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意义

(biǎo),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总笔画数为17,部首为“木”。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该字属于辰集中的木字部。檦在古代文献中主要指树立的标志或柱子,具有表记的意义。

具体解释如下:
1. 檦作为标志:表示树立起来的标识物。
2. 檦作为柱子:用作标记的柱子,如列檦建旌。
3. 檦枺:指的是类似柱子的结构。

檦字读音和五行

读音:拼音为“biǎo”,郑码为“ffbk”,Unicode编码为“u6aa6”,GBK编码为“997e”。
五行:由于没有明确的五行属性信息,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偏旁部首进行推测。因“檦”字的部首为“木”,故可认为与五行中的“木”相关联。

檦字用于起名的意义

将“檦”字用于名字中,寓意深远,既包含了表记、树立标志的意思,也带有稳固、支撑的象征。使用“檦”字命名,可以传达出以下几层含义:
1. 标志性:代表一个独特而显眼的存在,能够引起他人的注意。
2. 稳定性:如同坚固的柱子一样,给人以坚实可靠的感觉。
3. 文化传承:选择这样一个古朴而富有文化底蕴的字,能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檦字字典说明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提到,“檦”出自【篇海】方小切,发音同“表”。书中列举了多个典籍中的例子来解释这个字的具体用法。
- 例如,《魏书·礼志四》中记载了仪式场合下设置四重护卫,并竖立檦旗以示威严。
- 又如,《淮南子·本经训》提及檦枺与房屋建筑中的支撑构件。
此外,《后魏·李訥传》还记录了一位名叫范檦的人物。

檦字在中国古典解说

从古代文献来看,檦字多出现在描述礼仪活动及建筑物构造之中。以下是几个经典注解:
1. 说文解字:未见直接收录。
2. 集韵:未见详细解释。
3. 文辞:常用来形容排列有序且引人瞩目的旗帜或柱状物。

檦字相关的诗词内容

虽然“檦”字并不常见于日常诗歌创作中,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它也可能出现在一些描写宫廷礼仪或者大型庆典场景的诗篇里。比如,在北魏时期的某些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提到“列檦建旌”的壮观场面。

檦字相关的成语

目前并没有广为人知的成语专门包含“檦”这个字。然而,基于其含义,我们可以构想一些潜在的成语形式,尽管它们并非标准成语:
1. 列檦建旌:形容盛大庄重的仪式。
2. 檦旗林立:描绘众多旗帜排列整齐的情景。

檦字组词

以下是一些由“檦”组成的词语示例:
1. 檦旗
2. 檦柱
3. 檦标
4. 檦枺
5. 列檦
6. 檦亭
7. 檦架
8. 檦碑
9. 檦枋
10. 檦牌
11. 檦座
12. 檦榜
13. 檦塔
14. 檦坊
15. 檦楼
16. 檦庭
17. 檦馆
18. 檦阁
19. 檦榭
20. 檦宫

文章总结

综上所述,“檦”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它不仅象征着标志性的存在,还蕴含着稳定和支撑的力量。无论是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还是个人名字的选择,檦字都能带来深刻的文化内涵。尽管现代社会中“檦”字的应用相对较少,但通过了解其丰富的历史背景,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个古老字符背后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