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垛字的含义解析,垛字组词典故,垛字诗词解读

垛字的含义解析,垛字组词典故,垛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7 更新日期: 2025-09-25 05:58

中国文字的意义

“垛”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汉字,其本义与建筑、军事、农耕等多个古代社会生活领域密切相关。从字形结构来看,“垛”为左右结构,左部为“土”,右部为“朶”(古同“朵”),表示以土为基、层层堆叠之意。该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释为“堂塾也”,即厅堂两侧的小屋或门旁的附属建筑。

在实际应用中,“垛”的意义逐渐扩展,不仅指建筑物中起支撑或防御作用的突出部分——如城墙上的“垛口”,还引申为堆放物品的堆状物,例如“麦垛”、“柴火垛”。此外,在明代军事制度中,“垛”更是一种兵役编制单位,称为“垛兵法”,体现了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因此,“垛”字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物理形态的词汇,更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军事制度和建筑智慧的缩影,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

“垛”字的读音与五行属性

“垛”是一个多音字,主要有两个读音:duǒduò。其中,duǒ 多用于表示建筑结构中的突出部分,如“垛口”、“垛楼”;而 duò 则常用于表示堆积的动作或结果,如“垛草”、“粮垛”。

从汉字构成的角度分析,“垛”的偏旁为“土”,属于“土”部,总笔画数为9画。根据传统五行学说,凡以“土”为部首的字,其五行属性通常归为“”。土主信、主稳重、主承载,在命理与姓名学中象征踏实、可靠、包容与厚德载物之性。

因此,若将“垛”字用于人名之中,其五行属“土”,适合八字中缺土或需土来调和者使用,寓意根基稳固、性格沉稳、事业有成。

“垛”字在起名中的意义解析

在现代姓名学中,“垛”虽非常见用字,但因其独特的形义组合,仍具备一定的命名价值。结合其字义与五行属性,可用于寄托父母对孩子性格与人生发展的期望。

首先,从“duǒ”音出发,取其“垛口”、“垛楼”之意,象征保护、守护与坚强的屏障,适合作为男孩名字的一部分,寓意孩子将来能成为家庭或社会的支柱,具备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其次,从“duò”音出发,取其“堆垛”、“积聚”之意,象征积累、丰收与富足,可引申为学业有成、财富丰盈。尤其适用于希望孩子勤奋务实、厚积薄发的家庭。

再者,由于“垛”字五行属“土”,在五行人际关系中,“土生金”、“火生土”,因此该字与属“金”或“火”的姓氏搭配较为和谐,有助于增强整体命格的能量流通。

需要注意的是,“垛”字笔画较多(9画),结构略显复杂,若作为名字使用,宜配合简洁明快的字词,避免整体显得笨重。同时,因“垛”在日常语言中较少用于人名,使用时应考虑发音清晰、书写便利等因素。

“垛”字的字典详细解释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及相关工具书,“垛”字的基本信息如下:

  • 汉字:垛
  • 部首:土
  • 笔画数:9
  • 结构类型:左右结构
  • 五笔输入码:FFCY
  • 郑码:BQF
  • Unicode编码:U+579B
  • GBK编码:B6E2

其主要释义分为两种读音:

读音一:duǒ

  1. 指墙或建筑物两侧或顶部伸出的部分,具有支撑或掩蔽功能,如“城垛子”、“门垛子”。
  2. 特指城墙上的凹凸状矮墙,即“女儿墙”,用于防御射击,又称“垛堞”、“垛口”。
  3. 古代设置箭靶的小土墙,如“箭垛”、“射垛”。

读音二:duò

  1. 动词,表示整齐地堆放,如“把稻草垛起来”。
  2. 名词,指堆放成堆的东西,如“麦垛”、“草垛”、“砖垛”。
  3. 量词,用于计量堆砌物的数量,如“一垛柴”、“两垛砖”。
  4. 明代兵制术语,指“垛兵法”下的军户编组单位。

此外,《康熙字典》还记载:“垛”又作“垜”,为异体字,说明其历史演变过程中存在写法差异。

中国古典文献对“垛”字的解说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垛”字已有明确记载,尤以《说文解字》《玉篇》《唐六典》《康熙字典》等为代表。

《说文解字》曰:“垜,堂塾也。从土,朶声。” 此处“堂塾”指的是厅堂两侧的房间,类似于厢房。许慎指出“垛”为形声字,左形右声,以“土”表义,以“朶”表音,揭示了其最初与建筑空间相关的本义。

