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偪”的解析与意义
一、字义概述:
“偪”是一个形声字,从辵(表示行走),畐声(发音的部首)。本义是指接近、靠近,即空间距离上的靠近。这个字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表达不同语境下的迫近和威胁等含义。
1. 空间距离的接近、靠近:
例如:
- 逼,近也。——《说文新附》
- 秦兵逼淝水而陈。(布阵)——《资治通鉴》
- 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聊斋志异·促织》
- 不可偪也。——《国语·郑语》
- 是故入小而不偪。——《淮南子·兵略》
- 逼,近也。——《小尔雅·广诂》
2. 迫近、逼近:
“偪”还可以表示时间或事件的紧迫感,如:
-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逼迫、催促:
“偪”也有施加压力、强迫的意思,比如:
- 逼迫有阿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几名抢劫犯逼使他交出随身所有财物。——现代用法
4. 其他引申义:
除了基本含义外,“偪”还有一些引申义,如:
- 狭窄、拥挤:人稠网密,地逼势胁。——曹植《七启》
- 畏缩:心虑人逼取。——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 古代绑腿的布帛带:君子不僭上,不偪下。——《礼记·杂记》
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偪”字位于〈子集〉【人字部】,总笔画为11划,读音为bī。其主要释义如下:
侵迫也:
- 礼·杂记:君子不僭上,不偪下。
行縢:
- 释名:偪,所以自偪束。今谓之行縢,言以裹脚,可以跳騰輕便也。
与足有关的词语:
- 礼·内则:偪屨著綦。注:行縢也。
- 詩·小雅·邪幅在下註:幅偪也。邪纏於足,所以束脛在股下也。諸侯見天子,人子事父母,皆然。
其他:
- 揚子·方言:腹滿曰偪。注:言敕偪也。
- 晉書·明帝紀:阮孚告溫嶠內迫,卽謂偪也。
- 廣韻【集韻】方六切,音福。偪陽,地名。見左傳·襄十年。
“偪”字的读音与五行
拼音:bī
笔画:11
偏旁:亻
五行:无具体五行属性
“偪”字在起名中的意义
“偪”字虽然有压迫、逼迫的意思,但在起名时需要慎重考虑。因为这个字往往带有消极或负面的情感色彩,比如逼迫、危急、狭窄等含义,不太适合用于人名。
如果一定要使用此字,可以结合积极正面的词汇来平衡其负面含义。例如:
- “偪真”——形容非常像实物,逼真;
- “偪视”——紧紧盯着目标,专注。
此外,“偪”还可以指代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偪阳国,若希望赋予名字一种历史厚重感,也可以考虑这一层含义。
中国古典解说
根据《说文解字》,“偪”的定义是:
偪,逼迫也。从辵(chuò),畐声。本义为接近,靠近。
在《集韵》中,它被描述为:
与逼同,侵迫也。
而在《释名》中提到:
偪,所以自偪束。今谓之行縢,言以裹脚,可以跳腾轻便也。
与“偪”相关的成语
以下是与“偪”字相关的成语及其解释:
- 逼上梁山:出自《水浒传》,比喻一个人被形势所迫不得不做某事。
- 逼不得已:指被迫没有办法,只能这么做。
- 逼良为娼:指强迫好人做坏事,通常用来形容对人的极端逼迫。
- 逼人太甚:形容过分逼迫人,不留余地。
- 逼仄:形容地方狭窄。
- 逼真:形容非常像实物,十分真切。
- 逼供信:指通过折磨或其他手段迫使犯人招供并相信其供词。
- 逼宫:大臣强迫国王或皇帝退位。
- 逼婚:强迫他人结婚。
- 逼问:紧追不舍地询问。
“偪”字的组词
以下是一些含有“偪”字的词汇:
- 偪迫:逼迫,威胁。
- 偪水:迫近水边。
- 偪曙:天快亮的时候。
- 偪战:近战。
- 偪命:指不顾人死活地紧逼。
- 偪似:很相似。
- 偪肖:非常相似。
- 偪视:靠近目标紧紧盯着。
- 偪狭:狭窄。
- 偪窄:很狭窄。
- 偪侧:相迫近。
- 偪邻:近邻。
- 偪真:非常像实物。
- 偪冷:极冷。
- 偪问:逼迫对方回答问题。
- 偪死:用高压手段强迫某人致死。
- 偪阳:春秋时期的国家名。
- 偪急:紧急。
- 偪切:迫切。
- 偪取:强行索取。
总结
“偪”字在中国古典文学和日常语言中有多种含义,主要包括空间距离的接近、时间或事件的紧迫、施加压力或威胁等。尽管它具有丰富的语义,但由于其负面情感色彩较强,因此在起名时需谨慎处理,避免给人带来不适。
在诗词和成语中,“偪”常被用来描绘紧张、危险或者逼迫的情景,这使得它成为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汉字。然而,在正式场合或人名中,它的使用应当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和搭配词汇,确保不会传达出负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