耋字的含义解析,耋字组词典故,耋字诗词解读

中国文字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个字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与智慧。本文将围绕“耋”字进行详细解析,探讨其字义、读音、五行属性、起名意义、典籍解释、诗词引用、成语、组词等方面,以展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耋”字读作“dié”,五行属性为火。其结构为上下结构,部首为“聅”,总笔画为12画。字形上由“老”和“至”两部分组成,“老”表意,“至”表声,整体构成形声字。其本义是指年老,尤其指七八十岁的高龄,泛指老年时期。这一字义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如《说文解字》中解释:“年八十曰耄,七十曰耋”,《易经·离卦》中也有“大耋之嗟”的描述。
在起名中,“耋”字并不常见,因其含义偏向年老,多用于文学或典籍研究中。但在特定场合下,如希望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对长寿的祝愿,或用于学术、文化作品命名时,使用“耋”字则能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敬老之情。从五行角度分析,“耋”属火,适合五行喜火之人使用,寓意活力、热情、生命力旺盛。
根据《康熙字典》记载,“耋”属未集中《老字部》,页码为961第11,引《集韵》云:“耊,或作耋”。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年八十曰聎,字亦作耋。”说明“耋”与“耊”、“耄”同为表示高龄的汉字,常用于古文中表示长寿、尊敬长者之意。其用法在《易·离》《公羊传》《礼记》等经典中均有出现,体现了其在古汉语中的广泛使用与文化价值。
“耋”字虽未直接出现在大量诗词中,但与“耄”、“老”等字常被并用,表达对年高德劭者的尊敬。例如,在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中写到:“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虽未直接使用“耋”,但通过描写鬓发斑白、年华老去,间接体现了“耋”字所代表的年老意象。又如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也与“耋”字所承载的岁月积淀、智慧积累之意相通。
与“耋”相关的成语较少直接使用此字,但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较为丰富。例如“耆耋之年”即指七八十岁的高龄;“老当益壮”虽不直接使用“耋”字,但体现了年老而精神不衰的精神状态;“寿比南山”则常用来形容高寿之人,与“耋”字所表达的长寿之意相符;“鹤发童颜”形容老人虽年迈却精神焕发,也与“耋”字所象征的晚年风骨相呼应。
以下是“耋”字常见的组词:
1. 耋老
2. 耋年
3. 耋寿
4. 耆耋
5. 耋期
6. 耄耋
7. 耋耄
8. 高耋
9. 耄耋之年
10. 耋吏
11. 耋寿之人
12. 耋老之人
13. 聶耋
14. 耄耋老人
15. 耄耋之士
16. 耄耋长者
17. 耄耋之年
18. 耄耋高龄
19. 耄耋长寿
20. 耄耋之期
综上所述,“耋”字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字,其本义为年老,尤其指七八十岁的高龄,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它不仅是一个表示时间与年龄的符号,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崇敬智慧与经验的文化传统。通过对“耋”字的解读,我们不仅能了解其字义演变与文化意义,也能感受到中华汉字之美与文化之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