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離字的含义解析,離字组词典故,離字诗词解读

離字的含义解析,離字组词典故,離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30 更新日期: 2025-10-14 06:01

中国文字意义

“離”字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其核心释义为“同‘陑’”以及“峻险”,体现出一种古雅、艰深的语义色彩。从字形上看,“離”由“隹”与“离”构成,虽未明确标注偏旁,但从《说文解字》来看,该字本义与鸟类相关,原指“黄仓庚”,即一种鸣叫预示蚕生的鸟,后逐渐引申出多重抽象含义。

在《康熙字典》中,“離”不仅作为名词存在,更广泛用于哲学、礼仪、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例如,《易经·离卦》中“离,丽也”,将“离”解释为“附着、光明”,象征火与日,代表文明与依附;又如《礼记》中“离坐离立”,意为并列而坐或站立,体现“两”的概念;再如“离经辨志”则指断句析义,是古代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此外,“離”还通“罹”(遭遇)、“麗”(成对)、“荔”(水果名),具备丰富的音义转换功能。它既是自然之物(鸟、草、木、水、地名),又是文化符号(卦象、乐器、姓氏、国名),甚至出现在神话传说中,如“长离”为南方朱雀神鸟,“璧流离”则是西域传来的琉璃珍宝。因此,“離”字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层次内涵,体现了汉字“一字多义、一音多转”的典型特征。

“離”字读音和五行是什么

根据提供的资料,“離”字的拼音为 ér,这是一个较为罕见的读音,在现代普通话中并不常用。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字典》中记载此字有多个反切注音,如“呂支切”“鄰知切”对应音“驪”(lí),“力智切”音“荔”(lì),“郞计切”音“麗”(lì),说明“離”在古代属于多音字,具体发音依语境而定。

在传统姓名学与五行理论中,判断一个字的五行属性通常依据其部首、字义或笔画数理。然而“離”字未标注偏旁部首,且结构复杂,难以直接归类。但从其本义分析:因“離”在《易经》中为火卦,象征光明、依附、文明,故在五行中多被归为 火行。离卦八卦之一,属南方,配色为赤,正合五行中“火”的方位与颜色属性。

此外,从“離”字在诗词中的使用也可佐证其火性。如“长离”为南方神鸟,朱雀又称“火鸟”,主夏、主热、主明,皆与火相应。因此,尽管“離”字无明显火部偏旁,但基于其文化象征与哲学内涵,仍可将其五行定为 ,适用于命理补火之人取名参考。

“離”字用来起名有什么意义

在现代起名实践中,“離”字极为罕见,因其结构复杂、读音冷僻、寓意隐晦,一般不建议用于人名。然而若从传统文化与文学意境角度考量,此字蕴含深远哲理与独特美感,具备一定的命名价值。

首先,“離”作为《易经》六十四卦之一——“离卦”,象征光明、依附、文明与智慧。卦象为“离上离下”,即双重火焰,寓意光辉灿烂、内外通明。因此,以“離”入名,可寄寓孩子聪慧明亮、德行昭著、前程似锦之意。尤其适合希望孩子具有文化底蕴、思想独立、精神高洁的家庭选用。

其次,“離”亦通“丽”(儷),有成双成对、和谐美好之义;又通“罹”,有经历、承受之意,暗含人生磨砺后的成长与坚韧。此外,“離”在古文中常与“江离”“陆离”等词连用,如屈原《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描绘香草佩饰之美,象征高洁品格与君子风范。

然而需注意的是,“離”字也有“分离”“流离”之负面联想,如“仳离”“流离失所”,容易引发离散、漂泊的消极解读。因此,在起名时应慎用,最好搭配寓意吉祥、稳定、凝聚的字眼,以平衡其潜在不利意象。总体而言,“離”字更适合用于文艺化、书卷气浓厚的名字,强调个性与哲思,而非追求通俗易懂与大众接受度。

“離”字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据《康熙字典》记载,“離”字收录于〈戌集中〉【隹字部】,页码为1369第16,表明其归类于“隹”部,即短尾鸟的总称,暗示其原始意义与鸟类有关。其声韵系统极为丰富:

  • 唐韵:呂支切
  • 集韵、韵会:鄰知切,音驪
  • 又音:力智切(音荔)、郞计切(音丽)、抽知切(音痴)、輦尒切(音邐)

