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呧字的含义解析,呧字组词典故,呧字诗词解读

呧字的含义解析,呧字组词典故,呧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0 更新日期: 2025-08-11 05:47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每一个汉字不仅具有其特定的发音和书写形式,更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汉字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想与智慧的载体。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再到现代楷书,每一个演变阶段都体现了古人对文字的深刻理解与创新精神。

“呧”字读作 **dǐ**,拼音为 **dǐ**,声调为第三声。在现代汉语中,“呧”字并不常见,主要用于古文或特定语境中。关于五行属性,由于“呧”字为口字旁,与“口”相关的行为多与“语言”、“表达”相关,在五行学说中,“口”属金,因此“呧”字可视为五行属 **金** 之字。

“呧”字在起名中的意义较为特殊。由于其本义为“呵斥”、“诋毁”,属于较为负面的词汇,因此在现代姓名中较少使用。但在某些特定文化背景或寓意追求个性、刚正不阿的情况下,也有家长选择此类字以表达对子女性格的期望,如希望其敢于直言、不畏权贵、有担当精神。因此,“呧”字若用于名字中,可寓意**坚毅果敢、不惧压力、勇于表达自我**。

《康熙字典》中对“呧”字有详细释义:《康熙字典》〈丑集上〉【口字部】頁181第33载有:“【唐韻】都禮切【集韻】典禮切,𠀤音邸。【說文】苛也。【玉篇】呵呧也。本作詆。按《廣韻》有詆無呧。又【唐韻】都黎切,音低。又【集韻】田黎切,音題。義同。【篇海】或作𠯞𠯝。”由此可知,“呧”字与“詆”字意义相近,皆为“呵斥”、“责骂”之意。该字在古代有多个读音,包括“dǐ”、“dī”、“tí”,但现代汉语中主要使用“dǐ”这一读音。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呧”字也有所体现。《说文解字》中释为“苛也”,意为严厉指责或苛刻对待。《玉篇》中则解释为“呵呧也”,强调其口出责骂的含义。从音韵学角度来看,《唐韵》将其注音为“都礼切”、“典禮切”,说明其发音与“邸”相近。《集韵》中又有“都黎切”、“田黎切”,读音接近“低”、“题”,显示了该字在古代读音上的多样性。这些资料表明,“呧”字在古代常用于表达严厉、责备、批评等情绪色彩。

关于“呧”字是否出现在古代诗词中,经查证,目前尚无明确古诗词作品中直接使用“呧”字的记录。这可能与其较为生僻、使用频率较低有关。然而,在古代文人用语中,常以“诋”、“诃”等同义字表达类似“呧”的含义,如“诃风叱雨”、“诋人之短”等诗句,均与“呧”所表达的“呵斥”、“责骂”之意相通。

目前与“呧”字相关的成语极为少见,几乎无现成成语。但可参考其近义字“诋”、“诃”等相关的成语,如:
- 诋毁造谣
- 诃风叱雨
- 诋人之短
- 叱咤风云
- 呵天骂地
- 疾言厉色
- 恶语中伤
- 诋人过失
- 诃斥责备
- 骂詈不休

以下是“呧”字组成的词语(含现代组合或引申用法):
1. 呧骂
2. 呧斥
3. 呧责
4. 呧言
5. 呧语
6. 呧词
7. 呧声
8. 呧气
9. 呧气冲冲
10. 呧声厉色
11. 呧呵
12. 呧声呵斥
13. 呧言厉语
14. 呧声呵责
15. 呧声叱喝
16. 呧声怒斥
17. 呧声责问
18. 呧声讥讽
19. 呧声贬损
20. 呧声讥骂

综上所述,“呧”字虽为现代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字,但其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明确。它不仅在古代文献中有详尽解释,也在语言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在现代命名中使用较少,但若结合特定寓意与文化背景,仍可作为个性独特、寓意深刻的选字。对于学习和研究汉字文化的人来说,“呧”字也提供了了解古代语言、音韵、训诂的重要线索。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