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挅字的含义解析,挅字组词典故,挅字诗词解读

挅字的含义解析,挅字组词典故,挅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8 更新日期: 2025-09-25 05:59

中国文字意义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字虽不常见于现代日常用语之中,但其存在本身即体现了汉字系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从字形上看,“挅”属于左右结构,部首为“扌”(手部),表明该字本义与手的动作相关,反映出古人以手部动作为基础造字的思维模式。

在《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此字的情况下,《康熙字典》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释,说明其音义来源广泛,融合了多个古代韵书的观点。这正体现了汉字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演变的特点。“挅”字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某一具体动作,更承载了古人在语言表达上的细腻区分和哲学思考。

“挅”字读音和五行是什么

根据提供的资料,“挅”字的普通话拼音为 duǒ,声调为第三声。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音韵系统中,该字有多种读法:如【唐韵】丁果切、【集韵】都果切,音“朶”;又有【唐韵】【集韵】都唾切,音“刴”。这说明“挅”在不同历史时期或方言环境中可能存在多音现象。

关于五行属性,由于“挅”字未见于传统姓名学常用字库,且无明确五行动画归类记录,因此无法确切指出其五行归属。但从构字角度分析,其部首为“扌”(手部),而“手”属人体之肢体,常与“木”行关联(因木主生发、伸展,象征肢体活动),故可推测“挅”字或倾向于五行属木。然而此仅为推论,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更多命理依据综合判断。

“挅”字用来起名有什么意义

在现代汉语命名实践中,“挅”字极为罕见,几乎不会出现在人名中。主要原因在于其使用频率极低,公众认知度不高,容易造成误读或误解。然而,若从个性化、文化深度的角度出发,选用此类冷僻字作为名字的一部分,亦能体现家长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与审美追求。

从字义上看,“挅”有“称量忖度”之意,引申为思虑周全、审慎权衡,适合用于希望孩子具备理性思维、善于判断的家庭取名参考。同时,“摇也”“落帆也”等释义,则赋予其一种动态之美,象征人生起伏中的从容与放下,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不过需提醒的是,使用此类生僻字起名可能带来实际困扰,如户籍登记、证件办理、社交沟通等方面的不便,因此建议谨慎考虑,并优先选择音义清晰、书写简便的常用字。

“挅”字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据《康熙字典》记载,“挅”字出自〈卯集中〉【手字部】,页码为429第16,其来源涵盖多种古代音韵文献:

  • 【唐韵】丁果切:表示该字在唐代韵书中读作接近“duǒ”的音。
  • 【集韵】【韵会】【正韵】都果切,音朶:进一步确认其主流读音为“duǒ”,并与“朶”同音。“朶”即“朵”的异体字,原指花苞下垂之状,引申有轻盈、舒展之意。
  • 与揣同。称量忖度也:指出“挅”通“揣”,意为估量、衡量、揣摩,强调心理层面的判断行为。
  • 又摇也:说明该字另有一义为“摇动”,可能与其手部动作相关,如挥手、摆动等。
  • 【唐韵】【集韵】都唾切,音刴:提供另一种读音“duò”,与“刴”同音,此音或用于特定语境下的动词变化。
  • 亦量也:再次强调其“衡量”之义,与前文呼应。
  • 【广韵】落帆也:最为特别的一项释义,指出“挅”可用于描述船只收帆降落的动作,显示其曾在航海术语中使用。

综上所述,“挅”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兼具动作性与抽象思维内涵,是研究古代汉语词汇演变的重要样本。

“挅”字在中国古典解说(用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虽然“挅”未被收入许慎《说文解字》,但在后世重要韵书与字书中均有收录,尤以《广韵》《集韵》《康熙字典》为代表。

从《集韵》来看,“挅”被解释为“与揣同”,即互通使用,说明在宋代以前,该字已被视为“揣”的异体或通假字。“揣”本义为“量也”,引申为测度、试探,如《老子》云:“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其中“善揣”即指善于观察与判断。

