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晄字的含义解析,晄字组词典故,晄字诗词解读

晄字的含义解析,晄字组词典故,晄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26 更新日期: 2025-11-23 06:05

中国文字意义

汉字“晄”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字,具有多重读音与释义。从其构形来看,“晄”由“日”部与“光”的变形组合而成,整体结构简洁而富有意象。“日”象征光明、时间与生命力,是汉字中常见的表意部首之一,多用于与光明、明亮、时间等相关的字词之中。

根据《说文解字》及《康熙字典》记载,“晄”本义为“明也”,即明亮之意,与“晃”相通,属于古字异体关系。它不仅承载着光明的自然意象,也蕴含着积极向上、光辉灿烂的文化寓意。在古代文献中,“晄”多用于描述光线闪耀、景象明朗的状态,体现出古人对光明世界的向往与赞美。

此外,“晄”还被记载为一个传说中的姓氏(读作 fēn),虽极为罕见,但在姓氏文化中仍具独特地位,体现了汉字在人名使用上的多样性和历史纵深感。

“晄”字读音和五行是什么

“晄”字在现代汉语中有两个主要读音:

  • fēn:在此读音下,主要含义为“传说中的姓”,属罕见姓氏用法。
  • huǎng:此为更常见之读音,与“晃”同音同义,表示“明亮”“闪耀”之意,见于古籍与文言表达中。

关于该字的五行属性,由于“晄”以“日”为部首,“日”在五行中属,代表光明、热能、活力与阳刚之气。因此,在姓名学与五行取名理论中,“晄”通常被归入五行属火的范畴。

这一属性使其适合用于希望增强命理中火元素、补足阳气或追求光明前程之人起名所用,尤其适用于八字喜火、缺火者,有助于调和五行平衡,提升运势。

“晄”字用来起名有什么意义

在现代起名实践中,“晄”字因其稀有性与美好寓意,逐渐受到重视,尤其在追求个性化、文化底蕴深厚的命名趋势中脱颖而出。

首先,“晄”字寓意光明磊落、前途辉煌。因其本义为“明亮”,象征智慧之光、德行之辉,常被赋予希望孩子心地澄明、志向高远、人生如日初升的美好祝愿。

其次,作为五行属火之字,它适合搭配五行相生的名字组合,例如配合木属性字(木生火)或自身命格需火者,可起到助运作用。同时,其“日”部也暗示了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气质。

再者,由于“晄”字较为少见,使用于名字中不易重名,具有较强的辨识度和独特美感。尤其在文学化、艺术化命名风格中,能彰显家庭的文化品位与审美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因“晄”有两音,在起名时应明确读音选择——若取“huǎng”音,则强调光明之意;若取“fēn”音,则可能指向姓氏传承,需结合家族背景慎重考虑。

“晄”字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根据现代字典资料,“晄”字的基本信息如下:

拼音:fēn / huǎng
部首:
笔画数:10(注:原始数据中提9画,实为10画,依《康熙字典》及Unicode编码u6644校正)
结构类型:左右结构(左为“日”,右为“光”变体)
五笔/郑码:KKGR
区位码:GBK 9573
Unicode编码:U+6644

基本释义:

  1. huǎng:古同“晃”,意为明亮、闪耀。如《说文解字》所载:“明也。”
  2. fēn:传说中的姓氏,极罕见,未见于主流姓氏谱系。

该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未列为常用字,但在《康熙字典》《集韵》《说文解字》等古籍中有明确收录,属于文言用字范畴。其字形演变可见于篆书至楷书的发展脉络,右半部分原为“光”的简省写法,后固定为“晄”形。

“晄”字在中国古典解说(用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在中国传统字书体系中,“晄”字得到了较为系统的记载与阐释:

《说文解字》云:“晄,明也。” 此为其最核心的本义,指出“晄”即光明之义,强调其与光亮、照耀的直接关联,是典型的形声兼会意字,以“日”表类属,以右侧构件表音兼表义。

《唐韵》注音:胡广切,音“幌”(huǎng),表明其在中古汉语中的发音接近今日普通话的 huǎng 音。

《集韵》补充:“古晃切,音广。光貌。” 指出“晄”亦可读作“guǎng”,形容光芒外显之态,并提及“或作𪏋”,说明该字存在异体写法,反映古代书写中的多样性。

《康熙字典》综合记载:引【辰集上】【日部】页494第25条目,完整收录上述各家之说,确认“晄”为“晃”之古体,主要用于文言描写光明景象。其注音系统严谨,涵盖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等多个音韵体系,体现清代学者对古字考据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晄”在古典语境中不仅是“明亮”的代称,更是文人笔下描绘晨曦、灯火、心境开朗的重要语素,承载着深厚的语言美学价值。

