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厄字的含义解析,厄字组词典故,厄字诗词解读

厄字的含义解析,厄字组词典故,厄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3 更新日期: 2025-10-01 06:05

中国文字意义

“厄”字,读音为 è,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字。从其结构来看,属“厂”部首,共四画,由“厂”与“卩”会意而成。“厂”象形为山崖或岩洞之状,象征遮蔽与压迫;“卩”则象人蜷曲于洞穴之下,无法伸展身躯之态。二者结合,生动地描绘出人在困境中受困、不得自由的情景,因此本义为“困厄”、“遭遇困境”。

在古代典籍中,“厄”的核心含义多指向艰难、困苦与灾祸。《说文解字》释曰:“戹,隘也。” 又言“厄,困也”,说明此字自古便用于表达人生境遇中的阻塞与不顺。《苍颉篇》进一步指出:“厄难,勤苦之事也”,强调了“厄”不仅指外在环境的艰险,也包含内心承受的劳苦与压力。

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都曾经历“厄运”,却在逆境中奋起。例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仲尼厄而作《春秋》”,孔子虽遭困顿,仍著书立说,传扬大道。这种“因厄成德”的精神,赋予了“厄”字一层积极的文化深意——困境虽令人痛苦,但也可能是激发智慧与毅力的契机。

此外,“厄”也可引申为“迫害”、“为难”。《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云:“两贤岂相厄哉?” 意指贤者不应彼此为难,体现了该字在人际关系中的负面作用。同时,“厄”亦可指地理上的险要之处,如“险厄”,表示地形狭隘、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厄”字在起名中的解析和意义

在姓名学中,“厄”字因其强烈的负面语义,极少被用于人名之中。它所承载的“灾难”、“困苦”、“阻塞”等意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吉祥、顺利、安康的价值取向相悖。父母为子女取名时,普遍希望名字能带来好运与福气,而“厄”字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正面寓意。

从五行角度来看,“厄”字属“土”行。土代表稳定、厚重,但在命理搭配中,若八字本身土过旺或忌土者使用此字,反而可能加重压抑之气,导致运势沉滞。因此即使从五行平衡角度考虑,使用“厄”字也需极为谨慎。

尽管如此,在极少数特殊情境下,如文学创作、艺术笔名或讽刺性命名中,可能会有人刻意选用“厄”字以表达对命运抗争的态度,或象征某种悲剧性人格。但这类用法属于非主流、非传统范畴,并非常规起名建议。

总体而言,“厄”字不适合用于人名,尤其不宜作为新生儿的名字。其负面象征意义远大于潜在的文化哲思价值,容易给人心理暗示上的负面影响。

“厄”字读音和五行属性

“厄”字的普通话读音为 è,声调为第四声(去声),发音短促有力,带有压抑、沉重之感,与其字义相呼应。在古音中,《唐韵》《集韵》均注其音为“五果切”,音近“wǒ”,后演变为现代普通话的“è”。

根据汉字五行归类理论,“厄”字归属于行。这一分类主要基于其部首“厂”——“厂”为岩石、山体之象,属大地的一部分,自然归入土类。同时,“厄”字结构稳固,无流动之意,符合土性沉静、承载的特点。

在命理学中,五行“土”主信、主稳,但也主闭塞与迟缓。若一个人的生辰八字喜土,则可用属土之字增强运势;但若忌土或土已过重,则应避免使用此类字。“厄”字虽属土,但由于其字义不佳,即便五行相符,也不推荐用于命名。

值得注意的是,“厄”字虽五行属土,但其文化意象更偏向“金”之肃杀或“水”之困陷,因其常与灾难、压迫、阻隔相关联。但从字形构造出发,仍以“土”为正统归属。

“厄”字用于起名的意义分析

将“厄”字用于人名,整体来看是不适宜且罕见的。原因在于其基本释义集中于“灾难”、“困苦”、“迫害”、“险要之地”等负面或中性偏消极的概念,缺乏积极向上的情感色彩。

