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颿字的含义解析,颿字组词典故,颿字诗词解读

颿字的含义解析,颿字组词典故,颿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49 更新日期: 2025-10-26 06:08

中国文字意义

汉字“颿”是一个极具文化底蕴的字,其本义丰富且多层次。根据《康熙字典》与古代辞书的解释,“颿”最初指的是马匹奔驰时迅疾如风的状态,形象地描绘了骏马在原野上飞驰的场景。由此引申出“泛指疾速”的抽象含义,不仅限于马的速度,也可形容一切快速前进的事物或状态。

此外,“颿”还有一个重要的通假用法——同“帆”,即船帆之意。这一层意义使得该字从陆地奔腾延伸至水上航行,象征着借助风力前行的力量。因此,“颿”既是速度的化身,又是远航、进取的象征。在古典文献中,它常被用来描写楼船高举船帆破浪而行的壮阔景象,赋予其一种豪迈与自由的气息。

综观其义项:一为马之疾驰,二为泛指迅速,三为等同于“帆”,代表船只的风帆乃至整艘帆船。这三个层面共同构建了一个动态、有力、充满前进精神的文字形象,使其在命名和文学表达中具有独特价值。

“颿”字读音和五行属性

“颿”字的现代汉语拼音为 fān,属阴平声(第一声),发音清晰明亮,带有开阔上扬的感觉,与其所象征的疾驰与扬帆之意相呼应。

关于五行归属,虽然此字未明确标注五行(wuxing=None),但我们可以从其构成与意象进行合理推断。该字虽无传统偏旁直接对应金木水火土,但从字形结构来看,它由“馬”与“風”组合而成,属于会意字。其中,“風”属自然气象,主流动、变化,通常归入;而“馬”象征行动、奔跑,在命理学中多与相关,因火主动力、能量与热情。

更重要的是,“颿”通“帆”,帆借风力推动舟船前行,涉及“风”与“水”的互动。水生木,风助帆行,故亦可关联。综合考虑其动态性、流动性及进取意象,若用于姓名学分析,较适宜归为行或行,寓意生机勃发、顺势而为、乘风破浪。

“颿”字用于起名的意义解析

将“颿”字用于人名之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与积极的人格期许。首先,因其有“马奔驰”之义,用作名字可寄托父母希望孩子行动敏捷、才思奔涌、事业腾飞的美好愿望。如同千里马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体现出强烈的进取心与奋斗精神。

其次,“颿”表示“疾速”,引申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把握时机的能力。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这种特质尤为珍贵。以“颿”入名,暗含对孩子智慧与效率的高度期待。

再者,由于“颿”通“帆”,象征船帆迎风而起、驶向远方,因此也寓意扬帆起航、志向高远、前途光明。它传递出一种自由探索、追逐梦想的精神气质,适合用于期望子女胸怀天下、开拓人生的命名情境。

整体而言,“颿”是一个兼具力量感与诗意美的字,既有陆地奔腾的刚健之美,又有江海行舟的浪漫情怀。用于名字中,既显大气磅礴,又不失文雅深邃,尤其适合男孩取名,彰显英武果敢、奋发向上的品格。

“颿”字字典说明(详细解释)

根据提供的资料,“颿”字的基本信息如下:

  • 汉字:
  • 繁体/旧字形:颿(与简体相同,未简化)
  • 部首:無明確標示偏旁,但从结构看应属“風”部或“馬”部复合结构
  • 笔画数:18画
  • 拼音:fān
  • 基本释义:
    1. 马奔驰。
    2. 泛指疾速。参见“帆风”。
    3. 同“帆”。船帆。亦借指帆船。

进一步查阅《康熙字典》可知,“颿”收录于〈戌集下〉【風字部】,页码1414第09。其音韵标注为:“【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扶泛切,音梵。”另有一读为“扶嚴切,音帆”,说明此字存在异读现象,但意义相近。

字义方面,《玉篇》称:“馬疾步也,風吹船進也。”指出其双重含义:一是马跑得快,二是风吹动船只前进。《博雅》则曰:“颿颿,走也。”强调其动作的连续性与迅疾感。

值得注意的是,《左思·吳都賦》中有“樓船舉颿而過肆”一句,这里的“颿”即指船帆,且注解明确指出:“舟船之颿,本用此字,今別作帆。”可见“颿”原是“帆”的本字,后来才分化出专用的“帆”字。

周伯琦更进一步解释:“馬疾步也,从馬風會意,借爲舟颿字。”这揭示了造字原理——以“馬”与“風”组合,表示“如风般奔驰的马”,后借用为“舟颿”(船帆)。这也说明“颿”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兼假借用字。

最后,该字还有异体写法:𩗋,体现了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多样性。

“颿”字在中国古典解说(文辞、集韵与说文解字风格)