“晄”定有什么诗词内容

目前可查的古代诗词文献中,尚未发现“晄”字作为独立词汇出现在经典诗篇之中。这主要因其为“晃”的古体或异体字,实际使用时常被“晃”“煌”“明”等更为通行的字替代。

然而,与其意义相近的词语广泛存在于古典诗词中,构成丰富的光明意象群。例如:

  •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迟日”即春日,光明温暖之意,与“晄”之“日光”内涵相通。
  • 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明月”之“明”与“晄”皆属光明范畴。
  •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虽无“晄”字,但整体意境清朗明亮,契合“晄”所象征的心境澄澈。

若将“晄”用于现代诗歌创作,可营造古雅氛围,如“晄然一瞬破长夜”“心若晄日照大荒”等句,既保留古典韵味,又凸显独特文采。

和 “晄” 字相关的成语有那些

经查阅,《汉语成语大词典》及主流成语库中,暂无直接包含“晄”字的成语。原因在于“晄”为生僻字,且多作为“晃”的古体存在,在日常语言演化过程中未能进入固定成语结构。

但与其意义高度相关的成语众多,均围绕“光明”“明亮”“闪耀”等主题展开,可用于理解“晄”字的文化延伸:

  • 光彩夺目:形容光泽鲜明耀眼,与“晄”之“明亮”义相符。
  • 焕然一新:比喻面貌全新,如同被光照亮,暗合“晄”之革新之意。
  • 光辉灿烂:形容事业或前程极其光明,正呼应“晄”用于起名时的吉祥寓意。
  • 灯烛辉煌:灯火通明之景,体现人工之光与“晄”所代表的自然光并列之美。
  • 朗朗乾坤:天地清明,社会清明,引申为心地坦荡,与“晄然明白”之意相通。

虽然“晄”本身未形成成语,但其所承载的光明精神贯穿于大量成语之中,成为中华文化中正面价值的重要象征。

“晄” 字组词(20个词)

由于“晄”为生僻字,现代汉语中极少单独成词,以下列出部分基于其音、形、义拓展的词语形式,包括古籍用法、拟造词及近义替换组合,供参考:

  1. 晄然(明亮的样子)
  2. 晄曜(光芒闪耀)
  3. 晄朗(明亮清晰)
  4. 晄辉(光辉)
  5. 晄灿(灿烂光明)
  6. 晄洁(光明洁净)
  7. 晄明(明亮)
  8. 晄赫(显耀)
  9. 晄动(光影晃动)
  10. 晄闪(闪烁)
  11. 晄照(照亮)
  12. 晄眼(刺眼)
  13. 晄日(阳光明媚)
  14. 晄晨(明亮的早晨)
  15. 晄夜(灯火通明之夜)
  16. 晄心(内心明亮)
  17. 晄志(志向光明)
  18. 晄德(德行光辉)
  19. 晄姓(传说中的姓氏)
  20. 晄族(虚构族群名,用于文学创作)

以上词语多数为文言仿造或现代拟构,旨在展现“晄”字在语言运用中的潜力与美感。

最后的文章总结

“晄”是一个兼具历史深度与文化美感的汉字。它以“日”为基,承载光明之意;读作 huǎng 时,意为“明亮”,与“晃”通用,源自《说文》《康熙字典》等权威典籍;读作 fēn 时,则为传说中的姓氏,虽罕见却别具一格。

在五行属性上,“晄”属火,象征热情、活力与光明,适宜用于补益命理、寄托美好愿景的名字之中。尽管在现代生活中不常使用,也不见于常见成语,但其内在寓意深远,适合追求独特性与文化内涵的家庭选用。

通过对其字形、字义、音韵、古典出处的全面解析,我们可以看到,“晄”不仅是一个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破晓之光、心灵之明与人生之辉。无论是用于文学创作、书法艺术,还是姓名设计,它都展现出不可忽视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信息纷繁的时代,重新认识像“晄”这样的古字,不仅是对汉字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文明深层智慧的一次温习与致敬。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