膙字的含义解析,膙字组词典故,膙字诗词解读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富哲理的文字体系之一,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膙”字作为其中一员,虽不常见,但其独特的形音义结构,仍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中国文字意义
汉字不仅是一种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每个汉字都凝聚了先人的智慧,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和历史。从甲骨文到楷书,再到现代简化字,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而“膙”字,虽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其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却不容忽视。
“膙”字读音和五行
“膙”字拼音为dì,音调为第四声,属于去声。从读音来看,它与“帝”“地”等字同音,带有庄重、稳重之意。至于五行归属,由于该字与“肉”部相关,而“肉”在五行中属土,因此可推断“膙”字亦与土属性相关。土象征着承载、孕育、稳定,因此在起名中若使用此字,往往寓意人性格沉稳、厚德载物。
“膙”字用来起名有什么意义
在姓名学中,用字讲究音、形、义的和谐统一。“膙”字发音坚定,字形结构平衡,意义虽较隐晦,但据古籍所载,多与筋骨强健、筋头有力相关。因此,若用于人名,或可寓意坚韧不拔、刚毅有力,象征着健康、强壮与毅力。在现代起名中,虽不常见,但若用于男孩名字,或可突显阳刚之气与内在力量。
“膙”字字典说明
《康熙字典》中,“膙”字收录于〈未集下〉【肉字部】,页码为992第25条。其解释为:“《廣韻》居兩切,《集韻》舉兩切,𠀤音繈。”说明其读音为dì(或通“繈”音),并进一步解释:“【廣韻】筋頭;【集韻】筋强也。”由此可见,“膙”字主要与“筋”有关,指筋头、筋强之义,属于与身体结构相关的字义范畴。在古汉语中,常用于形容筋骨强健、体魄有力。
“
从音韵学角度来看,“膙”字属于《廣韻》中的“居兩切”,即取“居”字的声母“j”和“兩”字的韵母“iang”,合成为“jiang”音。《集韻》中则为“舉兩切”,亦是类似发音。从字形构造来看,“膙”为形声字,以“月”为形旁(与肉有关),以“坒”为声旁,表示其发音。从意义上讲,其与“筋”相关,体现出古人对人体结构的细致观察与语言表达的精妙。
“
遗憾的是,“
和“
目前汉语中尚无明确以“
“
1. 脼胿
2. 筋头
3. 筋强
4. 强健
5. 健壮
6. 肌肉
7. 骨骼
8. 体魄
9. 力气
10. 筋骨
11. 强韧
12. 坚韧
13. 有力
14. 强壮
15. 身体
16. 健康
17. 肌肤
18. 身材
19. 健美
20. 体格
文章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