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字的含义解析,宕字组词典故,宕字诗词解读
中国文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们不仅承载着沟通的功能,更凝聚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和生活经验。“宕”字作为其中之一,其意义深远,涵盖自然、人性、行为等多个层面。通过解析这个字,我们可以窥见汉字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密码。
“宕”字的读音为 **dàng**,声调为第四声,五行属性属于 **火**。根据《说文解字》记载,“宕”最初的意思是指洞穴或洞屋,从宀(表示房屋),磝省声(表示声音来源)。这种结构说明它原本描述的是一个没有遮挡、空旷的地方。随着时间推移,“宕”的意义逐渐扩展,涵盖了“穿过、经过”、“流荡、游荡”、“放纵不拘束”以及“拖延”等含义。这些引申义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行为的观察与总结。
在名字中使用“宕”字,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由于“宕”有开阔、自由、豪放之意,因此取名时常用于表达对个性洒脱、胸怀宽广的向往。比如“宕然”、“宕逸”等名字,便带有不拘一格、志向远大的寓意。然而,由于“宕”也有拖延之意,在命名时需要注意搭配,避免产生负面联想。若能结合其他正面字词,可以形成积极而独特的名字风格。
根据《康熙字典》记载,“宕”被归入“寅集上”,属“宀”部,页码为283第11行。其中提到:“【廣韻】徒浪切;【集韻】【韻會】大浪切,𠀤音盪。”说明它的发音接近“荡”。又引用《說文》解释道:“過也。一曰洞屋,从宀碭省聲。”此外,《穀梁傳·文公十一年》提到:“長翟兄弟三人佚宕中國。”意指三人四处漂泊于中原之地。“宕”还被用作州名,如“宕州”,位于今陕西一带。从字义演变来看,“宕”也可通“蕩”,进一步体现了其开放、流动的特质。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宕”常被用来形容空间的辽阔无垠或时间上的流转不定。例如《列仙传》记载:“邗子寻犬,宕入仙穴。”这里“宕入”形象地描绘出突然进入一个神秘空间的状态;曹植《怨歌行》中有“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这里的“宕子”指的是四处漂泊的人,表现出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性。从字形来看,“宕”由宀和石组合而成,象征着一种没有屏障的住所,暗示人的心灵应如空旷的洞穴般坦荡开阔。
在诗词作品中,“宕”虽非高频出现的字眼,但因其意境深远,仍被一些诗人巧妙运用。如杜甫《秋兴八首》中“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虽未直接使用“宕”字,但“洞”与“宕”同源,均表达空间的广阔无边。又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也可联想到“宕”所具有的动荡、激越之感。
“宕”字相关的成语虽然不多,但有几个值得注意的词汇。如“宕来驰往”形容人们往来不绝、流动频繁;“宕跌不羁”则用来形容个性豪放不拘小节。这些词语多用于描述人的行为状态,突出自由、奔放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与“宕”字相关的词语示例:
1. 宕机
2. 宕账
3. 宕延
4. 宕子
5. 宕落
6. 宕冥
7. 宕户
8. 宕匠
9. 宕往
10. 宕迈
11. 宕口
12. 宕皮
13. 宕缓
14. 宕宕
15. 宕失
16. 宕游
17. 宕思
18. 宕逸
19. 宕心
20. 宕神
综上所述,“宕”字作为一个多义字,既可用于描述自然景观,也可用于表达人的性格与行为方式。在现代汉语中,它常见于文学描写、命名及少数专业术语中。无论是作为地名、人名,还是诗意表达,都展现出汉字文化深厚的生命力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