《广韵》所载“落帆也”则提供了具体的物理动作场景,将“挅”置于水运交通语境中,展现古人如何将手部动作扩展至自然现象的描述。这一用法或许影响了后来“舵”“掉”等字的发展,体现语言演化的连续性。

此外,“音朶”“音刴”两种读法的存在,也反映了中古汉语声母分化、韵母合并的趋势,对于研究汉语音变规律具有参考价值。

“挅”定有什么诗词内容

经查阅历代诗词总集及文献资料,目前尚未发现有哪一首传世诗词中明确使用“挅”字。这主要因其为生僻字,使用范围极其有限,多见于字书、韵书或地方志等非文学文本中。

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从相近意境中寻得一丝诗意联想。例如,“落帆也”一句,令人联想到唐代诗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中的“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此处“一帆远”与“落帆”形成对照,描绘出江舟渐行渐远、风帆徐降的画面,静谧而深远。

若将“挅”理解为“摇也”或“忖度也”,亦可与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那种深情凝望、内心辗转的情态相呼应。虽然“挅”未入诗行,但其所承载的情感张力却能在古典诗歌中找到共鸣。

和 “挅” 字相关的成语有那些

经过全面检索,截至目前,并未发现有任何成语中含有“挅”字。无论是常见四字格成语,还是典籍中出现的固定搭配,均未见“挅”字的身影。

原因在于:第一,“挅”本身为生僻字,使用频率极低;第二,其意义多由其他更通用的字(如“揣”“摇”“放”)承担;第三,成语形成过程倾向于选择通俗易懂、传播广泛的词汇,而“挅”不具备这些特性。

因此,可以说“挅”字在成语体系中处于空白状态。未来若有人尝试创作新成语或仿古用语,或可将其纳入创造性表达之中,但在现有语言规范下,尚无含“挅”的成语存在。

“挅” 字组词(20个词)

由于“挅”为极冷僻字,现代汉语中基本不参与构词,以下列出的词语多为基于其古义进行的合理构拟或理论组合,并非实际通行词汇:

  1. 挅度(估量、忖度)
  2. 挅量(称量、衡量)
  3. 挅测(推测、揣测)
  4. 挅摩(揣摩)
  5. 挅议(商议、斟酌)
  6. 挅断(判断、裁决)
  7. 挅思(思索)
  8. 挅虑(思虑)
  9. 挅心(用心揣度)
  10. 挅意(领会意图)
  11. 挅动(轻微摇动)
  12. 挅摆(来回摆动)
  13. 挅手(挥手动作)
  14. 挅臂(挥臂)
  15. 挅帆(落帆)
  16. 挅舵(调整船舵,拟音联想)
  17. 挅舟(使船停稳,拟义)
  18. 挅息(平复呼吸,引申义)
  19. 挅神(安定心神)
  20. 挅怀(放下执念,取“落帆”意象)

以上词语仅供学术探讨与语言拓展之用,实际交流中应避免使用,以免造成理解障碍。

最后的文章总结

“挅”字作为一个少见于现代汉语的汉字,虽不常被使用,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不仅记录了古代人们对动作、心理活动以及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也反映了汉字在音、形、义三方面复杂的演变轨迹。

通过对其读音、释义、古典文献出处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挅”并非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连接古代语言、哲学与生活实践的桥梁。其“称量忖度”之义体现智慧,“摇也”展现动态,“落帆也”则富有画面感,皆具深意。

尽管在起名、成语、诗词等领域应用极少,但正是这些看似边缘的汉字,构成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语言生态。它们如同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珍珠,虽不耀眼,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珍视。

了解“挅”字,不只是认识一个字,更是走进一段尘封的语言史,感受古人如何用手的动作去丈量世界、揣摩人心、驾驭风帆。这份静默中的力量,正是汉字永恒的魅力所在。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