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头条 / 周易宏旨:天道稳定 人格独立

周易宏旨:天道稳定 人格独立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头条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7 更新日期: 2019-02-22 06:59

  《易经》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之外的所有的经典都是《易经》的衍生物,都是对《易经》的运用和诠释。运用、诠释什么?就是蕴含于《易经》中的“大道”。
  具体来说,蕴含于《易经》中的大道包括两点。一个是天道稳定,一个是人格独立。

  一
  天道稳定是说,《易经》时代的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世界、宇宙是自然有秩序的,而且这个秩序高度稳定,值得完全信赖。自然的秩序就是天道、天命。
  注意,中文“自然”一词的传统意义与现代意义有根本的不同。传统意义是“自然而然”的状态。自然而然就是说他自己本来就是那样,不是受任何外力的控制和影响。自然的同义近义词是:本然、天然、天生、天理、天道、无为、善。自然的反义词是:他然、人为、人欲、干预扰民、伪、神、真理。现代的自然一词完全是指物质世界,而且是人之外的物质世界,这些意义来自现代的西方。
  《易传》说,“乐天知命,故不忧”。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里的天和命,就是指《易经》中的自然秩序。
  说“自然秩序”只是方面现代人去理解。“自然”并非修饰“秩序”,自然本身就是秩序。自然的,就是有秩序的。所以,“自然”在中国传统中是价值最高的东西。中国人最崇尚的就是“自然”。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本来是道家思想的最高实体,就是道家的神,而它也只是自然的学生。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易经》不是用文字来描述这种自然秩序,而是用数字。秦汉以来,一般是把八卦符号看成是符号。事实上,八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符号,而是数字符号,就是数。
  考古学已经证实,春秋之前的八卦符号是纯数字,而非后来的用阴阳符号所构成的整齐的八卦符。在文献记载中,中国早期正是用“数”字来指代“道”的。道字本来并无天道之义,这种用法也是春秋后才逐渐形成的。
  对春秋之前的《易经》来说,尽管重视自然秩序、天道,自然秩序、天道又蕴含于阴阳变化之中,但是,那时并无专门的词汇去指代天道,也无专门的符号去指代阴阳,而是单纯用数字、数学来表达。
  它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自然秩序、天道可用阴阳变化来表达,而阴阳的变化则可用数学运算、数字的变化来表达。数字都分单双、奇偶。数学运算会带来数字的变化,而数字的变化会带来奇偶的变化。如果以奇配阳,以偶配阴,奇偶的变化就是阴阳的变化。
  所以从技术上而言,《易经》就给自然秩序、天道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并用这个数学模型来预测未来。天道是数理的,天道就是一个函数,一个方程式。
  这意味着,《易经》的一个重要的副产品是数学。尽管现代数学的计算技术比《易经》复杂很多,但是,其基本原理是本于《易经》的。而且不但没有超越《易经》,反而低于《易经》。这一点在其他文章中已经提及。


  二


  尽管,自然秩序、天道非常重要,但是它又是超级稳定的。稳定到什么程度?稳定到它会自然而然地自动运行。既然天道如此地超级稳定,那么对于这个天道,人就无需花精力关心它,人只须关心人自己的事就行了。
  这样就实现了人与自然秩序之间,人与天道之间,人与天之间的相对分离。天管天的事,人管人的事。天不会干预人的事,人也不要去干预天。这就是“无为”,也是“天人分离”,人获得独立了。
  北大的李零教授在《中国方术考》中提到一个说法,说“天人合一”并非中国文化的传统,“天人分离”才是。显然,就这一点来说,李零是敏锐和正确的。
  就《易经》本身来说,人与天分离,而获得独立,就体现在对占筮结果的应对上。
  在技术上,《易经》是一种占筮术,会对如何应对占筮结果提供建议,好的结果如何应对,坏的结果如何破解。《易经》最核心,甚至唯一的应对建议是“贞”。无论遇到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当事人需要做的都是“贞”。这就是《易经》卦辞中反复出现的“贞吉”、“贞凶”。
  《易经》认为,碰到吉的占筮结果,你要“贞”。只要你“贞”了,“吉”的局面就会延续地更长久。碰到“凶”的占筮结果,你还是要“贞”。只要你“贞”了,凶的局面会自动改善、转化,变成吉的局面,即逢凶化吉。
  毫无疑问,《易经》之所以最终落脚到“贞”上,是因为《易经》对自然秩序,对天道绝对信任。天道固然是一刻也不停的变化着,但这些变化中,并不存在危及人类根本生存的绝对恶的变化。尽管,泰极否来,但是,在否的局面中,人类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危险,而且,否极泰来。
  所以,天道的变化不是无常的变化,而是有常的。而这个“常”对人类而言,就是绝对的善。所以,《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地就是天道,天道最大的属性即是生养万物。天道的变化就是生生不息。天道的常就是生,生养孕育万物,当然也包括孕育生养人类。
  正因为如此,《易经》不仅对天道的变化不恐惧,反而愉快接受,绝对信任。信任到一点也不去考虑它,而只去考虑人自己的事。
  最重要的人事是什么?《易经》认为就是“贞”。所以,“贞”也就成了《易经》的真正核心。
  尽管“贞”很重要,但是《易经》,包括《易传》却没有做更详细的解释。为什么?因为“贞”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人人本有的东西。“贞”就是按人的本心、本性去做事,按自然之心、自然之性去做事。
  天道、人心都是自然。因为中国传统对自然拥有绝对信心,所以,对天道和人心都应有绝对信心,都绝对乐观。孟子对人性的绝对乐观和绝对信心就是秉承《易经》,他说“性善”。
  也就是说,《易经》认为外部条件的变化并不重要,最总要的是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你自己是否“贞”,是否按自己的本心、本性去做事,这才是决定未来吉凶的根本。
  这样人的心性就成了真正决定性的东西,真正独立的东西。心性独立,唯有心性独立才是人格独立。
  所以,《易经》的要义不是别的,就是教导人们要心性独立,要人格独立,要好好做人。
  中国文明就是《易经》文明,《易经》文明就是心性文明,心性文明就是心性独立和自由的文明。所以,从《易经》产生以来,心性问题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学术的核心。
  所以,《易经》是人格独立的源头,是自由和独立的源头。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 上一篇文章: 百家姓考略
下一篇文章: 姓名字号 »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