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狒字的含义解析,狒字组词典故,狒字诗词解读

狒字的含义解析,狒字组词典故,狒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36 更新日期: 2025-11-13 05:55

中国文字意义

“狒”字,从形声结构来看,属左右结构,左为“犭”(反犬旁),右为“弗”。其本义为一种兽类动物的名称——狒狒。根据《说文解字》及后世辞书的释义,“狒”专指狒狒,是一种外形似猴、面如狗的灵长类哺乳动物,常见于非洲地区。

在现代汉语中,“狒”几乎不单独使用,多见于复合词“狒狒”,用来特指这类群居性较强的野生动物。该字的文化意义更多体现在对异域生物的认知与命名上,反映了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结合音译和意会的方式,将外来物种纳入汉字体系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文献中,“狒”不仅指现实中的动物,还常带有神秘色彩。例如《山海经》中所记载的“梟羊”或“山都”,即被认为是“狒狒”的原型之一,具有“见人则笑”“反踵而行”等奇异特征,体现出先民对于未知生物的想象与敬畏。

“狒”字读音和五行属性

“狒”字的普通话拼音为 fèi,声调为第四声,发音清晰有力,属于去声。其古音在《广韵》中记作“扶沸切”,音近“翡”,说明此字在中古汉语中已有明确的语音定位。

从汉字五笔画数理的角度分析,“狒”字总共有 8 画,部首为“犭”(反犬旁),表示与动物相关的意义。在姓名学的五行归属中,依据字形结构与笔画数理推算,“狒”被归为行。

五行属水,象征智慧、流动、沉静与变化。水主智,因此在起名学中,属水之字常被认为有助于提升思维敏捷度与沟通能力。然而,“狒”因其特殊含义与罕见使用,实际在人名中极为少见。

“狒”字用于起名的意义解析

尽管“狒”字在现代汉语中极少用于人名,但从姓名学角度仍可进行文化层面的探讨。首先,由于“狒”字直接关联“狒狒”这一动物形象,其给人的心理联想多偏向原始、野性甚至略带滑稽,因此在传统取名习惯中被视为不宜用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名字讲究寓意吉祥、气质高雅、音律和谐。“狒”字虽五行属水,具备一定的流动性与智慧象征,但其字义局限于特定动物,且无积极引申义,难以承载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

此外,该字在古籍中常与“食人”“怪兽”等描述相连,如《尔雅·释兽》称“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进一步加深了其神秘甚至凶煞的印象。因此,在正式命名实践中,无论男女名均不推荐使用“狒”字

若从创意或艺术化角度出发,极少数可能出现在小说角色、网络昵称或特定主题作品中,作为表达个性、反叛或幽默意味的符号,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具备普遍适用性。

“狒”字字典详细解释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与古代字书综合考据,“狒”字的基本信息如下:

  • 汉字:
  • 部首:犭(反犬旁)
  • 笔画数:8
  • 结构类型:左右结构
  • 五笔输入码:QTXN
  • 郑码:QMNY
  • Unicode编码:U+72D2
  • GBK编码:E1F4

基本释义为:〔狒狒〕 哺乳动物,外形像猴,面部似狗,颊呈青色,体毛灰褐色,四肢粗壮,尾细长,群居生活,以果实、鸟卵等为食,主要分布于非洲。

文献例证出自清代孙枝蔚《次韵答莫大岸见嘲》:“如何顾洄老钓徒,笑人不监狒被格。”此处“狒”借指某种受困之态,带有戏谑之意,反映出当时文人对该动物的认知已较为具体。

字形演变方面,“狒”亦有异体写法,如《集韵》中作“𥝋”“𦦻”等,显示其在历史书写中的多样性。

“狒”字在中国古典文献中的解说

在《康熙字典》〈巳集下〉【犬字部】第709页第05条中,对“狒”有详尽收录:

【廣韻】扶沸切【集韻】【韻會】父沸切,𠀤音翡。
【爾雅·釋獸】狒狒如人,被髮,迅走,食人。
【註】梟羊也。山海經曰:其狀如人,而長脣黑身,有毛,反踵,見人則笑。交廣及南康郡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長丈許,俗謂之曰山都。
【郭璞·梟羊讚】狒狒,怪獸,被髮操竹。獲人則笑,脣蔽其目。終亦號咷,反爲我戮。

