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猨字的含义解析,猨字组词典故,猨字诗词解读

猨字的含义解析,猨字组词典故,猨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47 更新日期: 2025-09-02 05:48


“猨”字作为汉字中较为少见的一个,其意义与用法具有独特性。从其本义、音韵、构形到引申义,都体现了中国文字深厚的语义背景和文化内涵。

“猨”字在《康熙字典》中有详细记载,其读音为“dònɡ”,笔画为7画,属“犬”部。在现代汉语中,该字已较少使用,但在古代文献中却有较多出现。根据字典释义,“猨”有两层含义:一是南方方言中对成年男子的称呼,常与“犵猨”搭配使用;二是古代用作“猿”的异体字,表示一种类似猴子的动物。由于字形与“猿”相近,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异体演变关系,因此“”字也常被视为“猿”的古字。

“猨”字用于人名时,较少见,但其含义却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味。由于“猨”在古代常与“猿”通假,而“猿”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灵性、自由与智慧,因此“猨”字在起名中可引申为聪明、灵动、有灵气之意。若用于男孩名字中,也可象征其性格刚健、活泼好动,寓意聪慧灵敏、富有活力。

从字形结构来看,“猨”字由“犬”与“袁”组成,“犬”表示其动物属性,而“袁”则表示读音或意义。据《康熙字典》记载,“猨”字因“援”省形,表明其擅长攀援,善于攀爬树木,行为灵活;另一种说法认为,“猿”性情安静缓慢,因此以“爰”为声旁,而“爰”有“缓”之意,这与“猨”在自然状态下的行动节奏相符。这种构字逻辑,也反映了古人对动物特性的细致观察和文字造字的智慧。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猨”字多有使用。《史记·李广传》中有“广为人长猨臂”,形容李广臂长,善射;《司马相如·子虚赋》中亦有“赤猨蠷蝚”,用来描写山林中的动物世界。此外,《后汉书·方术传》中提到“五禽之戏”,其中一式即为“猨”,表明古人将“猨”的动作模仿融入养生之术,认为其动作灵活、有益身体。

尽管“猨”字未直接出现在大量诗词中,但因其与“猿”相通,而“猿”在古诗词中常见,常用来渲染山林幽静、孤独愁绪或自然灵性。例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王维《山中》的“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坐看云起时,猿鸟共悠悠”,均借“猿”抒发情感。由此可推测,“”字虽不常见于诗词,但其意境与“猿”相近,可用于表达自然、灵性与超脱之感。

在成语方面,“”字较为少见于成语中,但若与“猿”字相关,则有较多成语可供参考,如“猿鸣鹤唳”“猿啼鹤怨”“猿猴献果”“猿鹤沙虫”等,这些成语大多与山林、灵性、哀怨或修行相关,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字组词方面,现代汉语中较少见,但结合古籍与方言,可列举以下词语供参考:子、人、犵、江、属、类、猴、臂、性、灵、音、啸、影、舞、形、态、声、姿、姿百态、猴献果。

综上所述,“”字作为一个古老而富有文化底蕴的汉字,虽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其在古籍、姓名文化、字形构造及象征意义上均有独特价值。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动物的细致观察,也反映了汉字构形与语音、意义之间的深刻联系。在起名或文化研究中,“”字仍具一定参考意义,值得进一步了解与探讨。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