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命运篇
尽人事听天命
俗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毛主席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就是说人生在世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奔头,说的清楚点就是要干出一番事业来,有个奋斗的目标。人生的全部精力都围绕在自己的奋斗目标上。农赴时、商趋利、工求术、仕逐势,大家各尽所能,各求所需。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个奋斗目标。 但是自己的目标能否实现?在结果上,农有水旱、商有盈亏"工有成败、仕有遇否,或得或失、或福或祸、或贵或贱、或寿或夭,彼此又不相同。我们不仅要问,所有这些结果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生活经常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究竟有那些因素影响着人一生的种种机遇?是否“命”该如此?一个“命“字使千千万万的人牵肠挂肚,演释出多少个酸甜苦辣的人间故事。有多少人到死都不明白“命”是怎么回事。
现在回到正题,究竟有那些因素影响着人的一生?真的是“人的命,天注定”吗?我们的老祖宗早就通过生活的体验,总结出来了。根据先人们的长期观察分析,影响和决定人生的因素有两种;一是人力、二是命运。所谓人力就是个人自身的主观努力,他是决定人生的很重要因素,自不待言。我要着重讲的是“命运”。“命运”二字可以分开来讲,大凡中国的词语多可做这样的解释。在古人的字典里“命”叫“天命”,“运”又叫“时运”。孟子说:“莫之为而为之者,天也,莫致之而至者,命也”。这个定义下的十分好。没有人让他怎么做,而竟这样做了就叫天意,没有人使他来,而竟这样来了,这就称为命运。这里的天既非自然的天,也非人格的天。是表示不由个人操纵的意外力量的总和。打个比方,我们抓彩票,哪个摇奖机和工作人员就是“天”,是“莫之为而为之”。哪个中奖的奖金就是“命”,“是莫致之而至者”。这个“天”就是超越个人人意或人力自然而然的意思。又比如“天生”这个词,并不是指天生下来的,而是指非人力因素造成的意思。这个“命”,从字面的意思是“命令”的意思,这奖金归你了,它来自不可知之的无形力量的安排,你事前无法知道,让人感到有些神秘。根据这样的解释,天命很显然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者,而是常动不息、变化运行的,并不是静止不变、固定不迁的。所以古人说“天命糜常”!因为天命随时而变,所以又叫时运,简称运。“运”顾名思义就是动的意思。天命加时运,合称“命运”。命运做为人力以外超自然的一种无形力量,它无时无刻伴随在我们的周围,经常用无法预见的偶然性来证明它的存在和威力,它隐现不定,来去无踪,既不象人力那样可以运用自如,也没法象对待神力那样去祈祷,人们对它又惊又怕,又喜又奇。特别是人们追求一个目标时,除了个人的人力因素可以控制以外,这个目标能不能达到?剩余的其他因素人不仅没有办法控制和掌握,甚至都无法预料它的存在和来临,更不用说结局了。所以人们对命运充满了神秘,觉得它高深莫测。其实,我们做一个事情分析就不难解释出命运的奥妙了。比方说找对象,两个小孩子天各一方,谁知道自己几十年后的对象在那里?这就是不可预料、控制和掌握的因素(命运)。两个人结婚了,再回过头来看过去,那些促成两人结为夫妻的偶然因素(命运、机遇)就觉得很自然也很必然了,觉得也没有什么希奇。但是就整个过程来说令人感到十分的惊奇和感叹,啊——要不是怎么怎么我们就到不了一起,要不是怎么怎么我们就结不了婚。真是“千里因缘一线牵”啊!还有什么“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等名句都是人们发自对偶然因素(命运)的感叹!很明显,等人们没有认识命运的因素时,生活显的很偶然,等人们看到命运的力量时,生活的一切又成了必然。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命运的力量是在事后被认识的,如果事前认识它就不叫命运了。写到这里你们可能对命运有了一个概念性的认识,我想再从性质和内容上讲的清楚一些。
中国人对天命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把命分为三种:正命、随命和遭命。为什么花这么大的气力来研究,无非是去应付日常的人生。正命:就是先我而在或与生俱来的人生因素。他主要包括个人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生理基因和家庭社会环境。一个人的出生既不能由自己选择时间,更不能选择地点,至于面目特点、家庭穷富、社会环境更是别无选择,人的出生毫无自我人力的作用,完全是命运——他的父母造就的。也可以说他的父母是构成他命运的主要因素。你的父母在深山,你就是个爬山的命,你的父母是农民,你就是个种地的命,要不人怎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呢。当然也不尽是如此(看个人以后的努力了),但基本如此。这些个人无法控制的先天条件和状况是个人命运的起点,也就象马克思说的“一个民族所继承的生产力,是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起点”的道理是一样的。它尽管不能决定个人的一切,但必定会影响终身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把这一切称为正命。人除了正命,还有随命和遭命。《白虎通义》中说“有遭命以遇暴,有随命以应行”。按这种说法,遭命就是遭遇之命,随命就是随行之命。随命,随着人的行为不约而来。这里的行为是指人的善恶道德行为,随着人的善恶道德而来的祸福报应就是随命。所以《尚书》说:“天命糜常,唯德是辅”,教育人们积德行善,使自己有个好的命运。这和“德不孤,必有邻”的道理是一样的。遭命:望文即可生义,遭遇之命也。遭到兵、烧、压、溺;遇到不求自至,不做自成,求物得物或拾遗于途,或天授地生、鬼助神辅等等,这些都是命运的特征。也是他们的性质。先人们在这三种命的基础上有演义出三个具体的内容:曰福命、曰禄命、曰寿命。福禄寿是中国人梦寝以求的世俗幸福。