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讹字的含义解析,讹字组词典故,讹字诗词解读

讹字的含义解析,讹字组词典故,讹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21 更新日期: 2025-09-27 06:07

中国文字意义

“讹”字,读作 é,是汉字中一个极具文化意蕴与多重含义的字。从结构上看,它是一个形声字,由“言”部(简化为“讠”)和“化”组成,形旁“言”表明其本义与语言、言论有关,声旁“化”提示其读音。在《说文解字》中,“讹”的本义为“伪言也”,即虚假不实的话语,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谣言”。由此出发,“讹”逐渐引申出多个层面的意义。

首先,“讹”指代的是**谣言**或**虚妄之言**。如《诗经·小雅·沔水》中提到:“民之讹言,宁莫之惩”,说明古代社会已经意识到谣言传播对民心的影响。又如《汉书·成帝纪》载:“讹言大水至”,可见当时因谣言引发的社会恐慌现象。

其次,“讹”引申为**差错、错误**之意。例如在文献校勘中常见的“讹误”、“讹夺”、“讹字”等词,均表示文本中的错漏之处。古人治学严谨,常警惕“以讹传讹”的现象,强调对知识传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再者,“讹”还有**讹诈**之义,含有威胁、敲诈、借故索取财物的行为,带有明显的负面道德评判。这一用法至今仍常见于法律与日常语境之中,如“讹人”、“讹索”、“讹骗”等。

此外,“讹”在古文中还通“吪”(é),有**感化、改变、移动**之意。如《诗经·小雅·无羊》中“或寝或讹”,这里的“讹”即指“动”,形容羊群或卧或动的情景;《节南山》中“式讹尔心”,意为“转变你的心意”,体现了一种积极的心理转化过程。这种用法较为文雅且少见,多见于经典文献之中。

因此,“讹”不仅是一个关于言语真实性的字,更是一个涵盖认知偏差、社会行为与心灵变化的多维汉字,体现了汉语表意系统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讹”字读音和五行属性

“讹”字的现代普通话读音为 é,第二声,拼音标注为 é。其古音亦相近,属于歌部字,在上古音系中属鱼部,音近 *ŋaːl 或 *ɢaːl,后演变为中古疑母歌韵开口一等,最终发展为现代 é 音。

从汉字五行归属来看,“讹”字的偏旁为“讠”(言),而“言”属金部,但根据《康熙字典》及传统五形配属理论,该字整体五行归类通常依据其构成元素与气场倾向进行判断。尽管“言”部常属金,但“化”字本身含火之变动意象,而“讹”整体表达的是言语变异、信息失真、人心动摇等流动性极强的状态,因此在命理学中,多数学者将其五行定为

水主智、主变、主流动,与“讹”所含的“谣言传播”、“信息扭曲”、“人心浮动”等意象高度契合。水性善变,亦可浑浊不清,正如“讹言”之蔓延,无形无相却影响深远。因此,“讹”字虽从“言”(金),然其本质属“水”,象征着言语背后的暗流涌动与潜在危机。

“讹”字用于起名的意义解析

将“讹”字用于人名,在现代极为罕见,因其字义多含负面色彩,如“谣言”、“错误”、“讹诈”等,容易给人带来不良联想。在姓名学中,名字追求吉祥、正向、积极的寓意,“讹”显然不符合这一原则。

然而,若从古义深入挖掘,“讹”通“吪”,有“感化”、“改变”、“行动”之义,则具备一定的哲学意味。例如“岁月迁讹”一句,表达了时光流转、风气演变的过程,带有一种历史纵深感与人文关怀。若取此义用于文学化命名,或许可赋予名字一种思辨气质。

但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讹”不适合作为人名用字。尤其在孩子取名时,应避免使用此类易生歧义、带有欺骗或混乱意味的字。家长更倾向于选择诸如“诚”、“信”、“正”、“言”等代表真诚、可信、光明磊落的字眼,以寄托美好期望。

综上所述,“讹”字在起名中不具备正面价值,建议慎用甚至不用,以免造成误解或不利的心理暗示。

“讹”字字典详细解释

根据《说文解字》记载:“譮,伪言也。”这是“讹”的最初写法,后简化为“讹”,异体作“訛”。其构成为形声结构:形旁“言”表示与语言相关,声旁“化”表音。本义为“虚假的言论”,即谣言。

在历代字书与辞典中,“讹”字的释义不断扩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① 谣言、虚假之言:如《诗·小雅·沔水》:“民之讹言。”指民间流传的不实之语。
  • ② 差错、谬误:如“讹误”、“讹舛”、“讹阙”,皆指文字或事实上的错误。
  • ③ 讹诈、敲诈:如“讹人”、“讹索”、“讹骗”,指以虚假理由强行索取财物。
  • ④ 改变、感化:通“吪”,如《诗·小雅·无羊》:“或寝或讹”,此处“讹”意为“动”;《节南山》:“式讹尔心”,意为“转变你的心”。
  • ⑤ 变化、迁移:如郑樵《通志》所言:“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形容时代风气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 ⑥ 不正确的:如《尚书·尧典》:“平秩南讹”,孔传解释为“南讹,谓夏时也”,此处“讹”训为“化”,即万物生长变化之意。

