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鈋字的含义解析,鈋字组词典故,鈋字诗词解读

鈋字的含义解析,鈋字组词典故,鈋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2 更新日期: 2025-09-28 06:05

中国文字意义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智慧。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独特的形、音、义结构,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工具,更是哲学思想、自然观察和人文精神的凝结。“”字虽不常见于现代日常用语,却在古籍中留下清晰的印迹,体现了古人对形态变化的细致观察与抽象概括能力。其本义为“由不圆变化为圆”,这一过程本身就象征着一种转化、修整与完善的过程,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从金工技艺到人格修养,“圆”常被视为成熟、和谐与圆满的象征,而“鈋”所描述的正是通向这种状态的动态转变。

“鈋”字读音和五行是什么

“鈋”字的普通话读音为 é,属第二声(阳平),发音轻柔上扬,带有古音遗韵的特点。该字在《广韵》《集韵》等古代音韵书中注音为“五禾切”或“吾禾切”,合口呼,音近“吪”(é),说明其语音传承有序。

关于五行属性,因“鈋”字部首为“金”,在传统汉字五行分类法中,凡以“金”为偏旁者多归于金行。金行代表刚健、变革、肃杀与精炼之意,与金属加工、削磨成形的过程密切相关。这也与“鈋”字“削也”“去角也”的释义相契合——通过打磨去除棱角,使物体趋于圆融,正体现了“金”所象征的雕琢与冶炼之功。

“鈋”字用来起名有什么意义

虽然“鈋”字极为罕见,未见于常用人名之中,但从其字义与结构分析,若用于取名,可赋予深刻寓意。名字中的“鈋”可象征成长、转化与自我完善的过程,寓意孩子如璞玉经雕琢,由粗粝走向圆润,由稚嫩走向成熟。尤其适合希望子女具备内敛智慧、善于调和人际关系的家庭使用。

此外,“鈋”含“金”部,五行属金,若结合生辰八字中需补金之人,此字更显珍贵。它不仅补益命理所需,亦寄寓了父母对孩子性格温和而不失锋芒、处世圆融而不失原则的期望。尽管此字书写略显冷僻,但正因其稀有性,在特定文化语境下反能彰显独特气质与文化底蕴。

“鈋”字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根据《康熙字典》记载,“鈋”字收录于〈戌集上〉【金字部】,页码为1298第11行,来源可靠,条目清晰。其音韵标注如下:

  • 【唐韻】五禾切:表示唐代音系中读作“é”,采用反切法,“五禾”两字拼出其音。
  • 【集韻】【正韻】吾禾切:宋代以后的韵书延续此音,进一步确认其读音稳定性。
  • 𠀤音吪:明确指出其音同“吪”(é),即动物受伤后移动的样子,此处仅借音,无关义项。

释义方面,《康熙字典》引述多部古籍:

  • 【說文】鈋,圜也:许慎《说文解字》定义“鈋”为核心含义为“圆”,强调形状趋向圆满。
  • 【玉篇】削也:顾野王《玉篇》指出其动作含义为“削”,即通过外力使之成圆。
  • 【廣韻】去角也:《广韵》进一步细化为“去除棱角”,形象描绘出从方到圆的物理过程。
  • 【博雅】刓也:《广雅》(又称《博雅》)用“刓”(wán)来训释,意为磨损、雕琢,强调反复打磨的动作。

综观诸家解释,“鈋”字既指结果(圆),又含过程(削、去角、刓),是一个动静结合、形义统一的典型古汉字。

“鈋”字在中国古典解说(用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在中国古典文献体系中,“鈋”虽非高频字,但在训诂学领域占有一定地位。《说文解字》作为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形义的专著,将“鈋”释为“圜也”,即“圆”的意思。这里的“圜”不同于简单的几何圆形,而是带有圆满、周全、循环往复的哲学意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天道圆融”的理念相呼应。

