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讟字的含义解析,讟字组词典故,讟字诗词解读

讟字的含义解析,讟字组词典故,讟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39 更新日期: 2025-09-10 05:50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文化深度的文字体系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信仰与历史。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独特的意义与构造之美,不仅体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也反映了汉语语言的文化内涵。汉字的读音、结构、意义,乃至在姓名中的使用,都蕴含着深远的寓意和象征。

“讟”字读作“dú”,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拼音为“dú”,总笔画为9画,部首为“言”字旁。从其结构来看,“讟”由两个“言”字组合而成,寓意“众言”之意,象征着来自众人的言语表达,往往带有负面情绪。《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痛怨也”,《广雅》释为“恶也”,《左传》等古籍中也多用于表示“诽谤”、“怨言”等负面语言行为。

在五行属性方面,“讟”字由于偏旁为“言”,属于金类,五行属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代表刚强、坚定,也与语言、表达密切相关。因此,“讟”字在起名时若使用得当,可能寓意着言辞犀利、思维清晰,但因其含义偏负面,通常不建议在名字中使用。

“讟”字在名字中的使用较为罕见,主要是由于其含义多与怨恨、诽谤等负面情绪相关。从字义上来看,“讟”字并不具备吉祥、美好之意,因此在传统命名文化中较少被采用。若将其用于名字中,应结合其他字以平衡其负面含义,使其表达出更具建设性的意义,例如“直言无讳”、“敢言之勇”等正向寓意。

《康熙字典》中对“讟”字的解释为:“《康熙字典》〈酉集上〉【言字部】頁1188第15,古文作‘㾄’。”其音韵为“徒谷切”或“杜谷切”,即“dú”。在古代文献中,“讟”常用于表示民众对统治者的怨言或批评,如《左传·昭元年》有“民无謗讟”,意思是百姓没有怨言。《前汉·五行志》中也有“怨讟动于民”的记载,意为百姓的怨愤情绪在民间兴起。由此可见,“讟”字在古代政治和社会语境中,往往用于描述社会舆论或民众情绪。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讟”字的解释多与怨恨、诽谤有关。《说文解字》称其为“痛怨也”,强调其情绪的强烈性;《徐锴曰》解释为“象众怨也,故从二言”,即象征众人共同的怨恨;《扬子·方言》中指出“讟、咎,谤也”,说明其与“诽谤”意义相近;而《郭注》则进一步解释“谤,言噂讟也”,表明“讟”是一种带有群体性的语言攻击行为。

在诗词内容中,“讟”字并不常见,但其含义在描述社会动荡、民怨沸腾的场景时,常被诗人用于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评或对统治者的不满。例如,在《左传》与《汉书》中,“讟”字常作为描写民众情绪的重要词汇,体现语言的力量和舆论的作用。

与“讟”相关的成语目前较为稀少,常见的有“怨讟”、“謗讟”等词组,表示百姓的怨恨和诽谤。成语接龙中,由于“讟”字较为生僻,通常不作为常用字出现,但可组成如“讟言不绝”、“讟议纷纷”等短语,形容怨言不断、议论纷纷的场景。

“讟”字的组词包括:讟言、讟语、讟议、讟词、讟言不绝、讟谤、讟怨、讟书、讟讼、讟声载道、讟声盈耳、讟议纷纷、怨讟、民讟、痛讟、群讟、众讟、诽讟、诟讟、谤讟等。这些词语多用于形容负面的言论环境,常用于文学或史书语境中,用以描述社会动荡、舆论纷争的情景。

综上所述,“讟”字是一个具有深刻语言学和文化意义的汉字,其含义主要集中在“怨恨”、“怨言”和“诽谤”三个方面。虽然其结构和音韵具有一定的美感,但由于其负面含义,通常不建议用于命名。了解“讟”字的本义和历史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汉字的文化内涵,也提醒我们在使用语言时应注重其情感色彩与社会影响。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