妉字的含义解析,妉字组词典故,妉字诗词解读
中国文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哲学思想。每一个汉字都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与生活的体验,它们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更是承载情感、道德、美学等多重意义的文化载体。“妉”字也不例外,它以独特的音形义结构,展现了汉字的魅力。
“妉”字读音为 dān,阴平声调,在拼音系统中发音清亮平稳。从五行学说来看,由于其发音属于开口音,且没有明确的部首偏旁作为五行归属的依据,因此该字在五行属性上并未有直接说明。但根据其发音及所含“乐”的释义,可以引申为属木或火的象征,寓意温暖、生机与喜悦。
“妉”字用于起名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其本义为“乐”,代表着快乐、喜悦与安宁,是非常适合用作名字中的吉祥字。古人常用此字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尤其适用于女性命名,可增添柔美与幸福的气质。取名中含有“妉”者,往往寄托了父母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喜乐、心怀欢喜的美好愿望。
《康熙字典》中对“妉”字有详细记载:“〈丑集下〉【女字部】頁256第05 【廣韻】丁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含切,𠀤音耽。”这说明它的古音与现代发音相近,均读作 dān。此外,《爾雅·釋詁》中解释:“妉,樂也。”意即“妉”表示快乐之意。该字原写作“媅”,后又演变出“湛愖”等形式,可见其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清晰。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妉”字虽不常见于日常使用,但在一些古代诗词和文集中仍有所体现。它常与“乐”、“欢”、“怡”等词相联,用来形容内心的喜悦之情。例如在古代乐府诗或赋文中,偶尔会出现此字,表达一种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状态。从说文解字的角度看,“妉”由“女”部构成,说明其最初可能与女性情感相关,后引申为泛指的欢乐情绪。
目前有关“妉”字的诗词作品较少,但在古典文献中依然能寻得一二。如古赋中曾写道:“琴瑟既鸣,嘉宾妉兮。”这里“妉”便表达了宾客因音乐而愉悦的心情。这种用法体现出该字在古代文学中的细腻情感表达能力。
至于与“妉”相关的成语,目前尚未见有固定成语使用该字。但在古代典籍中偶有出现其单字形式,多用于描述内心的情感状态。若要进行成语接龙,通常会以其读音为基础,如“妉→担→担惊受怕→怕风怯雨……”等方式延伸。
以下是“妉”字的组词示例(结合古义与现代理解):
1. 妉乐
2. 妉喜
3. 妉悦
4. 妉安
5. 妉福
6. 妉情
7. 妉志
8. 妉怀
9. 妉思
10. 妉笑
11. 妉歌
12. 妉舞
13. 妉意
14. 妉气
15. 妉韵
16. 妉语
17. 妉梦
18. 妉言
19. 妉色
20. 妉光
综合来看,“妉”字是一个充满正面情感色彩的文字,其主要含义为“乐”,体现了人们对幸福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起名中使用该字,不仅能赋予名字以温柔、喜悦的气息,更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对《康熙字典》及其他古典文献的解读,我们了解到该字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力。虽然目前未见有大量包含该字的成语或诗词流传,但它在古文中的存在仍然彰显了其独特价值。掌握这样的汉字,不仅是学习语言的过程,更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