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唄字的含义解析,唄字组词典故,唄字诗词解读

唄字的含义解析,唄字组词典故,唄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21 更新日期: 2025-10-11 06:00

中国文字意义

汉字“唄”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字,其本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下具有独特的表达功能。从字形上看,“唄”由“口”和“貝”组成,属于形声字结构,其中“口”为形旁,表示与言语、声音相关;“貝”为声旁,提示读音。虽然“貝”本义与财物有关,但在此字中主要起表音作用。

根据《说文解字》未收录此字来看,“唄”并非上古常用字,而是后起字,尤其多见于佛教文献或口语感叹词的使用中。其核心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叹词使用,表达惊讶、质疑、提醒或反问语气;二是源自梵语音译,用于佛经诵唱中的“呗唱”,即佛教仪式中的赞颂之声。

因此,“唄”不仅承载了语言交流中的情感色彩,也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痕迹,特别是在佛教东传过程中,通过音译方式融入汉语体系,成为宗教文化词汇的一部分。

“唄”字读音和五行是什么

“唄”字的普通话读音为 è,音同“饿”。在《广韵》《集韵》等古代韵书中注音为“薄迈切”,音败(bài),说明该字在中古时期曾有不同读法,可能因地域或语境而异。现代标准汉语中统一读作 è,常用于口语中的语气助词。

关于“唄”字的五行属性,在传统姓名学与汉字五行划分中,通常依据字形偏旁来判断。由于“唄”含有“口”部,而“口”属火(因言为心声,心动则火动,故口主火),因此“唄”字在五行归类中被视为属火之字。

此外,结合其13画的笔画数,按照五格剖象法计算,13画对应“吉”数,象征才艺出众、意志坚定、发展顺利,适合用于名字中增强个人表现力与沟通能力。

“唄”字用来起名有什么意义

将“唄”字用于人名之中极为罕见,因其非传统命名常用字,且带有强烈口语化与宗教色彩,一般不建议直接作为名字使用。然而,若从个性化、文化意涵或艺术命名角度出发,“唄”仍可赋予特殊寓意。

首先,“唄”源于佛教“梵呗”一词,代表清净庄严的诵唱之声,象征心灵的宁静、智慧的启迪与精神的升华。以此入名,可寄托父母希望孩子内心澄明、富有灵性、善于表达的美好愿望。

其次,作为叹词,“唄”蕴含一种直率、真实的情感流露,可用于强调个性鲜明、敢于直言、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若用于文艺、音乐、哲学等领域人士的名字中,反而能突显其思想独立、语言有力的特点。

再者,从音律上看,“唄”(è)发音短促有力,适合作为名字末尾字,形成顿挫感,增强名字的记忆点。配合其他柔和或悠扬的字,可达到刚柔并济的效果。

综上所述,“子”虽非常用名用字,但在特定情境下可用于追求独特文化意境的名字设计中,象征智慧之声、真挚之言与心灵之音。

“唄”字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根据提供的字典信息,“唄”字的基本释义为:叹词,用于表示出乎意料、不以为然、提请注意或提出疑问。例如:“唄!谁不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此处“唄”带有轻微讽刺或不屑的语气,强化说话者的态度。

进一步查阅《康熙字典》,其记载更为详尽:

  • 出处:《康熙字典·丑集上·口部》第191页第29条
  • 音韵:【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皆作“薄邁切”,音敗(bài),说明古音近“败”。
  • 基本释义:指梵语中的吟诵之声,即“梵音聲”。
  • 引申义:西域称颂经文为“唄”,如“頌曰唄”。
  • 文化对照:《法苑珠林》指出:“西方之有唄,猶東國之有讚。”意思是印度佛教的“呗”相当于中国传统的“赞”,都是以短偈形式流传歌颂,虽名称不同,实质相同。

由此可见,“唄”不仅是语言中的语气词,更是佛教文化中重要的音乐性表达形式,是宗教仪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唄”字在中国古典解说(用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尽管“唄”未见于许慎《说文解字》,但在后世的《玉篇》《广韵》《集韵》等字书中均有收录,反映了它在中古以后逐渐进入汉语书面系统的轨迹。

