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钫字的含义解析,钫字组词典故,钫字诗词解读

钫字的含义解析,钫字组词典故,钫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66 更新日期: 2025-10-29 06:05

中国文字意义

汉字“”是一个兼具古代器物与现代科学双重含义的字。从字形上看,它由“钅”(金字旁)和“方”组成,属于左右结构,共9画。“钅”部表明该字与金属相关,而“方”则既表音又表意,暗示其形状特征。

在古代,“钫”是一种青铜铸造的容器,主要用于盛放酒浆或粮食,具有方口、大腹的造型特点,类似于钟形,因此《说文解字》中称:“钫,方钟也。”这种器物多见于汉代以前的礼器体系中,常用于祭祀或宴饮场合,体现了古代青铜文化的高度发展。

到了近现代,“钫”被赋予了全新的科学意义——作为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放射性元素,其符号为 Fr(Francium),是碱金属族中最重且最不稳定的成员之一。它是从锕(Ac)的衰变过程中发现的,并可通过人工方式用质子轰击钍获得。由于其极短的半衰期和极低的自然丰度,钫在实际应用中极为罕见,主要存在于核物理研究领域。

由此可见,“钫”字跨越了从古代礼器到现代科技的漫长历史,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文明,是中国汉字演变与扩展使用的一个典型范例。

“钫”字读音和五行属性解析

“钫”的普通话拼音为 fāng,声调为第一声(阴平),发音清晰响亮,音韵和谐,适合用于人名之中。

从汉字构成来看,“钫”属“钅”部,即“金”字旁,根据传统五行学说,凡带“钅”或“金”部首的字均归属于行。五行中的“金”象征着刚毅、果断、肃杀与变革之力,同时也代表财富、坚固与收敛之性。在命理起名中,若八字喜“金”,则使用“钫”字可补益命局,增强个人魄力与执行力。

此外,“钫”字总笔画数为9画,按五格剖象法计算,天格、人格、地格等数值需结合姓氏具体分析,但单就“钫”而言,其人格数理为9,主意志坚定、独立自主,但也可能带有孤傲之象,宜搭配柔和字眼以平衡气质。

“钫”字用于起名的意义与寓意

将“钫”字用于取名,虽非传统常用字,但在特定语境下具有独特寓意与个性表达。

首先,从文化传承角度,“钫”作为古代礼器之名,承载着庄重、典雅的气息,象征着对祖先礼仪制度的尊重与延续。用于名字中,可寄托家长希望孩子具备稳重、大气、有礼有节的美好品德。

其次,从科学现代性来看,“钫”作为放射性元素,代表着前沿科技、探索精神与未知世界的挑战。以此为名,尤其适用于从事科研、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家庭,寓意孩子将来能成为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人才。

再者,因“钫”含“金”行,对于命理缺金之人,此字具有调和五行、助运旺势的作用。同时,“方”音通“芳”、“放”、“昉”,亦可引申为光明初现、才华绽放、德馨远播之意,使名字更具诗意与哲思。

不过需注意的是,“钫”字较为生僻,且带有放射性元素的联想,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引发误解或误读,因此在起名时应谨慎权衡实用性与独特性之间的关系。

“钫”字字典详细解释

根据权威字典资料,“钫”字的基本信息如下:

  • 汉字:钫
  • 繁体:鈁
  • 部首:钅(金部)
  • 笔画数:9
  • 结构类型:左右结构
  • 五笔编码:QYN(部分输入法支持)
  • 郑码:PSY
  • Unicode编码:U+94AB
  • GBK编码:EED5
  • 笔顺编号:311154153

其笔顺分解为:撇、横、横、横、竖提、点、横、横折钩、撇。

释义方面,“钫”主要有两个层面的理解:

  1. 古代器物:指一种方口大腹的青铜容器,用于盛酒或粮食,形似钟,故《说文解字》释为“方钟”。汉代铭文记载:“铜钫容六斗,重三十六斤”,说明其容量大、重量可观,多用于正式场合。
  2. 化学元素:指原子序数为87的放射性金属元素,英文名为Francium,符号Fr。它极不稳定,自然界中仅微量存在,主要通过人工核反应合成,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对象之一。