几乎所有的人(不管社会地位怎样)都有三种愿望:一是名声不朽,希望灵魂进入受人祭祀的行列,二是拼命工作使自己富有,三是希望自己长寿,把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供子孙幸受,归纳起来就是福、禄、寿。人们尽管不知道自己的一生是吉是凶是祸是福,但是都希望自己有一个不错的命。因此便把福禄寿三个字张贴在门上、墙上,来表达对美好命运的希翼。命运的威力和人们微妙的心理正是表现在这些地方。关于命运我写了上面的东西,我想可以有个初步的理解了吧。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我们知道了命是怎么回事,就应该有个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命运。实际上,命运的存在并不需要人们去信它或不信它。信是命运,不信也是命运。就象人要死亡一样,怕死得死,不怕死也得死。躲是躲不了的,问题是如何正确的对待它。既然我们知道影响和决定人生的因素是人力和命运,而命运又那么不可预料,我们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尽人事,听天命。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无人愚蠢到以为人生的凶吉都由命定而与人力无关。也没有人会乐观的认为人生的幸福仅靠人力就万事有求必成。命运的特点是不可料,可料不是运。所以,事前我们根本无法了解命运和人力的比率。要想在命运和人力之间求的一种先见的契合,唯一能尝试的办法就是把人力推至极处,直到进无可进,施无可施的地步,方可略见命运的端倪,这样的做法叫以力验命。根据这种态度做人便可称为“尽人事,听天命”。在所有对待命运和人力关系上,“尽人事,听天命”是最合理,最积极的态度。明人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君子不言命,养性既所以立命;亦不言天,尽力自能回天”。尽力就是尽人力和尽人事,换句话说就是努力拼搏。那么尽力尽到什么程度呢?中国有句名言叫“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用毛主席的话讲:“不到长城非好汉”!就是鼓励人们“尽力自能回天”,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但是,在尽人力的现实中,十之八九不尽人意。这就需要对“听天命”有个正确的态度。它的内涵是十分深奥的。我六十年的生活经历足以说明问题。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我考入了运城农校,在当时也是凤毛麟角,谁都认为我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可文化大革命毛主席“社来社去”的一句话,我们这些学农的毕业生就全部回到了农村,该分配工作的事情泡了汤。我就不服这个命,立即改换出路去当了兵,心想凭我的文化水平在部队提个干部是不成问题的吧。可惜的是又是竹篮打水。复员后我在农村从当生产队长开始,到当副主任、公社电影队长、土地管理员,一直到上个世纪的八八年我才落实了政策,吃上了皇粮,期间整整二十年,一代人的时间啊!二十年的人间五味和苦苦等待啊,那时我已经四十一岁了。在那时,谁会想到我能有今天的日子呢。今天回想起来有很多的感悟。悟出了“尽人事”与“听天命”之间的真谛。
首先得有顽强拼搏的精神。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都想过的好一些。这个好一些就是自己的目标。为了目标你就得付出,老百姓有句话叫“庄稼不收年年种”。大有“只知耕耘,不问收获”的意思。其实不是不想收获,而是太想收获了。因为老百姓太懂得靠天(命)吃饭的重要性了。今年不收就不种了,可明年如果收了你没种就一粒粮食也没有了。所以“庄稼不收年年种”,是老百姓和天(较量)争命、以力验命的最好列子。“只知耕耘”就是要努力尽到做人的责任,“不问收获”是尊重命运力量的存在事实。这充分体现了老百姓勤勉、塌实、尽心、尽力的拼搏精神。老百姓尚且如此,我们呢?就不用细说了吧。曾国藩说过“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有人力,半有天事”。这不算真理,也算箴言吧。古人还说“小富由勤,大富由命”。“天命难知,人道易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都是要求人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碰运气,成不成再“听天(由)命”了。我二十年的上访,不也说明了这个含义了吗。大丈夫在世总要有点拼搏精神嘛!所以说“尽人事,听天命”中,“尽人事”是第一位的,只有尽了人事,再“听天命”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次是“等待”。用我的话说就是“坚持”。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等待也罢坚持也罢,是一个意思。等待,是一种生活艺术。等待本身就是一种追求目标的方式,而且是达到目的的必要过程。你看,农民在播种之后要等待收获、商人在投资以后要等待获利、女人怀孕也要等待十个月后才能抱上孩子。等待是多么重要的一个过程,可是,好多人不认识这个必要的过程,不是耐心等待,而是迫不及待,其结果往往把事情搞砸。林彪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列子吗,历史上这样的列子屡见不鲜。在人生的追求和拼搏中,命运经常难以预料,“运去金成铁,时来铁成金”。鉴于人力无法代替命运的事实,就需要等待。等待什么,等待“时来运转”。你别小看这四个字,仔细玩味起来,它几乎囊括了人生的全部真谛。特别是命运不济的人更需要等待,时间经常能比人力更好的解决问题。我们应当坚信: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自己和别人拥有一样多的机遇。有道是“黄河尚有澄清日,岂有人无得运时”。有首教育人的待时诗:“韩侯曾寄食,宣尼亦厄陈,固穷千古事,君子岂常贫”。还有“无名草木年年发,不信男儿一世穷”等名言,都是古人不服命运,等待“时来运转”的写照。所以“等待”是成就事业的必修课,我不也是苦苦等待了二十年吗!
