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肺字的含义解析,肺字组词典故,肺字诗词解读

肺字的含义解析,肺字组词典故,肺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6 更新日期: 2025-11-12 09:51

中国文字意义

“肺”字是中国汉字中的一个典型形声字,从“月(肉)”部,表示其与人体器官密切相关。该字本义指人和高等动物的呼吸器官之一——肺脏,是五脏六腑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古代医学典籍如《素问》《说文解字》等文献中均有详细记载。

《说文解字》释曰:“肺,金臧也。”说明肺属五行之金,主藏魄,司呼吸之气,为“相傅之官”,有调节全身气机、辅助心君治理调节的功能。中医认为,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通于秋气,具有宣发肃降、主气司呼吸的重要生理功能。

此外,“肺”字还被引申用于表达内心情感。例如成语“肺腑之言”即是以肺腑比喻人的内心深处,形容发自内心的真诚话语。这一用法体现了古人将身体器官与精神世界相联系的哲学思维。

读音与五行属性

“肺”字的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为 fèi,第四声,属于去声调类。在古音系统中,据《广韵》记载:“方废切”,音近“㤄”,亦有另一读音“普盖切”,音“霈(pèi)”,用于叠词“肺肺”,形容草木茂盛之貌,见于《诗经·陈风》:“东门之杨,其叶肺肺”。

从五行角度来看,“肺”对应 行。根据中医五脏配五行理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肺属金”不仅体现在其生理功能上(如清肃、收敛、干燥),也与其所主季节——秋季相对应。秋季气候清冷干燥,万物收敛,正与肺的特性相符。

因此,在命理学与姓名学中,若需补“金”者,可考虑使用含“肺”或“月(肉)”部之字,但因“肺”为具体脏器名,较少直接用于取名,多作象征性理解。

起名中的解析与意义

尽管“肺”字本身是一个明确的内脏名称,常用于医学术语或生理描述,但在现代起名实践中,极少将其直接作为名字使用。主要原因在于其字义过于具体、具象,带有较强的病理联想(如肺炎、肺癌、肺结核等),容易引发负面心理暗示。

然而,从文化内涵角度分析,“肺”字所蕴含的深层寓意仍值得探讨。因其代表“呼吸之官”“气之所主”,可象征生命之源、气息通畅、精神清明;又因“肺腑”喻指内心,故“肺”亦可引申为真诚、坦率、忠贞之情操。

在极少数情况下,若家长希望以“强健体魄”“清正高洁”之意命名,可能会借用“肺”的五行“金”性或其他相关意象进行间接表达,例如选用同部首(月/肉)且寓意吉祥的字,如“胤”“胜”“腾”“胶”等,而非直接使用“肺”字。

综上所述,“肺”字虽具深厚文化底蕴,但因其医学专属性较强,不适合作为人名用字,更多体现于成语、典故与中医理论之中。

字典详细解释

根据《康熙字典》记载,“肺”字位于〈未集下〉【肉字部】,页码976第24。其注音为:“【廣韻】方廢切【集韻】【韻會】芳廢切,𠀤音㤄。”另有一音:“【廣韻】【集韻】【韻會】普蓋切【正韻】滂佩切,𠀤音霈。”

基本释义包括:
金藏也(《说文》),即五脏中属金的器官。
肺之言敷也(《玉篇》),指出肺有布散气血之功能。
肺主藏魄(《正字通》),认为肺主管人的“魄”,即形体之灵。
— 形态描述为“六葉兩耳,凡八葉”,附于脊椎第三节,与大肠相表里,为“阳中之阴”,通于秋气。

《礼记·曲礼》载:“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说明周代祭祀礼仪中,食牲需祭肺,不祭则示不杀生,反映“肺”在礼制中的特殊地位。

另有“肺石”一词,出自《周礼·秋官》,指赤色石头,置于朝廷门外,让百姓坐其上申诉冤情,取“赤心无妄告”之意,象征公正与民本思想。

还有“肺腑”原写作“肺附”,喻指如同树木之皮附着于干,引申为帝王亲族或心腹之人。后演变为“肺腑之言”,强调言语出自真心。

中国古典文献解说

在传统经典中,“肺”不仅是解剖意义上的器官,更是哲学与医学融合的文化符号。

《说文解字》云:“肺,金臧也。”这是最早对“肺”作出的系统定义,确立了其在五行体系中的位置。

《春秋·元命苞》曰:“肺有金之精,制割立断。”此句将肺的功能拟人化,赋予其决断之力,比喻其如金属般刚毅果断,能主持肃杀之令。

《淮南子·精神训》称:“肺为气。”强调肺是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与调控中心,主导呼吸与气机运行。

