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贬”的含义与解析

在汉字中,“贬”是一个多义字,主要表示减少、减损或降低的意思。以下是关于“贬”字的详细解释和相关知识点。

一、基本含义

1. 减少;减损:

“贬”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其本义为“损”,即减少或减损。具体来说,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 从字形上看,“贬”是形声字,由“贝”和“乏”组成,其中“贝”为意符,表示与财物、价值有关;“乏”为声符,表示读音。
  • 从字义上看,“贬”最初是指减少或减损,《说文解字》中提到:“贬,损也。”《广雅》中也说:“贬,减也。”
  • 例如,在古代文献中,如《公羊传·隐公二年》记载:“何以不氏,贬。”这里的“贬”指的是减少或减损。

二、历史用法

2. 降级;贬谪:

在封建社会中,“贬”常常用来指官员被降职或外放,具体如下:

  • 降级: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的记载,意思是请求自我降职来监督自己的过失。
  • 贬谪:在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中提到:“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这里描述的是官员因得罪权贵而被贬到边远地区任职。

三、现代意义

3. 给予低评价;贬低:

在现代社会,“贬”更多地用于表示给予某人或某物较低的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具体如下:

  • 与“褒”相对:如“有褒有贬”,表示对事物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评价。
  • 有意降低评价:如“贬低”、“贬斥”,指的是故意降低某人或某事物的价值或地位。
  • 含有不赞成或坏的意思:如“贬义词”,指的是带有负面情感色彩的词汇。

四、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4. 字形结构与释义:

“贬”字的详细解释如下:

  • 笔画数:8
  • 部首:
  • 拼音:biǎn
  • 五行为水,五行属性:

该字的具体含义包括:

  • 同本义 [abase;detract;lower;reduce]
  • 损也——《说文》
  • 减也——《广雅》
  • 何以不氏,贬。注犹损也。”——《公羊传·隐公二年》
  • 贬食省用。——《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五、古典解说(用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5. 古典文献中的解释:

在古代经典文献中,“贬”有着丰富的解释,以下是一些典型例子:

  • 《说文解字》:贬,损也。
  • 《广雅》:贬,减也。
  • 《公羊传·隐公二年》:何以不氏,贬。注犹损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贬食省用。

这些文献中都强调了“贬”作为减少、减损的核心意义。

六、诗词内容

6. 相关诗词:

“贬”字在古诗词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

  •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闻道咸阳坟,悲风起暮愁。官卑易受黜,命薄难封侯。”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虽然这两首诗并未直接使用“贬”字,但它们表达了类似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贬谪生活的感慨。

七、成语

7. 相关成语:

“贬”字出现在许多成语中,表达各种贬低、贬斥的意思。以下是几个常见成语:

  • 贬骨毁形:形容彻底破坏或摧毁。
  • 贬损名声:损害声誉。
  • 贬退君子:贬低并排斥品德高尚的人。
  • 贬损贤能:贬低有能力的人。

八、组词(20个词)

8. “贬”字的相关词语:

  • 贬黜
  • 贬斥
  • 贬低
  • 贬损
  • 贬义
  • 贬抑
  • 贬责
  • 贬价
  • 贬谪
  • 贬职
  • 贬值
  • 贬书
  • 贬颜
  • 贬乐
  • 贬价出售
  • 贬低价格
  • 贬抑人才
  • 贬损名誉
  • 贬斥官吏
  • 贬退奸佞

总结

“贬”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既包含了减少、减损的基本含义,也扩展到降级、贬谪以及负面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了解“贬”字的历史渊源和实际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字在中国文化和语言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无论是在古代文献还是现代生活中,“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或事物时应保持客观公正,避免过度贬低或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