第三是乐天知命。说的明白点就是安于现状。知命使人产生一种乐天的情趣。这听起来很矛盾,你感到对命运无可奈何,怎么又会产生乐观?其实人只有明白了无可奈何之后才会有这种胸怀。人知道自己不会飞,觉得能走、能跑就不错。人明白自己迟早要死,觉得能活七八十就非常满足了。你不甘心安于现状吗?现在的现状是过去人力和命运造成的必然事实!同时你现在的所作所为并不一定能马上改变既有的处境。现状如此,你安得安,不安也得安。与其满腔怒火身安心不安,倒不如乐天知命身安心也安。如果你不服一定要去闯荡一番,其结果肯定比现状好不了。所以,安于现状是一种最明知的选择。一个人能够安于平淡的现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也是成就大事业的必要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韬诲之机。在外人看起来他没有雄心,默默无闻,平淡无奇。可在上司眼里他却是个不争位置、安分守己、用起来放心的人选。所以说做人须安于现状,忍得寂寞,之后才可能有所进图。
第四是在逆境中坚持。人在生活中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不免走背字。用通俗的话说是厄运,这个时候人往往觉得无计可施、无路可走,好象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情绪到了冰点。实际上祸福不均,利害不同也是天命运行的一种方式。中国人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天无绝人之路,人有自立之道。好运是运,厄运也是运。厄运同样能安身立命。有时甚至厄运才是命运对人生的真正考验。,是成就大事业的必要条件。上个世纪五七年的反右、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有多少有才有势的人被打入逆境,受尽磨难,在厄运中挣扎,但是后来他们都熬过来了,都成了有名气的人物。我不也是在厄运中苦苦坚持了二十年吗。所以“坚持”是对一个人命运素质的考验。《增广贤文》中有一段妙语:“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就是教育人们在厄运、逆境中磨砺自己的意志,这是天命赐给你幸福之前让你知道幸福是不容易得到的,等你顺利和春风得意时,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不然就会祸事临门。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等厄运临头时,就要面壁默诵孟子的话以鼓士气。就是要知道这是在磨砺自己的坚强意志,以便将来担当大任。用老百姓的话说叫“贵人遭磨难”,其实祸人、福人都是天命运行的一般规律。就象黑夜过去就是白天,月亏则盈一样。如果你坚持不到天明,坚持不到月盈,你就得不到光明,所以坚持就是胜利。
第五个内容我要讲的是“顺时而动”。我上面讲了那么多,要等待、要坚持,等什么?等“时来运转”,用现在的语言叫“机遇”。命运的转机如兔起鹘落,稍纵既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除了“安时处顺”以外,还要知道“顺时而动”,当“机遇”出现的时候要牢牢抓住不放,历史上不乏出现人们赤膊上阵、左冲右突,努力拼搏的动人场面,一般此时他们都认为自己把握了命运的时机,在“顺时而动”了。当人生出现转机时,应该立即抓住这样的机遇。需要说明的是,利用机遇时要出于坦诚之心,而不是贪婪和自私,不要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是这样最终是一无所获,闹不好还会弄巧成拙、祸事临门,过去的一切努力也付诸东流了。因为你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报应(或报复)就离你不远了。写到此处似乎该结束了,可我觉得你们还没有理解通篇文章的含义,不妨多说几句。中国人在遇到厄运或难处时,不是运势打卦,就是求神拜佛,其实是徒劳无益的。人们经常拜菩萨,求菩萨免灾消难、求菩萨送子送福。一天,佛祖问菩萨:“人间有苦有难时来求你,你大慈大悲去救苦救难。那么你有苦有难时又去求谁”?菩萨合掌答曰;“求自己”!一语道破“天机”,也道破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我苦口婆心的写了洋洋数千言,其目的无非是让你们知道:世界上什么人都靠不住,唯一能靠的住的是自己!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命运什么时候都在自己的手里!
二零零七年一月十日于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