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卻字的含义解析,卻字组词典故,卻字诗词解读

卻字的含义解析,卻字组词典故,卻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5 更新日期: 2025-07-13 05:52

中国文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每一个汉字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工具,更是智慧与思想的结晶。它们以形、音、义三者结合的方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美和深刻的哲学内涵。“卻”字作为其中的一员,虽不常见于现代常用词汇中,但在古代文献与礼仪制度中却占据着特殊地位。

“卻”字读音为 **dān**,从其结构来看,笔画共为 10 画,偏旁部首未明确标注。在五行学说中,由于其发音和构形尚无明确归属,因此五行属性并不明显。然而这并未影响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意义。

“卻”用于人名中较为少见,但正因如此更具文化底蕴。根据《康熙字典》解释,“卻”原义指古代宗庙中安放神主的器具。这一释义显示出该字与祭祀、敬祖等传统礼制密切相关。将其用于人名,可寓意为人有礼、尊崇祖先、心怀敬畏之意,也可象征稳重、庄重之气质。

在《康熙字典》中,“卻”被收录于〈子集下〉【卩字部】页159第28条。字典引用了多个古籍对其进行了详细诠释,如《唐韵》:“去約切”,并指出其为入声字,读音短促有力。《说文解字》则称其意为“节欲也”,即克制欲望的意思,体现出儒家思想中对修身养性的重视。从字形构造上看,“卻”字由“卩”与“谷”组成,表示一种节制与内敛的态度。在后来的使用中,也引申出“止也”、“不受也”、“退也”等含义。如《孟子》中有“卻之为不恭”,意为推辞别人的好意是不礼貌的行为;《前汉·袁盎传》中提到“引卻愼夫人坐”,说明“卻”亦可用于描述动作上的退避或调整姿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虽然较少直接使用“卻”字作为诗意表达,但因其蕴含的礼制意味,在一些描写宗庙、祭祀、礼仪的诗文中偶有出现。例如在描述古代宫廷仪仗或宗教仪式时,会用到“卻”来形容祭器的摆放或人物的行礼姿态,如“啓會,卻于敦南”即为一例,表示将器物仰放在指定位置,体现庄重有序之意。

与“卻”相关的成语并不多见,但由于它在古代礼仪中的重要性,仍有一些包含此字的固定搭配流传下来。比如:
- 卻步而退
- 卻之不恭
- 避而不卻
- 前進後卻
- 逡巡而卻

这些成语多表达了退让、回避、拒绝之意,延续了“卻”字的基本语义。

以下是“卻”字的部分组词示例(共20个):
1. 卻步
2. 卻拒
3. 卻聘
4. 卻敵
5. 卻老
6. 卻病
7. 卻寒
8. 卻暑
9. 卻酒
10. 卻藥
11. 卻禮
12. 卻書
13. 卻席
14. 卻座
15. 卻拜
16. 卻議
17. 卻顧
18. 卻立
19. 卻視
20. 卻聞

综合来看,“卻”字不仅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的文字,也因其古雅庄重的意义而在起名中具有一定价值。无论是用于姓名、诗词还是典章制度的记录,它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礼节、尊重传统的精神风貌。虽然现代社会中它的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深入了解其内涵之后,我们会发现它依然是中华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