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字的含义解析,低字组词典故,低字诗词解读
中国文字的丰富与博大,不仅体现在其书写形式的多样性和演化过程的复杂性,也蕴含于每一个字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中。今天我们围绕“低”字展开深入探讨,从字义、字典解析、读音五行、起名意义、古典解说、诗词内容、相关成语、组词示例等多个角度,全面剖析这个看似平凡却寓意深刻的汉字。
“低”字,形声字,从“人”部,以“氐”为声符。《说文解字》中解释其本义为“下”,与“高”相对。其核心含义是指高度、程度、价值等方面低于常态或标准的状态。例如,“低”可表示地势较低,如“低洼”“低谷”;也可用于形容声音轻柔,如“低声”“低吟”;还可以表示地位、品德等方面的卑微,如“低贱”“低俗”。此外,在现代汉语中,“低”字也广泛用于科技、医学、经济等专业语境,例如“低血压”“低频”“低耗”“低档”等,显示了汉字的广泛适用性与语义延展性。
从《康熙字典》的记载来看,“低”字有“俛”“垂”的意思,强调向下、低头等动作状态。《广韵》将其读音定为“都黎切”,属底平声,与“高”字相对。例如《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低回,留之不能去”,表达了徘徊、流连之意;《谈薮》中借“黍熟头低”来比喻成熟后低头谦逊之意。《前汉·食货志》中也以“氐首昂给”来描绘人们低头求食的情景。这些文献中的使用,不仅丰富了“低”字的文化背景,也体现出汉字在古代典籍中的多重意义。
“低”字的读音为“dī”,五行属“火”。尽管在五行归属中看似与火不相关,但其含义中“低沉”“低声”等意象与火的温热、燃烧、活力等特征形成一种对照,寓意事物在能量不足或情绪低迷时的状态,因此归入“火”行,体现了古人对五行分类的深意。
“低”字在起名中并不常见,因其含义多与“低下”“卑微”相关,容易引起负面联想。但若搭配得当,也可表达谦逊、沉稳、含蓄之美。例如“低”与“峰”组合,可寓意低调而坚韧;与“鸣”组合,可象征含蓄而内敛。若用于女孩名字中,搭配如“低婉”“低柔”,可突出柔和之美;若用于男孩名字中,搭配如“低衡”“低达”,则可表达稳重与通达之意。不过,总体而言,由于“低”字的字义多偏向负面,因此在命名中较少单独使用,需搭配其他正面意义的字来调和。
在《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广韵》等古典文献中,“低”字的含义多围绕“下”“垂”“小”“弱”等方向展开。《说文解字》指出“低”为形声字,从“人”,“氐”声,其本义为“下”,与“高”相对。《广韵》《集韵》等则从语音角度对其进行了规范,将其归为“底平声”,读音为“dī”。《楚辞·九章》中“低佪夷犹,宿北姑兮”则展现了“低”字用于诗歌中时所营造出的徘徊、沉思的意境。
在古诗词中,“低”字频繁出现,常用于描写自然、情感、动作等。如《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形象地描绘了草原上风吹草动、牧民放牧的画面;《静夜思》中“低头思故乡”,则以低头这一动作传达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在《乐游园歌》中,“拂水低回舞袖翻”,“低回”一词展现了动作的柔和与情感的缠绵。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低”字在古典文学中的生动运用,也体现了其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之美。
与“低”字相关的成语也不在少数,常见如“低声下气”“低眉顺眼”“低三下四”“低声细语”“低首下心”“低人一等”“低谷时期”“低水位”“低声细语”等。这些成语大多带有谦卑、顺从、卑微、情绪低迷等含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负面情绪传递。例如“低声下气”形容说话恭顺、忍让;“低眉顺眼”则形容顺从、驯服;“低三下四”多用于形容人格卑贱、没有骨气之人。
“低”字的组词也非常丰富,既有用于描述自然现象的词汇,如“低谷”“低洼”“低云”“低压”“低潮”等;也有用于表达情绪和行为的词汇,如“低落”“低微”“低沉”“低眉”“低头”等;此外,还有用于形容品质、等级、经济状态等的词汇,如“低档”“低劣”“低能”“低收入”“低素质”等。以下为部分常见组词示例:
1. 低谷
2. 低洼
3. 低沉
4. 低落
5. 低声
6. 低头
7. 低矮
8. 低回
9. 低调
10. 低级
11. 低俗
12. 低档
13. 低劣
14. 低能
15. 低音
16. 低气
17. 低压
18. 低温
19. 低烧
20. 低眉
综上所述,“低”字虽然在传统意义上常用于表达“低于标准”“处于弱势”“情绪低迷”等含义,但其在文化、语言、情感表达中却具有不可忽视的多样性与艺术性。它既能描绘自然,也能抒发情感;既能描述行为,也能反映心理;既能用于口语,也能见于书面。正因如此,我们在使用“低”字时,应更加注重其语境和情感导向,从而发挥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丰富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