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剁字的含义解析,剁字组词典故,剁字诗词解读

剁字的含义解析,剁字组词典故,剁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9 更新日期: 2025-09-24 05:55

中国文字意义

汉字“”是一个形声字,从“刂”(刀部),表示与刀具或切割动作相关;右半部分为“朵”,既表音又暗含下落之意。本义为“用刀斧向下砍”的动作,引申为快速、有力地斩切物体。在古代文献中,“剁”常用于描述烹饪过程中的剁肉、剁菜,也用于战争或刑罚场景中表达严厉的斩杀行为。

例如唐代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绘戏赠长歌》中写道:“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这句诗描绘了厨师剁肉时动作轻巧迅捷,如同雪花飘落,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剁”这一动作的节奏感与技巧性。而在《水浒传》中则有:“你便剁做我七八段,也是去不得了。”此处“剁”带有极强的暴力色彩,强调不可逆转的命运与决绝的态度。

此外,“剁”还有通假用法,与“跺”相通,表示用力踏地的动作,如“剁脚”“剁搭”。这种跨类动词的借用体现了汉语词汇的灵活性和语义扩展性。

“剁”字读音和五行属性

“剁”字的普通话读音为 duò,属第四声(去声),拼音标注为 ㄉㄨㄛ╝,国际音标为 [tuo˥˩]。该字为单音字,在现代汉语中无其他常见变调或异读。

从汉字结构来看,“剁”由“朵”与“刂”组成,其中“刂”为部首,代表刀具类动作,属于典型的利器偏旁。“朵”原意为花苞下垂之状,此处作声符使用,提示发音接近“duo”系列音节。

根据传统姓名学与五行理论,“剁”字的五行归属为 。此判定主要基于其动作特征——“砍、斩、劈”等具有爆发力、迅猛、阳刚之气,符合“火”行所象征的热情、激烈、主动等特性。同时,“刂”部多与金有关,但因“剁”强调的是动作的过程与力量释放,而非金属本身,故归入“火”更为合理。

“剁”字用于起名的意义解析

在现代人名命名实践中,“剁”字极少被直接采用作为名字用字,主要原因在于其语义带有较强的攻击性与暴力倾向,容易引发负面联想。如“剁肉”“剁成八段”等表达均涉及破坏、分割、伤害等意象,不符合传统取名追求吉祥、平和、美好的价值取向。

然而,若从个性塑造角度出发,在特定语境下(如武侠小说人物、艺术角色、品牌名称),“剁”字可体现果断、刚毅、雷厉风行的性格特质。例如一个以厨艺闻名的角色名为“李剁”,既能突出其技艺专精,又带有一丝江湖豪气。

在风水命理中,若某人八字喜“火”行,且需增强行动力、决断力,则理论上可用“剁”字作为辅助用字(通常不建议用于正式姓名)。但由于其偏旁为“刂”(刀),易被视为“凶器类”字眼,可能影响人际关系与运势平稳,因此应慎用。

“剁”字字典详细解释

据《汉语大字典》及《康熙字典》补遗记载,“剁”为后起俗字,古作“刴”,二者为异体关系。其基本释义如下:

  • 读音:duò
  • 部首:刂(刀部),笔画数:8
  • 结构类型:左右结构
  • 笔顺编号:35123422
  • 郑码:qdfk;Unicode编码:U+5241;GB2312编码:B6E7

核心含义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指“用刀斧向下砍”的物理动作,常见于日常生活与文学描写中。如“剁肉馅”“剁柴”“剁鱼”等搭配,强调垂直方向的快速斩切。

第二,通“跺”,表示用力踏地,如“剁脚”“剁搭”。此义项多见于方言或口语表达中,体现身体语言的力量感。

此外,“剁鲊”一词为古代詈语(骂人话),意为“该死的”“挨刀的”,反映古人将“剁”与死亡、惩罚紧密关联的文化心理。

中国古典文献中的解说

虽然“剁”字未收录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正文中(因其为后起俗字),但在宋以后的韵书与类书中已有明确记载。