夫“颿”者,形声相益,会意成文。从馬从風,風動馬驰,二者合而為一,其义自现。昔人觀天行健,見駿馬奔逸絕塵,若風雷之迅,遂造此字以狀其態。

《集韻》云:“扶泛切,音梵。”又“扶嚴切,音帆”,是知其音有二轉,義則相通。蓋“颿”之初義,在於馬之疾步,猶《詩》所謂“四牡騑騑”者,然此字不止於陸,復引申於水。

古人以風力鼓舟,帆張則船進,其速亦如奔馬,因借“颿”以表帆舟之勢。故《吳都賦》曰:“樓船舉颿而過肆”,此“颿”非馬而為帆,乃假借之妙也。正如《說文解字》釋他字之例,凡音近義通,皆可通用。

崔豹《古今注》載:“曹子貞馬名驚颿,言疾如帆也。”斯語尤妙——以“帆”喻馬之速,反證“颿”之雙關:既能指馬似帆之快,亦能指帆似馬之疾。是故“颿”者,實乃速度之象徵,動勢之凝結

若溯其源流,則“颿”為“帆”之古字,後世另造“帆”專司舟楫之義,而“颿”漸少用,唯存於典籍與雅稱之中。然其文采風流,至今猶可追尋。

与“颿”相关的诗词内容

尽管“颿”字在现代诗词中已较为罕见,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仍有精彩呈现。最著名的例子出自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吴都赋》,其中有句:

「樓船舉颿而過肆」

此句描绘的是东吴水师庞大舰队高悬船帆、穿行市井码头的壮观场面。“舉颿”即升起船帆,象征着战船启航、气势恢宏。此处“颿”不仅指物理意义上的帆布,更承载着国家强盛、军威浩荡的文化意象。

另外,《崔豹·古今注》记载:“曹子貞馬名驚颿,言疾如帆也。”虽非诗句,但“驚颿”作为马名,本身就极具诗意——仿佛一道惊雷划破长空,又似巨帆突起于静湖,动静结合,令人遐想。

后人咏史或写景时,偶有用“颿”代“帆”以求古雅者。例如拟古诗中可能出现“孤舟掛颿渡寒江”之类的句子,借此营造一种典雅、复古的意境。这类使用虽不多见,却足见“颿”在文学审美中的独特地位。

与“颿”字相关的成语

目前汉语成语库中,尚未收录包含“颿”字的固定成语。这主要因为“颿”本身属于生僻字,且已被“帆”字取代,在日常语言中极少出现。

然而,我们仍可以从其意义出发,推测一些可能存在的类成语表达或典故化短语:

  • 驚颿疾馳:源自“曹子貞馬名驚颿”,形容速度极快,如风卷帆、马脱缰。
  • 颿颿而行:出自《博雅》“颿颿,走也”,可理解为接连不断地快速前进。
  • 樓船舉颿:出自《吴都赋》,虽非成语,但已成为典故性表达,用以形容大军出征或水师巡游的雄伟场面。

尽管这些尚未成为通行成语,但在特定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它们具备成为文化符号的潜力。未来若有更多人关注此类古字,“颿”或可重新进入成语创作视野。

“颿”字组词(20个词语)

由于“颿”为生僻字且多被“帆”替代,现代常用词汇中极少出现。但基于其本义与古籍用法,以下列出20个可能的组词形式,部分为仿古构造或理论搭配:

  1. 颿风
  2. 颿影
  3. 高颿
  4. 雲颿
  5. 星颿
  6. 夜颿
  7. 孤颿
  8. 遠颿
  9. 飛颿
  10. 輕颿
  11. 颿船
  12. 颿艦
  13. 颿舟
  14. 颿檝
  15. 揚颿
  16. 掛颿
  17. 收颿
  18. 驚颿
  19. 颿颿
  20. 馬颿

其中,“驚颿”“颿颿”“揚颿”等词有一定文献依据或逻辑支撑,其余多为依形仿构,适用于诗歌、小说或艺术命名等特殊场合。

文章总结

“颿”是一个融合了力量、速度与航行意象的古老汉字。它既描绘了骏马在草原上如风奔驰的英姿,也象征了巨舰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壮阔图景。一字双关,贯通陆海,展现了古人观察世界、创造文字的非凡智慧。

从音韵上看,其读音为 fān,清亮悠扬;从结构上看,由“馬”与“風”组成,会意精妙;从意义上讲,既可指马之疾驰,亦通“帆”之舟行,实为一个动静结合、形神兼备的典范汉字。

在姓名学应用中,“颿”寓意奋发向上、行动迅速、志向远大,非常适合用于寄托对孩子的美好期望。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已逐渐被“帆”取代,但它在古籍、诗词与文化记忆中依然熠熠生辉。

通过本次深入解析,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个字,更是走进了一段历史、一种精神——那便是中华民族崇尚进取、追求卓越的文化基因。每一个古老的汉字,都是一扇通往过去的门;而“颿”,正是那一面迎风招展、永不落下的旗帜。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