此外,“讹”还有一些特殊用法,如“讹音”指错误发音,“讹传”指误传的信息,“讹夺”指文字脱漏与错乱,常见于古籍校勘术语中。在书法领域,“讹”也可指笔画失真或结构变形。

值得一提的是,“讹”在某些方言或文献中还有“野火烧”之义,虽不常用,但也反映了汉字意义的多样性。

中国古典文献中的“讹”字解说

在古代经典中,“讹”字频繁出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最早见于《说文解字》,许慎释曰:“譮,伪言也。”段玉裁注:“譮者,讹之古文。”可见“讹”本作“譮”,后因书写便利而简化。

《诗经》中有三处提及“讹”字,皆具深意: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小雅·沔水》

此句批评统治者对谣言放任不管,导致民心惶惶,反映周代士人对舆论管理的关注。

“或寝或讹。”——《小雅·无羊》

这里的“讹”通“吪”,意为“动”,描绘牧场景象:牛羊或卧或动,自然生动,展现古人观察生活的细腻。

“式讹尔心。”——《小雅·节南山》

意为“愿你转变心意”,劝诫执政者改正过失,体现儒家“以德化人”的思想。

《尚书·尧典》有“平秩南讹”一句,郑玄注:“讹,化也。”指夏季万物生长发育,太阳南行,气候转变,此处“讹”作“运行变化”解,属天文历法术语。

《汉书·成帝纪》载:“讹言大水至”,描述百姓听信谣言,惊恐逃散,揭示信息失控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宋代袁裒在《题书学纂要后》中写道:“致学者讹以承讹,谬以袭谬”,警示后人不可盲目继承错误,强调学术求真精神。

由此可见,“讹”不仅是语言学概念,更是政治、伦理、历史与哲学交织的文化符号。

包含“讹”字的诗词内容

虽然“讹”字在诗词中并不常见,但在一些古典作品中仍有精彩运用,往往用于表达世事变迁、人心浮躁或治学严谨的主题。

如明代高启《闻讹言》诗云:

远道传闻尽可疑,居人半信又狐疑。
风尘不起天边戍,何事讹言到此时?

此诗描写边疆安宁之际突传战事谣言,民众半信半疑的心理状态,凸显“讹言”之害。

清代黄遵宪《杂感》中有句:

万事皆由偶然起,讹言一出万人惊。

强调谣言一旦扩散,便如星火燎原,难以控制,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味。

另有一联出自清代学者笔记:

校书如扫落叶,愈扫愈多;
治学忌讹以传讹,终当自省。

虽非严格意义上的诗词,但以对仗形式呈现,警醒读书人对待文本须谨慎,防止“讹误”累积。

这些诗句虽不多见,却精准捕捉了“讹”字背后的信息失真、心理波动与社会动荡意象。

与“讹”字相关的成语

“讹”字虽不常作为成语主角,但仍参与构成若干固定表达,主要用于描述信息失真或不当索取行为。以下是与“讹”相关的常见成语及短语:

  1. 以讹传讹:指错误的信息被不断传播,越传越离谱。
  2. 讹言惑众: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多用于政治批判。
  3. 讹诈勒索:通过威胁手段强行索取财物。
  4. 讹误百出:形容文章或记录中错误极多。
  5. <5>讹言四起:谣言到处传播,局势混乱。

  6. 讹夺混淆:文字错漏与混乱并存,难以辨识。
  7. 讹言大作:虚假言论大规模爆发。
  8. 讹索无度:敲诈勒索毫无节制。
  9. 讹音误读:发音错误,导致理解偏差。
  10. 讹传失实:传闻严重偏离事实。

这些成语多用于批评社会乱象、学术疏漏或道德败坏行为,语气严肃,具有警示作用。

“讹”字组词(20个常用词汇)

“讹”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构成以下20个常见词语,涵盖语言、法律、文献等多个领域:

  1. 讹言
  2. 讹传
  3. 讹误
  4. 讹谬
  5. 讹诈
  6. 讹人
  7. 讹索
  8. 讹骗
  9. 讹夺
  10. 讹脱
  11. 讹字
  12. 讹音
  13. 讹缺
  14. 讹舛
  15. 讹替
  16. 讹头
  17. 核讹诈
  18. 经济讹诈
  19. 政治讹诈
  20. 以讹传讹

这些词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司法文书、学术研究等领域,是理解和防范信息失真的重要语言工具。

文章总结

“讹”字虽仅有六画,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与复杂的社会意义。它既是语言真实性的反面——代表谣言、错误与欺骗,也是动态变化的象征——蕴含感化、移动与转化之力。从《说文解字》到《诗经》《汉书》,再到现代汉语,“讹”始终活跃于思想交流与社会治理的前沿。

其核心意义围绕“虚假”展开,衍生出“讹误”、“讹传”、“讹诈”等一系列负面词汇,提醒人们警惕信息失真与道德陷阱。同时,它在古文中通“吪”,赋予其“改变”、“行动”的积极意涵,展现出汉字意义的辩证统一。

在姓名学中,“讹”因负面联想而不宜使用;在文学与历史中,它却是洞察人心与社会的重要窗口。无论是“以讹传讹”的警示,还是“式讹尔心”的劝勉,都体现出中华文化对言语力量的深刻认知。

学习“讹”字,不只是认识一个汉字,更是理解信息传播的本质、人性的弱点以及文明进程中对“真”的不懈追求。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