这说明“離”是一个典型的多音多义字,不同读音对应不同用法。

《说文解字》释曰:“黃倉庚也,鳴則蠶生。从隹离聲。”指出“離”本是一种名为黄仓庚的鸟,其鸣叫预示蚕事开始,属农业时令的重要标志。“从隹离聲”表明此为形声字,形旁为“隹”(鸟),声旁为“离”。

《玉篇》提到“亦作鸝”,可知“離”与“鸝”互通,后世多以“鸝”表示黄鹂,而“離”则被假借为“离别”之“离”。《广韵》进一步说明:“今用鸝為鸝黃,借離爲離別。”可见“離”字经历了从具体动物名称到抽象动词的语义转移。

除此之外,“離”还有诸多引申义:

  • 卦名:《易·离卦》彖曰:“离,丽也”,意为附着、光明。
  • 明也:《玉篇》释“离,明也”,象征火与日。
  • 散也:分离、别离,如“有女仳离”。
  • 遇也:通“罹”,遭逢,如“飞鸟离之”。
  • 历也:经历,如“不离于里”。
  • 两也:并列,如“离坐离立”。
  • 判也:断句,如“离经辨志”。
  • 次序也:如“叔之离磬”,指编排悬挂的顺序。
  • 过也、猎也:如“中离维纲”。
  • 草名:江离(蘼芜)、山梨、芍药(离草)。
  • 马名:纤离之马。
  • 国名:东离国、泥离之国。
  • 姓氏:孟子弟子离娄。

综上所述,“離”字在《康熙字典》中展现出极其丰富的语义网络,横跨自然、人文、哲学、政治、天文、音乐等领域,堪称汉字中少有的“多面体”字例。

“離”字在中国古典解说(用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在传统小学经典中,“離”字的解说主要见于《说文解字》《玉篇》《广韵》《集韵》及《尔雅》等文献,各具特色。

说文解字》曰:“黃倉庚也,鳴則蠶生。从隹离聲。”许慎以形声构字法解析“離”,认为其本义为一种名叫“黄仓庚”的候鸟,其鸣叫标志着春蚕孵化时节的到来。这一解释将“離”置于农耕文明的时间坐标中,赋予其自然节律的意义。

玉篇》补充:“亦作鸝。”说明“離”与“鸝”为异体关系,后世逐渐分化,“鸝”专指黄鹂,“離”则被借用为其他含义。

广韵》云:“今用鸝為鸝黃,借離爲離別。”此句揭示了汉字演变中的“假借”现象——当“離”字原义逐渐淡化,人们便将其音借用表达“分离”之意,从而形成现代“离”字的主要用法。

集韵》载:“或作鵹。”再次确认“離”在鸟类名称上的异体写法。同时,《集韵》还记录其另音“抽知切,音痴”,本作“螭”,即龙属神兽,暗示“離”可能与神话生物有关联。

尔雅》则从训诂角度解释:“覭髳茀離也”,谓草木蒙茸茂盛之貌,“茀離”即“弥离”,形容植被繁密。此义与“离离原上草”之“离离”相通,展现生命力旺盛之景。

易经·离卦》更是将“離”提升至哲学高度:“离,丽也。”孔颖达疏:“丽者,附着之名。”意为光明依附于物,如同火焰依附可燃之材,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与相互成就。故“离”非仅指分离,反而蕴含“依附”“结合”之深意,形成语义悖论之美。

由此可见,“離”字在古典文献中兼具实指与虚指、具象与抽象、分离与依附等多重对立统一的哲学意味,是中国文字“言近旨远”的典范。

“離”字定有什么诗词内容

“離”字虽不常单独成诗,但在历代诗词中频繁出现,尤以楚辞、汉赋、唐宋诗文为代表,承载着浓厚的情感与象征意义。

最著名的莫过于屈原《离骚》之“离”。王逸注:“离,别也;骚,愁也。”认为“离骚”即“离忧”,表达诗人遭谗被放、忧愤难平之情。又有学者主张“离”通“罹”,“离骚”乃“遭遇忧患”之意。无论哪种解释,皆凸显“離”字所承载的悲情与抗争精神。

诗经·邶风·旄丘》中有:“流离之子。”毛传释:“流离,鸟也。”郑玄笺:“流离,枭也,食母。”此处“流离”为鸟名,后引申为“流离失所”,成为描写战乱漂泊的经典意象。