玉篇》称:“唄,梵音聲。”这是最早将其与佛教联系起来的记录,明确指出“唄”是来自印度的宗教吟唱之声,属于外来文化的音译词。

集韵》进一步说明:“西域謂頌曰唄。”说明在西域佛教传统中,诵经赞佛的行为被称为“唄”,是一种仪式性的口头文学形式。

法苑珠林》更深入地比较了中印宗教表达方式:“西方之有唄,猶東國之有讚。讚者,從文以結章;唄者,短偈以流頌。” 这段话揭示了“唄”的文体特征——以简短偈语流动传颂,类似于中国的“赞文”,但更具节奏感与音乐性。

因此,从古典文献角度来看,“唄”不仅是一个汉字,更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的符号,代表着佛教音乐与中国传统礼乐之间的对话与融合。

“唄”定有什么诗词内容

目前现存古典诗词中,并无直接以“唄”字入诗的著名作品。这主要是因为“唄”为佛教术语或口语叹词,较少出现在典雅诗文之中。然而,在佛教偈颂、禅门语录或僧人诗作中,偶尔可见“梵呗”一词出现,间接体现“唄”的诗意存在。

例如唐代诗人王维,身为居士,常写佛理诗,虽未直用“唄”字,但有“夜坐空林寂,松风满磬声”之句,描绘的正是僧人诵“呗”的静谧场景。

又如宋代赞宁《宋高僧传》中记载:“每至黄昏,鸣钟集众,登台咏呗。”这里的“咏呗”即指唱诵佛偈,虽非诗句,却具诗意。

因此,虽然“唄”本身不出现在主流诗词中,但它所代表的“梵呗”意境——清幽、空灵、庄严——广泛渗透于禅诗与山水诗之中,成为中华文化审美中“寂静之声”的象征。

和 “唄” 字相关的成语有那些

经过查证,现代汉语中没有以“唄”字构成的成语。这是因为“唄”字使用频率极低,且多限于口语叹词或宗教专有名词(如“梵呗”),不具备成语所需的稳定结构与广泛传播基础。

同时,也不存在以“唄”开头的成语接龙,因其既非常用字,又无固定搭配。在成语词典中检索“唄”字,结果为空。

不过,与其相关的词语“梵呗”有时会被误认为成语,实则为佛教术语,意为“佛教的赞颂之音”,不属于成语范畴。

因此,目前尚无包含“唄”字的成语,也不支持以此字开展成语接龙游戏。

“唄” 字组词(20个词)

由于“唄”字使用范围狭窄,实际组词能力较弱,以下列出的是基于文献、口语及复合词扩展形成的词汇,部分为固定搭配,部分为合理构词:

  1. 梵呗
  2. 呗唱
  3. 呗声
  4. 咏呗
  5. 诵呗
  6. 呗赞
  7. 呗念
  8. 呗偈
  9. 呗音
  10. 呗诵
  11. 呗器
  12. 呗乐
  13. 呗调
  14. 呗曲
  15. 呗文
  16. 呗法
  17. 呗鼓
  18. 呗钟
  19. 呗铃
  20. 呗语

其中,“梵呗”是最常见且最权威的组合,其余多用于描述佛教仪式中的各种呗唱形式或辅助工具,属于专业领域词汇。

最后的文章总结

“唄”是一个兼具口语表达与宗教文化双重意义的汉字。作为叹词,它生动传达说话者的惊讶、质疑或提醒,富有情感张力;作为佛教术语,它是“梵呗”的核心字,象征着清净庄严的诵经之声,承载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厚历史。

其读音为“è”,五行属火,笔画13,结构清晰,虽不常用于起名,但在特定文化语境下可赋予独特内涵。尽管目前并无含“唄”的成语,且诗词中罕见其身影,但它所代表的“梵呗”意境早已融入中华美学体系。

总体而言,“唄”虽非日常高频字,却是语言多样性与文化包容性的见证者。了解这个字,不仅是认识一个汉字的过程,更是走进佛教文化、感受语言演变魅力的一扇窗口。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