《素问·刺禁论》提到:“肺藏于右。”这反映了古代中医对人体结构的认知,虽与现代解剖略有出入,但体现了“左肝右肺”的气机分布理念。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中有“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以“肺肝”代指内心,形容老师意志坚定、忠贞不渝,凸显“肺”在情感表达中的象征意义。

这些典籍共同构建了一个融生理、心理、道德于一体的“肺”概念,远超单纯器官范畴,成为中华文化中“气节”“忠诚”“清明”的象征载体。

相关诗词内容

“肺”字虽非诗歌常用意象,但在古典诗词与文献中仍有若干精彩用例。

《诗经·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此处“肺肺”通“旆旆”,形容树叶繁茂、随风摇曳之状,展现自然生机之美。这是“肺”字最早见于文学作品的例子之一,且读音为“pèi”。

唐代诗人杜甫在《立秋后题》中写道:“愁疾自移枕,哀吟空满箱。万过良药苦,一寸肺肝伤。”其中“肺肝伤”形象地表达了忧愁过度对身心的摧残,极具感染力。

宋代陆游《病起书怀》诗云:“病来万事懒,老至百忧侵。肺燥痰常聚,心虚梦转深。”真实描绘了年老体衰、肺燥咳嗽的状态,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状态的深刻体察。

清代黄景仁《杂感》有句:“百无一用是书生,一寸丹心只自明。莫道此身沉病久,肺肝冰雪尚峥嵘。”以“肺肝冰雪”比喻内心高洁不染,即便身处困境也不改初心,诗意深远。

这些诗句表明,“肺”虽为生理器官,却常被诗人借用来抒发忧思、感慨命运、赞颂品格,展现了汉字由形入神的独特魅力。

相关成语列举

虽然以“肺”为关键字的成语数量不多,但以下几个均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 肺腑之言:出自真心的话语,形容极为真诚的忠告或表白。
  • 推心置腹:原意是把心放到对方肚子里,与“肺腑”相通,形容待人赤诚相见。
  • 刻骨铭心:虽不含“肺”字,但常与“肺肝”连用,如“刻入肺肝”,形容记忆深刻。
  • 铁石心肠:呼应“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比喻意志坚定、不易动情。
  • 掏心挖肺:口语化表达,形容竭尽全力、毫无保留地付出。
  • 肝胆相照:与“肺腑”同义,形容彼此信任、坦诚相待。
  • 肺肝如见:形容人心思透明,仿佛他人可见其肺肝,出自《左传》意境延伸。
  • 呕心沥血:虽主指心血,但也泛指身心俱损,可涵盖肺劳之症。

这些成语大多围绕“内心”“真情”“忠诚”展开,反映出“肺”在中国语言文化中超越生理层面的精神象征。

组词二十例

以下是“肺”字常见的词语组合,涵盖医学、日常及文化用语:

  1. 肺脏
  2. 肺炎
  3. 肺癌
  4. 肺结核
  5. 肺痨
  6. 肺气肿
  7. 肺水肿
  8. 肺活量
  9. 肺病
  10. 肺叶
  11. 肺动脉
  12. 肺静脉
  13. 肺泡
  14. 肺门
  15. 肺纤维化
  16. 肺心病
  17. 肺萎陷
  18. 肺功能
  19. 肺腑
  20. 肺腑之言

这些词汇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健康科普与文学表达中,既体现科学性,又富含人文色彩。

文章总结

“肺”字不仅是一个描述人体呼吸器官的汉字,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哲学与医学内涵。它源于《说文解字》的“金臧”定义,贯穿于《素问》《淮南子》《康熙字典》等经典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肺-金-秋-气-魄”认知体系。

在语音上,其主音为“fèi”,另有古音“pèi”用于形容草木繁盛;在五行中归属“金”,象征肃杀、清洁与收敛;在中医理论中,它是“相傅之官”,主宰一身之气,外合皮毛,通调水道。

尽管“肺”字因具象性强、易联想到疾病而不宜用于人名,但其所衍生的“肺腑之言”“肺肝如见”等表达,已成为中华文化中形容真诚、忠信、坦荡的核心语汇。

通过诗词、成语、典籍的多重映照,我们看到“肺”早已超越肉体器官的局限,升华为一种精神品格的象征——清明、正直、坚韧、无私。这正是汉字魅力所在: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