殚字的含义解析,殚字组词典故,殚字诗词解读
中国文字承载着千年的文明与智慧,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殚”字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单字,更是一个在现代起名中被广泛讨论的字。本文将从“殚”字的基本含义、读音与五行属性、用于起名的意义、字典解释、古典解读、诗词引用、相关成语、组词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汉字的魅力。
“殚”字读作 **dān**,其本义为“用尽、竭尽”。从形声结构来看,“殚”字由“歹”作为部首,表示与死亡、损害等相关;而“单”则作为声旁,指示其发音。《说文解字》中记载:“殚,极尽也”,强调的是将某事物做到极致,毫无保留的状态。该字在古籍中常出现于描述人物意志坚定、用尽全力、穷尽才智等情境之中。
在五行属性方面,“殚”字属于 **火** 行。按照中国传统命理学说,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对起名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使用“殚”字进行姓名命名时,应结合个人八字进行综合考量,确保五行平衡,达到调和命运的目的。
“殚”字用于起名时,通常寓意着一个人具备持之以恒、全力以赴的精神品质。名字中若含有“殚”字,象征着孩子将来在学习、工作或人生道路上能够不懈努力、精益求精,不轻易放弃。这种精神力量对于塑造一个坚强、自律、富有责任感的人格特质具有积极意义。
在字典中的详细解释中,“殚”字不仅指“竭尽、用尽”,还可引申为“灭绝、消除”,甚至在古代文献中也有通假为“惮”(畏惧)或“瘅”(疾病)的情况。例如《左传》中有“单(殚)毙其死”的记载,意为使其彻底灭亡;又如《淮南子·览冥》中提到“斩艾百姓,殚尽大半”,形容百姓遭受重大灾难。这些不同层面的释义,展示了“殚”字在语言运用中的多样性。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殚”字频繁出现,尤其是在汉赋、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中,其意境深远、情感浓烈。例如张衡《西京赋》中写道:“殚所未见”,形容奇景异物无所不包;《吕氏春秋》中“相为殚智竭力”,表达合作共进、全力以赴的决心;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则通过现实主义手法揭示民生疾苦。这些经典的用法,使“殚”字成为古代文人笔下极具表现力的一个词汇。
在历代诗词中,“殚”字也常被用来表达人物的极端情绪或状态。例如唐代白居易《策林一》中写道:“殚思极虑,以尽微臣献言之道乎”,表达了忠臣竭尽所能辅佐君王的情怀;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中有“不可殚言”,说明情势复杂难以言表;《楚辞·忧苦》中“犹未殚于《九章》”,则借屈原的作品来抒发未尽之意。这些诗词作品中“殚”字的使用,既体现了汉字的美感,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围绕“殚”字,衍生出不少成语,其中最常见的是“殚精竭虑”、“殚心竭力”、“殚见洽闻”、“殚思极虑”等。这些成语多用于形容人费尽心思、耗尽精力去完成某项任务或追求某个目标,展现出一种高度投入的精神状态。例如“殚精竭虑”意为耗尽全部精力思考谋划,常用以形容治学、从政者的用心良苦;“殚见洽闻”则是形容见闻广博,知识渊博。
“殚”字在组词方面也颇具特色,以下列举20个常见的词语供参考:
1. 殚竭
2. 殚力
3. 殚心
4. 殚精
5. 殚虑
6. 殚财
7. 殚神
8. 殚形
9. 殚残
10. 殚闷
11. 殚思
12. 殚见
13. 殚闻
14. 殚诚
15. 殚志
16. 殚意
17. 殚谋
18. 殚辞
19. 殚恶
20. 殚杀
综上所述,“殚”字不仅是一个在语义上具有丰富层次的汉字,同时也是一种象征奋斗、专注与奉献的精神符号。无论是用于文学创作,还是作为起名用字,它都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全力以赴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殚”字的深入剖析,我们不仅能更加理解中国文字之美,也能从中汲取激励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