《集韵·过韵》云:“刴,丁卧切,斫也。”说明“刴”是“剁”的早期写法,音义皆同,意为“砍、斩”。

《广韵·去声·卅四过》亦载:“刴,丁箇切,斫也。”进一步确认其语音演变轨迹。

至于“剁”字本身,《正字通》指出:“剁,俗刴字。”表明其地位为民间通行写法,后逐渐取代“刴”成为标准字形。

在文辞运用方面,杜甫诗句“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堪称经典。此句通过对厨房细节的刻画,将“剁”这一平凡动作升华为诗意画面,展现了唐代饮食文化的精致与诗人敏锐的观察力。

含有“剁”字的诗词内容分析

现存古典诗词中直接使用“剁”字者极为稀少,因其为白话色彩较浓的动词,较少进入典雅诗歌体系。但仍有少数作品保留了这一生活化表达。

最著名的例子出自唐代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绘戏赠长歌》:“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此句描写宴席前厨师准备食材的情景:刀光闪动之间,带骨的食材已被熟练剁开,而春日嫩葱也被切成细末。诗人以“飞碎雪”比喻刀落之声与肉屑纷飞之态,极具视觉与听觉冲击力。

另一出处为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回:“你便剁做我七八段,也是去不得了。”此语出自梁山好汉李逵之口,表现其忠义不二、宁死不屈的精神品格。“剁”在此处不仅是肉体毁灭的威胁,更是对意志极限的考验。

这两例虽非严格意义上的“诗词”,但因其文学价值高,常被引用为“剁”字的经典语境范例。

与“剁”相关的成语汇总

严格来说,现代汉语中并无以“剁”为核心构成的标准四字成语。但存在若干惯用语、俗语及类成语表达,常用于口语或文学修辞中:

  1. 剁成肉酱 —— 形容极度残忍的惩罚方式
  2. 剁手谢罪 —— 古代表示深切悔恨的行为(今多用于网络调侃)
  3. 剁骨为薪 —— 比喻极端困苦下的牺牲
  4. 剁指明志 —— 表示决心或忠诚
  5. 一刀剁断 —— 比喻彻底决裂
  6. 剁尾巴狗 —— 比喻欺软怕硬之人
  7. 剁砧板上的肉 —— 比喻任人宰割
  8. 剁了头还热血 —— 形容英勇不屈
  9. 剁肉不嫌碎 —— 强调做事细致认真
  10. 剁柴不误工 —— 比喻准备工作要充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表达大多非固定成语,而是民间流传的比喻性短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情感张力。

“剁”字组词精选(20个常用词汇)

以下是基于现代汉语使用频率整理的“剁”字相关词语列表:

  1. 剁肉
  2. 剁馅
  3. 剁碎
  4. 剁刀
  5. 剁排骨
  6. 剁鸡块
  7. 剁椒
  8. 剁鱼
  9. 剁白菜
  10. 剁蒜
  11. 剁 Steak(英文借译)
  12. 剁斧
  13. 剁板
  14. 剁剁响
  15. 剁脚
  16. 剁搭
  17. 剁手族(网络语)
  18. 剁价(方言,砍价)
  19. 剁鲊(古语,骂人)
  20. 剁柳条

其中,“剁椒”“剁椒鱼头”已成为湘菜代表性词汇;“剁手族”则是电商平台兴起后产生的新型网络热词,形容冲动消费后欲“剁手”悔恨的心理状态,体现了语言的时代演进特征。

文章总结

”是一个充满力量感的汉字,承载着切割、破坏、决断等多种意象。它既是厨房里日常操作的动作符号,也是文学作品中情绪爆发的语言载体。从杜甫笔下的“飞碎雪”到《水浒传》中的“剁做七八段”,“剁”贯穿于生活的细腻与历史的壮烈之间。

尽管其五行属“火”,象征热情与行动力,但由于语义偏激、形象刚烈,不适合作为常规人名使用。然而,在特定文化语境下,如餐饮品牌、武术称号、艺术创作等领域,“剁”字反而能凸显个性与气势。

通过对其音、形、义、用的全面解析,我们不仅理解了一个汉字的技术信息,更窥见了中华文化中对“力”与“技”、“生”与“杀”的辩证认知。一字一世界,“剁”虽小,却锋芒毕露,掷地有声。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