魄失,触辐关脰”,则是以“脰”来形容惊恐之下颈部紧张之态,展现出极强的画面感与表现力。

与“脰”相关的成语较为稀少,因该字较为冷僻,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古籍中仍有“两矢夹脰”、“绝脰而死”等典故,后演变为形容危急或英勇赴死的情境。这些典故虽未成广泛流传的成语,但在历史文献中仍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

以下是与“脰”相关的词语举例(共计20个):

1. 脰项
2. 绝脰
3. 脰鸣
4. 两矢夹脰
5. 白脰乌
6. 关脰
7. 黄钟满脰
8. 鸣脰
9. 断脰
10. 残脰
11. 脰颈
12. 脰血
13. 脰声
14. 脰喉
15. 环脰
16. 颈脰
17. 脰骨
18. 脰伤
19. 脰痛
20. 鸣于脰

综上所述,脰字虽不常见于现代汉语,但在古代文学、历史典籍乃至起名文化中,却承载着丰富的语言功能与文化意义。它既可用来描绘人体部位,也可引申为象征刚烈、果敢的精神品质。无论是作为文字本身的研究,还是作为命名、诗词创作的素材,脰字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与品味。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