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趆字的含义解析,趆字组词典故,趆字诗词解读

趆字的含义解析,趆字组词典故,趆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7 更新日期: 2025-08-13 05:47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字体系之一,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从甲骨文到金文,从小篆到隶书,再到今天的简体字,每一个汉字的演变都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传承。“趆”字作为一个较为罕见的汉字,虽不常见于现代日常用语中,却在古代文献和人名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具有独特的语言学与文化价值。

“趆”字读音为“dī”,拼音标注为“d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主要用于古文或人名之中。从五行的角度来看,“趆”字偏旁为“走”,象征行走、行动,因此可归入五行属火之列,火象征着热情、动力和行动力,寓意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在起名学中,“趆”字因含有“快走”之意,常被赋予敏捷、迅速、果敢等正面寓意。古人取名讲究寓意吉祥、音律和谐,使用“趆”字取名,往往寄托了父母对孩子行动迅速、思维敏捷、做事雷厉风行的期望。此外,由于“趆”字也见于《明史》中的人物“华趆”,它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人物象征意义,可用于取名以表达对古代贤才的敬仰。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趆”字属于“酉集中·走字部”,页码为1216第16。其注音为“都奚切”、“都黎切”,合音为“低”;又见于“都计切”、“丁计切”、“典禮切”等音切,音分别为“帝”、“邸”,意指“趋”、“走貌”,即快速行走之意。《说文解字》称其为“趨也”,即奔跑、迅速前进之意;《玉篇》解释为“走貌”,形容行走之态;《篇海》中则提到其异体字为“𧺦”。可见,“趆”字在古代主要用于描述行动之迅速,是一种富有动感的字形。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趆”字的使用虽不多见,但其含义却颇具文化韵味。《说文解字》将其归入“走”部,意为“趋”,即快步走;《广韵》、《集韵》等韵书多次提及该字的不同音切,说明其在古代语音系统中有多重发音方式。其意始终围绕“走”展开,体现了汉字中以形表意、形音结合的特点。

“趆”字在诗词中并无广泛引用,因其较为冷僻,但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偶有使用。例如描写快马加鞭、疾行赴战的场景中,或许会以“趆”来形容人物的迅速前行,虽未见明确诗例,但其语义可用于增强文辞的动感与节奏。

与“趆”字相关的成语并不多见,主要是由于该字较为罕见,使用频率较低。但可以参考一些与“快走”、“行动迅速”相关的词语,如“趋之若鹜”、“疾走如风”等,虽不直接包含“趆”字,但语义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趆”字的组词应用也较为有限,但由于其含义为“快走”,可以从“走”部出发进行联想。例如:

1. 趆行
2. 趆步
3. 快趆
4. 疾趆
5. 趆影
6. 奔趆
7. 趆动
8. 趆态
9. 行趆
10. 趆速
11. 趆者
12. 趆马
13. 趆风
14. 趆光
15. 趆影
16. 趆尘
17. 趆声
18. 趆气
19. 趆影如风
20. 趆如飞燕

综上所述,“趆”字虽不常见于现代汉语中,但其在古代文献、人名及语言学研究中仍具有一定价值。它不仅承载了“快走”的动作意义,也体现了汉字中“走”部的动态美感与文化意蕴。用于人名时,可表达敏捷、迅速、进取之意,是一种具有历史深度与文化内涵的汉字选择。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