在传统姓名文化中,名字不仅是身份标识,更寄托着长辈对孩子的期望与祝福。诸如“安”、“康”、“乐”、“宁”、“祥”、“瑞”等字广受欢迎,正是因为它们传递出平安喜乐的美好愿景。而“厄”字恰恰相反,其出现往往预示不幸与阻碍,极易引发不良联想。

即便从哲学层面解读“厄”有“逆境成长”、“困而后工”的深层含义,如孔子“厄于陈蔡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这类典故虽体现“化厄为德”的精神力量,但终究是极少数历史人物的经历,并不适合作为普通人名字的参考依据。

此外,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频繁,名字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厄”字生僻且带有晦气意味,容易引起他人误解或避讳,不利于社交发展。儿童若以此为名,也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调侃或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厄”字不宜用于起名。若有特殊需求,建议仅限艺术化用途,如小说角色、笔名、隐喻表达等,而不应用于正式姓名登记。

“厄”字字典详细解释

根据《说文解字》记载:“戹,隘也。从户,乙声,字亦作厄。” 这说明“厄”最初写作“戹”,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本义为狭窄、阻塞之地,后引申为人生处境的困顿。

《苍颉篇》直截了当地定义:“厄,困也。” 明确指出其核心意义为“困苦、受制”。《诗经·谷风》笺注中又补充:“厄难,勤苦之事也”,将“厄”与辛劳、苦难联系在一起。

《易·解注》中有“能济其厄涣”一句,意思是能够渡过难关、化解危难,显示出古人对于摆脱“厄运”的期盼与方法论思考。

《康熙字典》进一步扩展了解释:
【說文】科厄,木節也。从卩从厂。會意。
【廣韻】木節,亦作〈厂下巾〉。
【玉篇】厄果也。無肉骨也。
【集韻】吾禾切,音吪。同枙。木節曰枙。
【郭忠恕·佩觿集】有以科厄之厄爲困戹,其順非有如此者。

由此可见,“厄”还有“木节”、“无肉之骨”的物理含义,比喻事物中的障碍点或残缺部分。这也与其“阻塞”、“困顿”的抽象意义相通——无论是树木的节疤,还是人体的枯骨,都是生长过程中的阻碍或衰败象征。

现代汉语中,“厄”常用作构成词如“厄运”、“厄境”、“厄难”、“险厄”等,皆保留其原始的艰难、灾祸之意。英文翻译通常对应为 disaster、hardship、misfortune 等词,足见其负面语义的普遍认同。

“厄”字在中国古典文献中的解说

在古代经典中,“厄”字频繁出现,常用来描述圣贤或志士仁人在人生低谷中的坚守与奋斗。

《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戹,隘也”,并指出其字形由“户”与“乙”组成,后演变为“厄”。许慎强调其“会意”性质:从“厂”象山崖,从“卩”象人屈身于岩下,形象地表现了身处绝境、行动受限的状态。

《苍颉篇》简洁明了地总结:“厄,困也。” 直接点明其本质含义,成为后世辞书沿用的基础。

《诗·谷风》笺注曰:“厄难,勤苦之事也。” 将“厄”与生活艰辛联系起来,反映出先民对苦难现实的认知。

最著名的典故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仲尼厄而作《春秋》。” 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冷遇,被困于陈蔡之间,粮食断绝,弟子病倒,可谓“厄”之极致。然而正是在这种极端困境中,他整理六经,编写《春秋》,留下万世师表的精神遗产。这句话不仅记录了历史事实,更升华了“厄”的文化意义——困厄不是终点,而是觉醒与创造的起点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写道:“两贤岂相厄哉?” 表达了贤者之间不应互相为难的理念,此处“厄”作动词,意为“迫害”、“刁难”,揭示了人际层面的“厄”。

