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棋经二三事
如果是学易或学法的同好,或多或少都听说过有种叫做“灵棋经”的卜术,其法不仅起局简易(只需要十二个特定的棋子,故又名十二棋卜)而且极为灵验,深受我们这些死活也搞不明白五行八卦乃至搞明白了五行八卦也未能算准卦的朋友的追捧。从《太平御览》卷七二六“十二棋卜”条引《异苑》述其源流云:“十二棋卜,出自张文成,受法于黄石公,行师用兵,万不失一。逮至东方朔,密以占众事,自此以后,秘而不传。晋宁康初襄城寺法味道人忽见一老公,着黄皮衣,竹筒盛此书,以授法味,无何,失所在。遂复流于世。”由此得知,此法与奇门、太乙一样原皆属兵家行移的谋划,后来才传入民间。但灵棋经是否真出于东方先生恐有争议,据俞嘉锡考证,为东晋襄城寺僧法味所作。但《隋书·经籍志》只著录了“十二灵棋卜经一卷”并未详述,究竟何人何时所为约莫和灵棋占一样难以琢磨了。
我国古代最早的占卜都是以一些自然界灵性的物体为工具,比如龟甲、牛骨、蓍草、竹枝等,到了灵棋经的时代则换用了一种类似“法器”的人造灵物——灵棋。据说我国的麻将也好围棋也好象棋也好,追根到底都出于河图洛书,棋子虽小但总天地日月五行,能代表万事万物诸多含义。在占卜之前首先为造棋,据《灵棋经·造灵棋法》谓“用霹雳木或梓木、枣木、檀香木造棋十二枚。形圆,周尺一寸二分,厚三分。四书上字,四书中字,四书下字。甲于日旋于。甲戌日书子,甲申日刻于,甲午日填硃,甲辰日入柜,甲寅日致祭仅,六戊日不占。”其严格程度不亚于道士制作一方令牌。每年正月初七,斋戒沐浴,在水边用干净席子铺地,设立酒果脯,三奠行礼,用祝文祭之。每月七日亦可。霹雳木或梓木、枣木、檀香木论阴阳皆属阳,乃以十二枚棋子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上中下各四枚棋子象征四个季节,上、中、下则象征每个季节的盂、仲、夏三个月,合起来代表十二神。上又代表天位、君位,中又代表人位、臣位,下又代表地位、民位;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一、二代表阳、阴之少、弱、孤,三、四代表阳、阴之老、盛、众。阳居上中、阴居下为得位,反之为失位。
占棋之前需先冠带,静坐焚香宁心定气并手捧棋子咒曰:
天清地宁,河图秉灵,焚香一柱,十方肃清,发鼓三通,万神咸听。
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其吉凶。皇天无私,惟德是辅。
兹以某 年 月 日时,某乡贯,某甲姓名,谨焚香,上启天地、父母、太上元君、在日右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四时、五行、六甲、阴阳、明堂、岁德、天十二神、地十二祗、岁月日时值事功曹,某为某事,心有所愿,意有所疑,沉吟犹豫,请为决之。吉当言吉、凶当言凶,得失是非,惟卦是推。恭望圣慈明彰报应。
默念唵吽吽嚤呢哒哩吽吒敕一气三遍然后将十二棋子掷出根据所得上中下成卦断吉凶,其祭炼与占卜过程与道教法术有紧密之关系,这也就无怪于《道藏》将其收纳入太玄部之中。
[转载]灵棋经二三事
图为清灵棋经刻本所记载造作灵棋十二枚 分上中下各四枚
图为道藏本灵棋经
ps:有关六戊日不占一说,紫虚仅以《九天神霄戊日禁忌》云:“戊禁最重,无法禳解,不惟虫蝗水旱之灾然,四时所犯,各有灾殃,当禁之。戊日不可浇灌肥粪触秽地灵。春犯六戊,则令人促寿绝嗣,动土,犯帝星。夏犯六戊,则令人眼目失明,飞灾横祸相侵,动土,则犯土府星辰。秋犯六戊,则令人遭瘟痉时病,动土,则犯五岳四渎。冬犯六戊,则令人官非口舌,耗散财物,动土,则犯后稷皇社。世人能畏天地,不犯六戊禁忌,即得时和岁稔,衣食自然。”且论易理西方金德之正炁,化为六戊,故有兵杀之先,古人目为大凶。此外另听老道长所言,戊日乃天地更新之日,天机等均在巨大变化中绝不可擅自开启,故占卜亦与道通遵守此禁律。
十二枚灵棋的上中下及背面(又名为“镘”)排列组合共有一百二十五种可能,故共计一百二十五卦。其中上、中、下俱全的有八八六十四卦,比如第一卦为一上一中一下的“大通卦”,第六十四卦为四上四中四下的“众凶卦”;只有上、中、下中的两种的共四十八卦,比如第六十五卦为一上一中的“苦节卦”,第一百一十二卦为四上四下“口舌卦”;只有上、中、下中的一种的共十二卦,比如第一百一十三卦为一上的“未明卦”,第一百二十四卦为四下的“送终卦”;十二枚棋子全部背朝上、无上中下字的一卦,即第一百二十五卦“阴镘卦”。卦卦均有卦辞、象辞。
[转载]灵棋经二三事 [转载]灵棋经二三事
图为灵棋百二十五卦目次
《灵棋经》于每卦下的均录卦辞、象辞以及晋颜幼明、宋何承天、元陈师凯、明刘基等人的注释作行卜者的依据。比如一上三中二下,名“事遂卦”,将泰之象。卦辞为“阴阳相合,巽风东南。”象辞为:“昔未如意,今得从志,万事获理,明白行事。”颜注:“始遂其志,宜以忠亮为本,不宜以私为事。行人还。病者瘥。”又曰:“三才位正,阴阳相睦,君子之道,于斯为泰,迁官益寿,市贾有利。百事皆吉。”何注:“婚姻和合,用兵大胜。田蚕得利。穷者得神。囚者免,求事遂,远行至。明白行事,万事皆其理。”陈注:“在阳在中,人道已盛,而上下复相应,故曰云云。”
[转载]灵棋经二三事
清灵棋经刊本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