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意义
畜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字形表示牵引和牛鼻的形象。它象征着被人类驯服豢养的家畜,本义为“家畜”。《说文》解释:“畜,田畜也。”说明其最初与农业相关,强调的是家养禽兽的概念。
在古籍中多次出现,“大畜时也,小畜寡也。”出自《易·杂卦》。此外,《左传》、《礼记》等经典文献中也有提及:
- 家养谓之畜,野生谓之兽。——《左传·昭公二十三年》疏
-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汉书·李广苏建传》
读音和五行属性
该字有两个读音:chù 和 xù。根据提供的信息,其五行属性为火。
- 拼音:chù
- 笔画:10
- 偏旁:田
名字中的解析和意义
畜在名字中并不常见,因其本义多指家养禽兽,可能寓意培育或蓄积。但现代命名中较少使用此字,通常与积累、培养、顺从等相关联。
释义:
- 作为名词:畜主要指家养的禽兽,如“牲畜”、“六畜兴旺”。
- 作为动词:畜可理解为饲养、积累、培养。
起名时可用其代表积累、培养的意义,但需注意避免产生歧义。
详细字典说明
畜有以下多种含义:
- 名:表示家养禽兽,如“牲畜”。
- 动:表示饲养,如“畜鸟者则勿佛也。”
- 培养;培植,如“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 顺从,如“孝者畜也。”
- 积聚,如“比必有所畜。”
- 收容,如“获罪于两君,天下谁畜之?”
在方言语境下还可指熏、呛。
中国古典解说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
【唐韻】丑六切【集韻】敕六切【正韻】昌六切,??音觸。
又積也。
【禮·月令】仲秋之月,乃命有司,趣民收斂,務畜菜。
【註】始為禦冬之備。又止也。
【孟子】畜君何尤。
【註】畜,止也。敕六反。又大畜,小畜,易卦名。
集韵和说文解字中的解释
集韵:许六切,音旭。养也。
说文解字:田畜也。引《淮南子》注言:田之污下黑土者,可畜牧也。
诗词内容
关于畜的诗词内容较少,但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涉及: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出自《孟子》六畜不相为用。
——《左传》
相关成语
与畜相关的成语有:
- 六畜兴旺
- 牲畜肥壮
- 牧畜成群
- 人畜两旺
组词示例
以下是畜的一些常用词汇:
- 畜牧
- 牲畜
- 畜生
- 畜产
- 畜群
- 畜力
- 畜疫
- 畜栏
- 畜圈
- 畜肥
- 畜置
- 畜爱
- 畜积
- 畜德
- 畜锐
- 畜妾
- 畜藏
- 畜秽
- 畜人
- 畜恨
总结
“畜”作为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既可以指代家养的禽兽,也可以表示饲养、积累和培养的意思。其在古文中的应用广泛,涵盖农业生产、家庭生活等多个方面。
尽管在现代生活中,“畜”更多地用于描述家养动物或与其相关的行业,但在传统文化中,它还蕴含着深厚的道德和哲学意义,如“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所体现的积累与培养的美德。
因此,在实际运用中,“畜”不仅适用于描述具体的物象,还可以作为精神象征,表达对事物的养护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