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堮字的含义解析,堮字组词典故,堮字诗词解读

堮字的含义解析,堮字组词典故,堮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6 更新日期: 2025-10-02 05:59

中国文字意义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字虽不常见于现代日常用语中,却在古籍文献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从结构上看,“堮”为左右结构,部首为“土”,表明其本义与土地、地貌相关;右半部分“咢”不仅表音,也暗示了该字读音的来源。根据《康熙字典》及《六书故》等传统辞书的解释,“堮”的核心含义指向地理形态中的“崖岸”或“边际”,即陆地与水域交界的边缘地带,具有明确的空间界限意味。

这一概念在古代文学和地理描述中常被用来描绘山川河流的边界状态,象征着事物发展的临界点或空间上的极限位置。因此,“堮”不仅仅是一个表示地形的字,更承载了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界限”观念——既可指物理空间的尽头,也可引申为行为、思想的边界,体现出古人对自然与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深刻认知。

“堮”字读音和五行是什么

“堮”字的普通话拼音为 è,声调为第四声(去声),发音短促有力,带有较强的收尾感。此音与“饿”、“愕”、“鄂”等字同音,在古音系统中属影母铎韵,在《广韵》中标注为“五各切”,后经《集韵》《韵会》《正韵》统一为“逆各切”,读作“咢”音,说明其音韵传承有序。

就汉字五行属性而言,“堮”因部首为“土”,故其五行归属为 行。在传统姓名学与易学理论中,五行“土”主信、主稳定、主承载,象征厚重、包容与中心之德。使用“堮”字起名者,往往寓意孩子性格沉稳、有责任感,具备坚守原则、立身有界的品格特质。同时,由于“堮”本身含有“边际”之意,结合“土”行的稳固特性,更能体现一种守正不逾、安守本分的人生哲学。

“堮”字用来起名有什么意义

在现代取名实践中,“堮”属于较为罕见但极具文化底蕴的用字。因其结构清晰、笔画适中(共10画),且五行属土,适合命理中需补“土”元素之人使用。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文化意象赋予名字深远的意义。

以“堮”入名,通常寄托了父母希望子女:
– 能够明辨是非,懂得进退之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 像“崖岸”一样挺拔坚定,面对风浪仍能屹立不倒;
– 具备清晰的人生边界感,自律自持,不越矩、不失节;
– 拥有广阔的胸襟与格局,如大地般承载万物,稳重可靠。

此外,“堮”字少见于常用名之中,避免了重名现象,使名字更具独特性与书卷气息。尤其适用于追求文雅、含蓄风格的家庭命名取向。若搭配寓意开阔、进取的字眼,如“宇”、“轩”、“远”等,更能形成刚柔并济、动静相宜的名字意境。

“堮”字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据《康熙字典》记载:“堮”收录于〈丑集中〉【土字部】,页码为233第32行。原文如下:

【廣韻】五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逆各切,𠀤音咢。圻堮,厓岸也。
【六書故】土之厓級也。
亦作𡑇𡓐鍔。

这段释文提供了关于“堮”字的多个重要信息:
首先,从音韵角度,“五各切”“逆各切”均为反切注音法,合起来读作“è”,与今音一致;“音咢”进一步说明其读音接近“咢”字,强调其发声部位与节奏特征。

其次,基本释义为“圻堮,厓岸也”。“圻”意为边界,“圻堮”连用即指疆界之岸,特指土地与水体交接处的陡峭边缘,如江岸、湖畔之崖。“厓岸”即悬崖之岸,形象生动。

再者,《六书故》补充解释为“土之厓級也”,意为“土地形成的台阶状边缘”,突出其地貌层次感,可能用于描述梯田边坡、河岸阶地等地质构造。

最后提到“亦作𡑇𡓐鍔”,说明“堮”在历史演变中存在异体写法,其中“鍔”为金字旁,原指刀锋,此处通假借用,或因“咢”为共同声符所致,反映出汉字形声互通的现象。

“堮”字在中国古典解说(用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虽然“堮”未见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但在宋代《集韵》与元代《六书故》中已有详实记录。这类晚出而精审的训诂资料,恰恰反映了汉字发展过程中对地理术语不断细化的趋势。

《集韵·铎韵》载:“堮,五各切,音咢。岸也。”简洁明了地定义其为核心词义。而《六书故·地类》则从构形角度解析:“土之厓級谓之堮”,指出该字专用于描述由土壤构成的天然或人工边坡结构,具有分类学意义。

