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冻字的含义解析,冻字组词典故,冻字诗词解读

冻字的含义解析,冻字组词典故,冻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44 更新日期: 2025-09-01 05:49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富表现力的文字体系之一,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传承。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通过汉字的构造、读音、字义,我们能够窥见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自然观念以及文化思维。

“冻”字的读音为 **dònɡ**,属于去声,属于 **火** 五行属性。从字形结构来看,“冻”字由“冫”偏旁与“东”声旁组合而成,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冫”代表冰或寒冷之意,而“东”则提示该字发音。因此,“冻”的本义是**结冰、凝结**,引申出**寒冷、受冻、冰冻**等多重含义。

“冻”字在姓名学中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命理学中,五行讲究平衡,若一个人的八字中缺乏火属性或需加强火的力量,“冻”字的五行属火正好可以起到补益作用。同时,“冻”字也常被理解为坚韧、沉稳的象征,因为冰冻虽然寒冷,但其本质是一种凝聚和坚固的力量,寓意人在逆境中能保持冷静与定力。

从字典的释义来看,“冻”字的含义极为丰富。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冻,仌也。”意思是冰冻。《礼记·月令》有言:“水始冰,地始冻。”说明“冻”不仅指自然现象中的冰冻状态,也用于形容人受寒、寒冷的感觉。此外,“冻”还可引申为“冻结”“冻土”“冻伤”等现代常用词,涵盖自然、生理、地理等多个层面。在诗词中,“冻”字常被用来描绘冬天的寒冷景象,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风掣红旗冻不翻”,形象地展现了严寒中旗帜被冻住的奇景。

在古代经典文献中,“冻”字多有出现。《说文解字》将其定义为“仌也”,即冰的意思。《风俗通》提到:“壮冰曰冻”,说明冻也代表厚冰之意。《管子》中有“夜冻寒”的记载,表明“冻”不仅是一种物理状态,也用于形容人的感受。而在《资治通鉴》中,出现了“人马冻死者相望”的悲壮场景,体现了“冻”在历史战争中的严酷影响。

在诗词文学中,“冻”字常见于描写冬景、寒意的篇章。如岑参笔下“风掣红旗冻不翻”,以冻住的红旗突出严寒的威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即使受冻也不忘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此外,毛泽东的《七律·冬云》也有“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的诗句,通过冻死苍蝇与傲雪红梅的对比,突出了坚韧不屈的精神。

“冻”字相关的成语也不少,常见如:
1. 冻手冻脚
2. 冻僵
3. 冻云
4. 冻雨
5. 冻土
6. 冻伤
7. 冻疮
8. 冻结
9. 冻僵
10. 冻坏
11. 冻裂
12. 冻馁
13. 冻肉
14. 冻豆腐
15. 冻梨
16. 冻糕
17. 冻伤
18. 冻笔
19. 冻浦
20. 冻柱

这些成语多用于形容寒冷的自然环境、人的感受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体现了“冻”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冻”字组词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现象、身体感受、食物、地理等多个方面。例如:
1. 冻结
2. 冻伤
3. 冻土
4. 冻雨
5. 冻疮
6. 冻僵
7. 冻云
8. 冻梨
9. 冻豆腐
10. 冻糕
11. 冻肉
12. 冻品
13. 冻干
14. 冻酒
15. 冻泉
16. 冻雪
17. 冻冰
18. 冻坏
19. 冻柱
20. 冻浦

这些词语不仅体现了“冻”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广泛使用,也展示了其与自然、生活、饮食、医学等多方面的联系。

综上所述,“冻”字不仅是一个形声字,承载着冰与寒冷的基本意义,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从古至今,“冻”字在文学、诗词、成语、日常用语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既描述了自然现象,也表达了人的生理与心理状态。通过“冻”字,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汉语文字的多义性与文化深度,体会到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智慧与审美情趣。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