《玉篇》进一步解释:“射垛也。” 说明“垛”已引申为练武习射所用的土靶,反映出其在军事训练中的用途。

《唐六典》记载:“武举制有长垛马射。” 表明唐代科举制度中设有“长垛”项目,即远距离射箭考核,可见“垛”已成为军事考试的标准设施之一。

《广韵》《集韵》《韵会》均注音为“徒果切”或“杜果切”,音近“朵”,后演变为今音 duǒ/duò。吴地方言中称“左右个为垛头”,说明民间亦用此字描述方位或建筑局部。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字典》还提到“射垛山”之名,相传秦将王翦伐赵时曾在此立靶练兵,因名“射垛山”,足见“垛”字已融入地理命名,成为历史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与“垛”字相关的诗词内容

虽然“垛”字在古典诗词中并不频繁出现,但在描写边塞、战争、田园生活的诗作中仍有踪迹可寻。

唐代诗人元稹在《江边四十韵》中写道:“罗灰修药灶,筑垛阅弓垜。” 其中“筑垛”即指建造箭靶土台,“弓垜”即弓箭靶场,生动描绘了当时军事训练场景,展现了“垛”作为军事设施的功能。

另有一联出自明代边塞诗:“烽火连三月,城垛接千峰。” 虽非名家之作,却形象表达了战时城墙之上垛口林立、警戒森严的景象,凸显“垛”在防御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在农事诗中,“麦垛高如山,农家笑满颜”一类句子也偶有流传,虽多为民谣性质,但反映了“垛”作为收获成果象征的文化意象——堆叠的粮食垛代表丰收与希望。

这些诗句虽不华丽,却真实记录了“垛”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实用功能与象征意义。

与“垛”字相关的成语

目前汉语成语系统中,并无直接包含“垛”字的固定成语。然而,有一些常用短语或俗语与其意义相关,接近成语化表达:

  • 箭在垛上:比喻目标明确,事情已成定局。(民间说法)
  • 万箭穿垛:形容集中攻击某一点,多用于比喻舆论围攻。(仿成语)
  • 固若城垛:形容防守坚固,不可侵犯。(类比“固若金汤”)
  • 层层垒垛:比喻事物逐步积累,结构分明。

尽管这些表达尚未被正式收录为成语,但在特定语境下已具备一定的修辞效果,未来有可能发展为新兴成语。

“垛”字的组词示例(20个)

以下是“垛”字常见的组词,涵盖不同读音与语义范畴:

  1. 垛口(duǒkǒu)——城墙上的射击孔
  2. 垛堞(duǒdié)——城墙上凹凸相间的防御墙
  3. 垛楼(duǒlóu)——设于城墙上的瞭望塔
  4. 箭垛(jiàn duò)——箭靶
  5. 射垛(shè duò)——射箭用的土靶
  6. 城垛子(chéng duǒzi)——城墙上的突出部分
  7. 门垛子(mén duǒzi)——门两侧的短墙
  8. 垛草(duòcǎo)——堆放干草
  9. 垛积(duòjī)——堆积物品
  10. 垛叠(duòdié)——重叠堆放
  11. 麦垛(mài duò)——收割后堆起的麦子堆
  12. 草垛(cǎo duò)——干草堆
  13. 柴垛(chái duò)——柴火堆
  14. 砖垛(zhuān duò)——整齐堆放的砖块
  15. 粮垛(liáng duò)——储存的粮食堆
  16. 一垛墙(yī duò qiáng)——量词用法
  17. 垛兵法(duò bīng fǎ)——明代征兵制度
  18. 垛户(duò hù)——被编入垛兵制的军户
  19. 垛募(duò mù)——通过垛法招募士兵
  20. 垛充(duò chōng)——以垛法补充兵力

文章总结

“垛”字虽不常出现在现代日常用语中,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既是古代建筑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农耕文明中收获与储存的象征,同时还涉及明代重要的军事管理制度。

从字形上看,它以“土”为基,体现大地的承载之力;从读音上看,一音指向防护与坚守(duǒ),一音指向积累与丰收(duò);从五行而言,属“土”,象征稳定、厚重与诚信。

在起名应用中,“垛”字虽不常见,却独具力量感与历史底蕴,适合追求个性与文化深度的家庭选用。无论是取其“守护”之义,还是“积聚”之象,皆能传递积极的人生命题。

综上所述,“垛”不仅是一个汉字,更是一扇通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窗口,值得我们深入理解与传承。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