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悼字的含义解析,悼字组词典故,悼字诗词解读

悼字的含义解析,悼字组词典故,悼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8 更新日期: 2025-07-27 05:47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其形、音、义的结合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每一个汉字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思想的载体。今天我们来探讨“悼”字的来源、含义及其在文化中的多重应用。

“悼”字的含义

“悼”字是一个形声字,由部首“忄”和声旁“卓”组成,表示情感与发音的结合。其本义为“恐惧”,如《说文解字》所述:“悼,惧也。”在古代的楚地语言中,“悼”即表示“害怕”。如《国语·晋语》中“隐悼播越”与《周书·谥法》中“恐惧从处曰悼”等语,皆体现了其原初含义。

此外,“悼”后来也引申为“哀伤”或“悲痛”的情绪。例如《诗经》中“中心是悼”,即表达内心悲伤;《礼记·曲礼》有“七年曰悼”,表示对年幼者的怜爱;《周书·谥法》又释“年中早夭曰悼”,用以形容早逝之人。因此,“悼”不仅表达了对死亡的哀悼,也包含着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悼”字的读音与五行属性

“悼”的普通话拼音是“dào”,声调为第四声,读音清晰、有力。在五行属性中,“悼”属于“火”行。五行学说认为,“火”象征着热情、能量与变化,也暗示着情绪的强烈波动。这也与“悼”字所表达的情感状态——恐惧、哀痛、思念等——密切相关。

“悼”字用于起名的意义

尽管“悼”字在现代使用中多见于哀悼、悼念等语境,但在古代及一些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它也被用作人名。作为名字,“悼”往往象征着对生命短暂的感悟、对亲情的深切怀念,或表达父母对子女早夭的悲痛之情。

从姓名学角度看,“悼”作为名字,带有深刻的情感内涵,适合用于表达一种内敛而强烈的个性。然而,由于其语义偏向哀伤,现代人起名时较为谨慎。若用于名字,多用于纪念或表达对亲人的追思之情,较少用于新生儿命名。

“悼”字的字典解释

根据《说文解字》《广雅》《礼记》《诗经》《周书》《国语》《西京赋》《三国志》等古代文献的记载,“悼”字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

- **恐惧、害怕**:如“悼栗”“悼慑”等词,形容因惊惧而战栗。
- **哀伤、悲痛**:如“哀悼”“痛悼”“悲悼”等词,多用于对逝者的缅怀。
- **怜爱、同情**:如《礼记》中“七年曰悼”,指对年幼者的同情与宽容。
- **悼念、追思**:如“悼亡”“悼词”“悼文”等,是对已故之人的纪念与表达。
- **年幼者**:如“悼耄”“悼稚”,表示幼童与年幼之人。

“悼”字在中国古典文献中的解释

在中国古代的字书与典籍中,“悼”字被广泛引用:

- 《说文解字》解释为“惧也”,指出其最初含义为恐惧。
- 《广雅》进一步解释为“哀也”,表明其引申义为哀伤。
- 《礼记·曲礼》提出“七年曰悼”,说明对幼年者的特殊情感。
- 《诗经·卫风·氓》有“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表达内心悲凉。
- 《周书·谥法》中“中年早夭曰悼”,用作对英年早逝者的评价。
- 《国语·晋语》中有“隐悼播越”,描述战乱中的恐惧与流离。
- 《康熙字典》中还提到“悼”有怜爱、伤痛、惧怕等多重意思。

“悼”字相关的诗词内容

“悼”字在古代诗词中虽非常用字,但亦有若干典籍引用,如:

- 《诗经·桧风·羔裘》:“中心是悼。”
- 《诗经·邶风》:“中心是悼。”
- 《淮南子·修务训》:“墨子闻而悼之。”
- 《西京赋》:“怵悼栗而耸兢。”
- 《三国志》:“心栗手悼,书不成字。”

这些诗句均表达了内心的悲痛、惊惧或对亡者的思念。

“悼”字相关的成语

以“悼”字为核心的成语虽然不多,但都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如:

- **哀悼不已**:形容极度悲痛,难以停止。
- **痛悼**:深切地哀悼。
- **悲悼**:悲伤地悼念。
- **悼亡**:对亡妻的追念。
- **悼念**: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 **悼栗**:因恐惧而战栗。
- **悼慑**:因害怕而惊慌。
- **悼心失图**:内心悲痛,失去方向。
- **悼古伤今**:追忆古人往事,感叹今日时局。
- **悼情失所**:因哀伤而情感失衡。

“悼”字组词

以下是“悼”字常见的组词(共20个):

1. 悼念
2. 哀悼
3. 悼词
4. 悼亡
5. 悼文
6. 悼唁
7. 悼惜
8. 悼栗
9. 悼慑
10. 悼古
11. 悼伤
12. 悼惧
13. 悼丧
14. 悼情
15. 悼恩
16. 悼叹
17. 悼痛
18. 悼惜
19. 悼心
20. 悼思

这些词语涵盖了“悼”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主要用法,既有情感层面的表达,也有具体应用场景,如悼词、悼文等。

总结

“悼”字从最初的“恐惧”之意,逐渐演化为“哀伤”“悲痛”“怀念”等丰富的情感表达,是中国文化中对生命、情感与死亡深刻思考的体现。它不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情感的凝结。无论是用于文学表达,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对逝者的追思,“悼”字都承载着中国人对亲情、生命和情感的珍视与铭记。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