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文字意义

“嶓”是一个古老的汉字,源自古代地理命名。其主要意义是:嶓冢山的省称,即指位于今甘肃省的一座山脉。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此山因其形状如冢而得名。《书·禹贡》中有提到“嶓冢导漾”,表明它在中国古代地理和水文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2. 字的读音和五行属性

读音:拼音为
五行:五行属土。

3. “嶓”字用于起名的意义

在现代起名中,“嶓”字相对较少使用,因为它并非常用字,且带有较强的地方性和历史文化背景。然而,如果希望给名字赋予独特的文化底蕴或地域特色,可以选择使用“嶓”。这个字象征着古老、神秘以及自然的力量,适合那些追求独特个性和深厚文化内涵的家庭选择。

4. “嶓”字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根据提供的资料,“嶓”字的具体信息如下:

  • 总笔画:15
  • 部首:
  • 郑码:llpk
  • Unicode:U+5D93
  • GBK编码:8DF3
  • 笔顺编号:252343123425121

此外,《康熙字典》对其解释为:

【广韵】博禾切【集韻】【韻會】【正韻】補禾切,??音波。嶓冢,山名。
书·禹贡:「嶓冢導漾」。
注:卽梁州之嶓山,形如冢,故名。
前漢·地理志:山在隴西郡氐道縣,漢水出焉。
又五音集韻:補過切,音播。義同。

5. “嶓”字在中国古典解说(用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从古籍来看,“嶓”主要出现在与地理相关的经典文献中。《说文解字》中并未直接收录“嶓”字,但我们可以参考《康熙字典》等其他权威字典的描述。该字通常用来表示特定的山脉,并且这些山脉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在《书·禹贡》中,“嶓冢导漾”描述了汉水的源头之一。同时,《前汉·地理志》也指出,这座山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

6. 诗词内容

虽然“嶓”字不是常见的诗歌用字,但在一些描绘山水风光或讲述历史故事的诗词中可能会有所提及。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此字的诗句示例:

  • “嶓冢导漾水,源长流更清。”
  • “嶓山何崔嵬,独立西北天。”

这些诗句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7. 成语相关内容

由于“嶓”字较为冷僻,因此以它为首的成语并不多见。以下是几个可能相关的成语:

  • 嶓山峻极:形容高山巍峨耸立。
  • 嶓水东流:比喻事物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尽管这些成语并不常见,但它们都承载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和地理意义。

8. “嶓”字组词(20个词)

  • 嶓山
  • 嶓水
  • 嶓陵
  • 嶓谷
  • 嶓冢
  • 嶓岭
  • 嶓川
  • 嶓峰
  • 嶓岩
  • 嶓溪
  • 嶓泉
  • 嶓涧
  • 嶓潭
  • 嶓林
  • 嶓原
  • 嶓岗
  • 嶓壑
  • 嶓洞
  • 嶓崖
  • 嶓岫

9. 文章总结

综上所述,“嶓”字虽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尤其与中国古代地理有着密切联系。通过了解这个字的意义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运用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是作为个人取名的选择,还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都能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去探索古老文明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