由此可见,在古代典籍中,“狒”并非仅指今日所知的非洲狒狒,而是融合了神话传说元素的一种半人半兽式存在,称为“梟羊”或“山都”。其特征包括:身形似人、长唇黑身、披发疾行、见人即笑、反足行走,并且会捕捉人类食用。

这种形象显然受到《山海经》影响,体现古人对南方深山密林中未知生物的恐惧与幻想。郭璞更以赞文形式描绘其结局:“终亦号咷,反为我戮”,强调即使怪兽狡诈,最终仍难逃人类智勇制裁,蕴含着天道循环、邪不胜正的思想。

与“狒”字相关的诗词内容

目前可查的古典诗词中,直接出现“狒”字的作品极为稀少。唯一明确引用的是清初诗人孙枝蔚在《次韵答莫大岸见嘲》中的诗句:

“如何顾洄老钓徒,笑人不监狒被格。”

此句语义略显隐晦,“狒被格”或比喻处境窘迫、行动受限之人,如同被困的狒狒。作者以此自嘲,回应友人讥讽,展现出一种豁达诙谐的态度。

虽然全诗未广泛流传,但此例足以证明“狒”在清代已被文人纳入文学表达范畴,尽管仍属边缘用字。它并未形成如“虎”“龙”“鹤”那样的经典意象,也缺乏抒情美感,因而未能进入主流诗歌系统。

与“狒”字相关的成语有哪些

经过全面检索,截至目前,在标准汉语成语库中没有以“狒”字构成的固定成语。常见的四字成语如“狐假虎威”“狼狈为奸”等皆以其他动物命名,而“狒狒”本身作为现代生物学名词,并未参与成语的生成过程。

原因在于:一是“狒”字使用频率极低;二是其文化象征意义薄弱,缺乏道德、哲理或情感上的引申价值;三是该动物在中国本土并无分布,古代接触有限,难以融入语言习惯。

在网络语言或戏谑表达中,偶见“狒狒一笑”“狒力全开”等仿造词,属谐音梗或恶搞性质,非正式成语,亦不具备语言学合法性。

“狒”字组词(20个词语)

由于“狒”字使用范围狭窄,绝大多数词汇围绕“狒狒”展开。以下是包含“狒”字的常用及拓展词汇列表:

  1. 狒狒
  2. 非洲狒狒
  3. 山地狒狒
  4. 草原狒狒
  5. 狒狒群
  6. 狒狒叫声
  7. 狒狒栖息地
  8. 狒狒行为
  9. 狒狒研究
  10. 狒狒观察
  11. 野生狒狒
  12. 动物园狒狒
  13. 狒狒捕食
  14. 狒狒社交
  15. 狒狒首领
  16. 狒狒幼崽
  17. 狒狒驯养
  18. 狒狒实验
  19. 狒狒基因
  20. 狒狒保护

以上词汇主要集中于动物学、生态学与科普领域,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较低。

文章总结

“狒”是一个具有特定指向性的汉字,专用于指代“狒狒”这种非洲灵长类动物。其字形由“犭”与“弗”组成,读音为 fèi,五行属水,笔画共八画。尽管在字理上有一定结构规律,但由于语义局限、文化联想偏负面,该字在人名使用中极不推荐。

从古典文献看,《康熙字典》《尔雅》《山海经》等将其描述为一种“如人”“食人”“见人则笑”的神秘怪兽,赋予其浓厚的神话色彩。这与现实中温顺群居的狒狒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古人“以形附意”的认知方式。

在诗词与成语方面,“狒”字几乎空白,仅有清代一句诗提及,且无任何成语依托,说明其语言生命力较弱。现代使用中,所有相关词汇均围绕“狒狒”展开,属于专业术语范畴。

综上所述,“狒”字虽为汉字体系之一员,但因其特殊的语义边界与文化印象,主要功能限于科学命名与文献考据,不适合用于文学创作或姓名选择。了解此字,有助于我们认识汉字系统中那些“小众而有趣”的成员,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中华文字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