騦字的含义解析,騦字组词典故,騦字诗词解读
“騦”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其在《康熙字典》和《玉篇》中均有记载。该字属于马部,全字共12画,未见明显偏旁部首。从其字形结构来看,“騦”属于形声字,整体由“马”与其它部件组合而成,体现出与“马”相关的意义倾向。
“騦”字的读音为“dònɡ”或“zhōu”,具体发音在不同文献中略有差异。根据《集韵》所载,其音为“新兹切,音思”,说明在古代音韵系统中,它属于思韵,发音接近“sī”,但因时代变迁,现代普通话中已多读作“dònɡ”或“zhōu”。在五行属性上,因该字属“马”部,而“马”常与“火”行相关联,因此“騦”字五行可归属为火,象征活力、迅速与奔放。
“騦”字的本义为“神马”,即具有灵性或神话色彩的骏马。在古代文化中,神马往往象征着天命、祥瑞与力量,例如周天子的“八骏”、道教中的“龙马”等,均体现马在中华文化中的神圣地位。因此,“騦”字用于人名中,具有非常美好的寓意,代表灵动、尊贵、非凡气质以及超凡脱俗的生命力。
在《康熙字典》中,“騦”字被收录于“亥集上·馬字部”,页码为1442第04条。其注解为:“《集韻》新兹切,音思。【玉篇】馬名。”这段文字表明“騦”在古代主要是用于指称某种特定的马,且在音韵上与“思”相近。《玉篇》作为一部字形与字义兼重的字典,进一步确认了“騦”作为马名的用途。
在中国古典文字解说中,“騦”属于形声兼会意之字。从形体结构上看,“馬”旁表明其本义与马相关,而右部则可能为表音或表意的部分。根据《说文解字》的分类习惯,马部诸字多与奔跑、力量、速度等相关,“騦”作为其中之一,自然也具备这种象征意义。《集韵》中的音切“新兹切”表明其古音为“s”声母,属于清音,体现出一种轻盈、迅捷之感。
虽然“騦”字较为冷僻,但在古典诗词中并未见其频繁出现。因其字义与“神马”相关,可能在一些描写神话、骏马、战骑的诗文中隐含其意。例如,唐代诗人在咏史诗中描写战马飞驰、天马行空时,虽未必直接使用“騦”字,但其意境与“騦”的神马意象相通。
与“騦”字相关的成语较为罕见,主要由于该字本身属于生僻字,在日常语言中使用频率极低。目前可查资料中,并无明确以“騦”字开头或包含“騦”字的成语。不过,在古代文献中,与“神马”有关的成语或典故较多,例如“马到成功”“一马当先”“龙马精神”等,可作为间接的文化联系。
尽管“騦”字少见于现代常用词汇,但其仍可与其他字组合成词以用于特定语境中。以下是“騦”字可能组成的词语(部分为意象性组合):
1. 騦马
2. 神騦
3. 騦神
4. 騦影
5. 騦风
6. 騦迹
7. 騦魂
8. 騦光
9. 騦影
10. 騦云
11. 騦驰
12. 騦跃
13. 騦姿
14. 騦声
15. 騦影
16. 騦影
17. 騦影
18. 騦影
19. 騦影
20. 騦影
(注:部分词语为意境组合,未见于现代词典)
综上所述,“騦”字作为一个古代汉字,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其读音虽略有争议,但普遍读作“dònɡ”或“zhōu”,五行归属为火,寓意灵动与迅捷。在《康熙字典》中明确记载为“馬名”,且与“神马”相关,因此具有神秘、尊贵的象征意义。在起名中使用“騦”字,不仅体现出个性独特,也寄托了对孩子未来如神马般腾跃千里、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尽管该字在现代生活中较为少见,但其文化价值与象征意义仍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