此外,《集韵》等古籍还提到“钫”亦可指无足之鼎,后泛化为锅类器皿的统称,显示其词义的历史流变。

“钫”字在中国古典文献中的解说

在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中,“钫”虽非高频字,但在重要辞书中仍有明确记载,体现出其作为礼器的文化地位。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明确指出:“钫,方钟也。”这一定义简洁而精准,说明“钫”是一种外形如钟、但呈方形开口的容器,区别于圆形的“壶”或“尊”。

宋代丁度等人编撰的《集韵》进一步补充:“钫,器也,无足曰钫。”这里将其归为“无足之鼎”的一类,强调其稳定放置的特点,不同于三足或四足的鼎器,更接近现代意义上的罐或瓮。

清代吴大澂在《愙斋集古录》中引用汉代《建平钫铭》写道:“铜钫容六斗,重三十六斤。”这不仅证实了“钫”在汉代的实际使用情况,也提供了具体的尺寸与重量数据,反映了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高度标准化。

综合来看,“钫”在古典文献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器具,常见于贵族墓葬出土文物中,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与历史文化意义。

与“钫”相关的诗词内容探析

由于“钫”字本身较为冷僻,且多用于专业术语或古器命名,在历代诗词中极少直接出现。目前尚未发现唐宋以来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苏轼等人作品中含有“钫”字的诗句。

然而,在一些描写古代器物、祭祀场景或金石收藏的诗文中,可能会间接提及类似“钫”的青铜容器。例如清代金石学家阮元在其咏古器诗中曾描述:“方壶列两厢,圆罍陈中央”,其中“方壶”即可能包含“钫”这类方口大腹之器。

现代诗歌中,随着科学题材的兴起,偶有诗人借用“钫”作为象征意象,比喻短暂而耀眼的生命,或不可捉摸的宇宙奥秘。如某现代诗云:“你是钫般存在的光,刹那辉煌,旋即消亡”,借其极短半衰期隐喻人生的脆弱与珍贵。

尽管缺乏经典诗句支撑,“钫”仍具备一定的文学延展空间,未来或可在科幻文学、哲理散文中焕发新的诗意生命力。

与“钫”字相关的成语探究

经过全面检索,《汉语成语大词典》及各类权威工具书中未收录含有“钫”字的成语。主要原因在于“钫”本非日常生活常用字,其古代用法局限于特定器物名称,现代又专用于科学术语,缺乏广泛的语言积淀与民间传播基础。

相比之下,同部首“钅”部的其他字如“铁”、“铜”、“银”、“锦”等,均有大量成语流传,如“铁证如山”、“铜墙铁壁”、“银钩铁画”、“锦上添花”等,而“钫”因使用频率极低,未能进入成语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语言或新兴创作中,偶有人尝试构造类似“金钫玉液”、“钫光异彩”等仿造成语,但此类表达尚未被规范汉语接受,仅为临时修辞手法。

因此,现阶段可认为:“钫”字无固定搭配的成语,若用于命名或写作,建议避免强行套用成语模式,而应注重其本义与引申义的准确传达。

“钫”字组词示例(20个)

由于“钫”字使用范围狭窄,实际组词数量有限,以下列出包括专业术语、古语复原及合理拓展在内的20个词语,供参考:

  1. 钫元素
  2. 金属钫
  3. 放射性钫
  4. 人造钫
  5. 钫同位素
  6. <6>钫原子

    <7>钫离子

    <8>钫化合物

    <9>钫衰变

    <10>钫核反应

    <11>古钫

    <12>青铜钫

    <13>汉钫

    <14>礼器钫

    <15>酒钫

    <16>粮钫

    <17>方口钫

    <18>大腹钫

    <19>铭文钫

    <20>考古钫

以上词汇中,前10个偏重现代科学语境,后10个侧重历史文化语境,体现了“钫”字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

文章总结

”是一个融合古今、贯通文理的独特汉字。它既是古代青铜文明中庄重典雅的礼器之名,又是现代核物理世界里神秘莫测的放射性元素代称。一字双义,跨越千年,展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力与适应力。

从字形看,它左“钅”右“方”,结构匀称;从音韵看,fāng 音朗畅,易于诵读;从五行看,属“金”行,利于补益命理所需。虽然因其生僻而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但在特定命名场景中,尤其是期望体现文化底蕴或科学志向的家庭,不失为一个富有深意的选择。

尽管目前尚无含“钫”的成语,也少见于诗词歌赋,但随着社会对科学与传统的双重重视,这一冷僻字或将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焕发出新的语言活力。

综上所述,“钫”不仅是一个字,更是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器物之美,也能展望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无限征程。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