在文辞运用方面,虽无直接出自先秦经典的例句,但在后世诗词与碑铭中偶见类似表达。例如,“圻堮”一词常出现在描写山水形势的文章中,用以形容地域分野之险要。这种语言习惯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地理空间的高度敏感,以及通过精确用字来构建画面感的修辞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堮”虽非《说文》所录,但其构字逻辑完全符合六书原则:左形右声,形旁“土”表义,声旁“咢”表音,是典型的形声字典范,展现了汉字造字系统的严密性与适应性。

“堮”定有什么诗词内容

目前可考的古代诗词作品中,尚未发现直接使用“堮”字的诗句。这主要因其为生僻字,多用于地理专书或辞书解释,较少进入文学创作领域。然而,与其意义相近的词汇,如“岸”、“涯”、“垠”、“圻”等,则频繁出现在历代诗文中,构成了丰富的意象群。

例如:
–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未言“堮”,但描绘的正是水天相接、边际朦胧的壮阔景象;
– 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展现江流至尽处与远方天际交融的画面,暗合“堮”所象征的空间边界之美;
– 苏轼《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亦表达了人在浩渺水域边缘的感受,贴近“堮”之哲思。

由此可见,尽管“堮”本身未成为诗歌关键词,但它所代表的“边际”“岸线”“界限”等意象,早已融入中华诗词的精神图景之中。未来若有诗人以“堮”入诗,或将开辟一条更为精准、冷峻的写景路径。

和 “堮” 字相关的成语有哪些

经查证,目前汉语成语库中并无包含“堮”字的固定成语。无论是《汉语大词典》《成语大辞典》还是各类在线语料库,均未收录以“堮”为核心的成语条目。这也印证了该字的使用频率极低,属于高度专业化或古语残留性质的汉字。

同样地,也无法查找到以“堮”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链条。因其不具备常用字的地位,难以形成连续的语言游戏单位。不过,从构词语素角度看,“堮”常与“圻”组合成词“圻堮”,见于古籍中,用以泛指疆界、边界,尤指依山傍水之地的天然分界线。

尽管如此,我们仍可借助近义词拓展联想,如“天涯海角”“悬崖绝壁”“水尽山穷”“一望无垠”等成语,皆可在意义上呼应“堮”所表达的“边际”“岸线”之意,帮助理解其文化语境。

“堮” 字组词(20个词)

由于“堮”为生僻字,现代汉语中极少独立成词,绝大多数情况下仅见于古籍或专业文献中的特定搭配。以下列出与其相关或理论上可构成的词语,部分为古籍用法,部分为推测性合成词,供参考:

  1. 圻堮
  2. 堮岸
  3. 堮边
  4. 堮界
  5. 土堮
  6. 崖堮
  7. 河堮
  8. 湖堮
  9. 海堮
  10. 江堮
  11. 山堮
  12. 野堮
  13. 边际堮
  14. 外堮
  15. 内堮
  16. 高堮
  17. 深堮
  18. 古堮
  19. 石堮
  20. 荒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词语除“圻堮”外,其余大多为根据字义推导而出的构词尝试,并非实际通行词汇。在正式写作中应谨慎使用,以免造成误解。

最后的文章总结

“堮”是一个极具古典韵味却又鲜为人知的汉字。它以“土”为形旁,以“咢”为声旁,读音为 è,五行属 ,总笔画十画,结构匀称,书写流畅。其核心含义为“崖岸”或“边际”,多用于描述地理边界,尤指土地与水域之间的交界地带。

尽管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见使用,也未进入成语体系,但通过《康熙字典》《集韵》《六书故》等权威典籍的记载,我们可以窥见其在古代语言中的确切功能与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术语,更是一种关于“界限”的哲学表达,提醒人们在生活中保持清醒的边界意识。

在姓名学应用中,“堮”因其罕见性与深厚底蕴,成为富有个性化的选字之一。寓意稳重、自律、守界、坚毅,适合期望孩子品行端正、内心坚定的家庭选用。虽然缺乏诗词实例与成语支撑,但其独特的形音义组合,仍使其在汉字海洋中闪耀着静谧而深远的光芒。

总而言之,“堮”虽小众,却不失为一个值得了解与珍视的汉字,它是中华文化精细分类与深邃思维的缩影,也是连接古今语言桥梁上的一颗隐秘明珠。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