集韵》与《正韵》皆承袭前代音读,以“吾禾切”定音,反映出该字在宋明时期仍保留在官方语音系统之中,虽少用却不被遗忘。这说明“鈋”在书面语或专业术语中仍有存在空间。

玉篇》与《广韵》则侧重动作层面的诠释:“削也”“去角也”,揭示出“鈋”不仅是静态的“圆”,更是动态的“变圆”。这一过程类似于儒家所讲的“克己复礼”——通过不断修正自身缺点,达到人格上的圆熟境界。因此,“鈋”不仅是工艺术语,也可引申为修身之道。

再看《博雅》以“刓也”释之,“刓”原指刻削玉石,引申为精雕细琢,常用于形容文章修饰或人才锤炼。由此观之,“鈋”字所承载的,是一种由粗糙至精致、由生硬至柔和的升华过程,极具美学与伦理双重价值。

“鈋”定有什么诗词内容

经查证历代诗文典籍,目前尚未发现含有“鈋”字的诗词作品。此字极少见于文学创作,主要原因在于其高度专业化与生僻性,主要活跃于字书、韵书与技术性文本中,而非抒情表达领域。

然而,从诗意角度进行联想,“鈋”所代表的“由不圆变为圆”的意象,完全可以融入古典诗歌意境之中。例如可用于描写器物锻造、玉器琢磨、月相变化或人生修炼等主题。试拟一句以展其境:

炉火锻寒铁,锤声伴夜歌。
棱角随鈋尽,光华映碧波。

此类诗句虽非古人所作,却可体现“鈋”字在文学想象中的潜在表现力——它是沉默的雕琢者,是无形的时间之手,是万物臻于完美的必经之路。

和 “鈋” 字相关的成语有那些

经过全面检索,截至目前,并无任何成语包含“鈋”字。无论是《汉语成语大词典》还是各类古籍数据库中,均未见“鈋”出现在四字格成语之中。同样,也不存在以“鈋”字开头或结尾的成语接龙链条。

这一现象与其使用频率低、语义狭窄有关。“鈋”作为单义动词或状态词,缺乏广泛引申性和比喻功能,难以进入成语这种高度凝练、富于象征的语言形式。不过,这并不影响其在特定语境下的独特价值。未来若在考古文献或新出土简帛中发现相关用例,或将改写这一记录。

“鈋” 字组词(20个词)

由于“鈋”为极冷僻字,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参与构词,故以下词汇多为基于字义的合理推导或仿古造词,供研究参考:

  1. 鈋圆
  2. 鈋形
  3. 鈋化
  4. 鈋转
  5. 鈋冶
  6. 鈋金
  7. 鈋器
  8. 鈋工
  9. 鈋术
  10. <10>鈋法

  11. 鈋磨
  12. 鈋削
  13. 鈋角
  14. 鈋棱
  15. 鈋制
  16. 鈋铸
  17. 鈋范
  18. 鈋模
  19. 鈋饰
  20. 鈋纹

以上词语虽非实际通行词汇,但均可依据“鈋”的核心义“由不圆变为圆”及“削、去角”的动作含义进行逻辑构建,适用于学术探讨或古风创作场景。

最后的文章总结

”是一个古老而深邃的汉字,虽在现代生活中几乎销声匿迹,却在《说文》《玉篇》《广韵》《康熙字典》等经典文献中留下了清晰足迹。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物体形状变化的字,更是一种文化隐喻——象征着通过努力与雕琢,实现从缺陷到圆满的蜕变。

其读音为é,五行属,结构简洁(6画),部首为“金”,体现出与金属加工密切相关的原始用途。在命名应用中,虽因生僻而不宜普遍使用,但对于讲究文化深度与个性表达的家庭而言,不失为一个富有哲思的选择。

尽管目前尚无含“鈋”的成语或诗词流传,且无法组成实际通用词汇,但它的存在提醒我们:汉字的世界浩瀚无垠,每一个看似沉默的字符背后,都可能藏着一段被遗忘的智慧。研究如“鈋”这样的冷僻字,不仅是对语言本身的探索,更是对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与审美理想的致敬。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