《易·解卦》有“能济其厄涣”之语,意味着通过智慧与努力可以化解危机,走出困境,体现出中国古代哲学中“否极泰来”的辩证思想。

综合来看,“厄”在古典文献中既是实指的灾难,也是象征性的考验,承载着中华文化对逆境的深刻理解与超越精神。

与“厄”字相关的诗词内容

虽然“厄”字本身较少直接出现在诗词标题中,但在历代诗文中,以其为核心概念的描写却不乏佳句,多用于抒发人生坎坷、命运多舛的感慨。

唐代诗人杜甫在其《新安吏》中写道:“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虽未直接使用“厄”字,但其所描绘的战乱百姓之苦,正是“厄难”的真实写照。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此诗表达了作者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的悲愤,堪称“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典型“厄境”。

宋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诗人年老体衰,处境困顿,却仍心系国家,展现了在“厄运”中不改初心的崇高品格。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借落花自喻,虽处政治失意之“厄”,但仍愿奉献自我,寓意深远。

这些诗句虽未必含“厄”字,但其所表达的困顿、挫折、流离、压抑之情,无不契合“厄”的精神内核。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主题便是如何面对“厄运”,并在其中保持人格尊严与理想追求。

与“厄”字相关的成语

“厄”字虽不常用,但在一些固定成语或词语组合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与“厄”相关的主要成语:

  • 厄运当头:形容不幸的命运突然降临。
  • 同舟共济:虽无“厄”字,但常用于共度“厄难”之时。
  • 救困扶厄:救助处于困境中的人。
  • 济困解厄:帮助别人摆脱困难与灾祸。
  • 遭逢厄运:遭遇不幸的命运。
  • 脱离厄境:从艰难困苦的处境中走出来。
  • 险阻艰难:泛指各种“险厄”与磨难。
  • 厄难重重:形容接连不断的灾难。
  • 厄言利行:(少见)指言语谨慎,行为有利。
  • 厄木之节:比喻事物中的障碍或缺陷(源自“科厄,木节也”)。

需要注意的是,严格意义上包含“厄”字的成语数量不多,大多为近代形成的词组,而非出自古代典籍的经典成语。这说明“厄”字在日常语言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中。

“厄”字组词(20个)

以下是“厄”字常见的词语组合,涵盖不同语义层次:

  1. 厄运
  2. 厄难
  3. 厄境
  4. 险厄
  5. 困厄
  6. 遭厄
  7. 解厄
  8. 济厄
  9. 厄劫
  10. 厄害
  11. 厄急
  12. 厄苦
  13. 厄气
  14. 厄日
  15. 厄阻
  16. 厄塞
  17. 厄骨
  18. 厄节
  19. 厄阳
  20. 厄瓜多尔

其中,“厄瓜多尔”为专有名词,是南美洲国家Ecuador的中文译名,虽含“厄”字,但其意义已完全脱离原字本义,仅为音译借用。

文章总结

“厄”字,虽仅有四画,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意蕴。它从“厂”与“卩”会意而来,形象地刻画出人在山崖之下蜷缩不得伸展的窘迫状态,由此衍生出“困厄”、“灾难”、“阻塞”、“迫害”等多种含义。在《说文》《苍颉篇》《诗经》《史记》等经典中,“厄”始终与艰难、不幸、挑战相伴,成为中华文化中描述人生逆境的重要符号。

尽管“厄”字在文学与哲学中蕴含“因厄成德”的深层价值——如孔子“厄而作《春秋》”所示,象征着在绝境中奋起的精神力量,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极为有限。尤其是在姓名学领域,因其强烈的负面联想,几乎不会被用于人名。

从五行看,“厄”属土,结构稳定但气息沉郁;从语音看,其读音“è”短促压抑,与字义相合。在组词方面,常见于“厄运”、“厄难”、“险厄”等复合词中,多用于书面表达或正式语境。

总的来说,“厄”不是一个带来吉祥寓意的字,而是一个提醒人们正视困难、反思命运的文字镜像。它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成长,往往始于“厄境”之中;而文化的深度,也正藏于这些看似不吉却富含哲理的汉字之内。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