嶌字的含义解析,嶌字组词典故,嶌字诗词解读
中国文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与智慧,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独特的意义和深远的象征。“嶌”字虽然较为冷僻,但在古汉语中亦有其独特价值。以下将从多个角度深入解析“嶌”字的内涵及其在起名中的意义。
“嶌”字读音和五行
“嶌”字的拼音为 dǎo,属第四声。在汉字五行分类中,“嶌”字因与山、地势有关,通常被认为属土。五行属土的字多与大地、稳重、承载等特质相关,因此在命理起名中,属土的字往往用于补益五行中土气不足之人,象征踏实稳重、根基稳固。
“嶌”字用来起名有什么意义
“嶌”在古义中同“岛”,意为水中高地、陆地之孤岛,寓意独立、坚定与自立。将“嶌”字用于人名中,可寄寓孩子将来具备独立人格、不依附他人、有主见、能独当一面之意。此外,“嶌”字形体方正,结构清晰,也寓意为人处世稳重踏实、行事果断。
“嶌”字字典说明
根据字典记载,“嶌”为十画字,无明显偏旁部首。拼音为 dǎo,古义中与“岛”同用,意指水中或海上的陆地。《康熙字典》虽未详载“嶌”字独立条目,但可理解为“岛”的异体写法。在使用上,“嶌”多见于古代文献中,现代已较少使用,属于较生僻的汉字之一。
“嶌”字在中国古典解说
从古典文献来看,“岛”与“嶌”互通,皆指水中或海上的高地。《说文解字》虽未直接收录“嶌”字,但对“岛”字解释为“海中之山也”,即大海中的山地。由此推断,“嶌”字亦有类似含义,象征自然之中的孤立之地,寓意独立自主、自成一体。《集韵》等古籍中也提及“嶌”与“岛”通,可见其古义明确而稳定。
“嶌”定有什么诗词内容
“嶌”字较为冷僻,未见大量诗词直接使用。但在描绘岛屿、山岛等意象时,古诗中常使用“岛”字,如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虽未用“嶌”字,但意境相通。若以“嶌”入诗,可营造出清幽孤远、独立不群之感,增添文辞的古雅之风。
和“嶌”字相关的成语有哪些
由于“嶌”为古“岛”字,相关成语多以“岛”字为主。常见的成语如“岛瘦郊寒”(形容诗风清峭孤寒)、“海外奇谈”、“三岛十洲”等。虽无以“嶌”字开头的成语,但其意可通“岛”,故在成语中可间接体现。
“嶌”字组词
以下是“嶌”字相关的组词示例(均以“岛”字代指其意):
1. 海岛
2. 小岛
3. 孤岛
4. 珊瑚岛
5. 屿岛
6. 岛国
7. 太平岛
8. 曾母暗沙岛
9. 东岛
10. 西岛
11. 南岛
12. 北岛
13. 海岛渔村
14. 岛屿风光
15. 岛屿国家
16. 岛民
17. 岛屿文化
18. 岛国风情
19. 岛屿生态
20. 岛屿旅游
文章总结
“嶌”字虽不常见于现代汉语中,但其古义“岛”所蕴含的独立、自立之意,使其在起名中具有独特价值。读音为 dǎo,五行属土,象征稳固与承载。字义虽与“岛”通,但因其形体结构清晰,寓意深远,适合作为表达个性与品格的字眼。无论从古典文献还是现代起名角度来看,“嶌”字都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值得深入探讨与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