司马相如《大人赋》云:“滂濞泱轧,丽以林离。”“林离”形容气势奔放、姿态纷呈,展现汉大赋铺陈夸张的语言风格。

扬雄《羽猎赋》有“淋离廓落”,形容狩猎场面宏大、人群散开之状,极尽渲染之能事。

卓文君《白头吟》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以“离”字直抒忠贞爱情之志,语言朴素却感人至深,成为千古名句。

韩愈《裴少府墓铭》有“支分族离,各为大家”,反映唐代家族分裂、宗法变迁的社会现实。

此外,李白、杜甫、苏轼等诗人均曾化用“离”字意象,如“离歌且莫翻新阕”“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无不寄托离愁别绪、人生无常之感。

综观诗词用“離”之例,既可用于自然描摹,亦可抒发情感,更能承载哲理思考,充分展现汉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高度灵活性与表现力。

和 “離” 字相关的成语有哪些

由于“離”为繁体字且现代已简化为“离”,以下列出包含“离”(即“離”)字的常见成语,均源自古代文献,保留原字精神:

  1. 离经叛道:背离经典,违背正统。
  2. 离群索居:离开群体,独居生活。
  3. 离乡背井:远离故乡,漂泊在外。
  4. <4>离鸾别凤:比喻夫妻分离。

    <5>离析分崩:形容国家或组织瓦解。

    <6>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斑斓。(出自“长余佩之陆离”)

    <7>貌合神离:表面一致,内心不合。

    <8>骨肉分离:亲人被迫分开。

    <9>支离破碎:零散不完整。

    <10>离题万里:说话偏离主题。

    <11>离弦走板:比喻言行不合规范。

    <12>离经畔道:同“离经叛道”。

    <13>离山调虎:比喻用计引开对方主力。

    <14>离魂倩女:出自戏剧,形容女子为情所困。

    <15>离心离德:思想不统一,缺乏凝聚力。

    <16>离鸾别鹤:同“离鸾别凤”。

    <17>离蔬释蹻:脱离世俗生活。

    <18>离世绝俗:超脱尘世。

    <19>离析涣奔:形容溃散逃亡。

    <20>离本徼末:舍本逐末。

这些成语大多含有“分离”“背离”“散乱”之意,反映出“離”字在文化心理中常与变动、不安、断裂等负面情绪关联,但也有些如“光怪陆离”则带有审美欣赏的正面色彩。

“離” 字组词(20个词)

以下是基于“離”字的古典与现代用法整理而成的20个词语,涵盖自然、文化、哲学、情感等方面:

  1. 離騷 —— 屈原代表作,文学经典。
  2. 離別 —— 分手告别。
  3. 離群 —— 脱离群体。
  4. 離經 —— 断句析义,亦指背离经典。
  5. 離明 —— 光明依附,出自《易·离卦》。
  6. 離位 —— 离开职位或位置。
  7. 離心 —— 心意分散,不团结。
  8. 離奇 —— 奇异古怪。
  9. <9>離間 —— 挑拨关系。

    <10>離析 —— 分裂瓦解。

    <11>離宮 —— 皇帝的别宫。

    <12>離披 —— 散乱貌,多用于描写草木。

    <13>離黍 —— 宫殿荒废的象征,出自《诗经》。

    <14>離婁 —— 古代贤臣名,善察。

    <15>離支 —— 即荔枝,古称。

    <16>璧流離 —— 古代对琉璃的称呼。

    <17>纖離 —— 古骏马名。

    <18>長離 —— 南方神鸟,朱雀。

    <19>江離 —— 香草名,见于《离骚》。

    <20>陸離 —— 形容光彩缤纷或佩饰繁盛。

这些词汇不仅展示了“離”字的语言生命力,也反映了其在中华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最后的文章总结

“離”字虽在现代汉语中已被简化为“离”,但其原字所承载的文化厚度远超表层语义。从《说文解字》的“黄仓庚”到《易经》的“离卦”,从屈原的“江离”到卓文君的“不相离”,“離”贯穿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学、哲学与社会生活。

它既是具体的——可以是一只鸟、一株草、一匹马、一块琉璃;也是抽象的——可以是光明、依附、分离、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