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瓭字的含义解析,瓭字组词典故,瓭字诗词解读

瓭字的含义解析,瓭字组词典故,瓭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26 更新日期: 2025-07-09 05:50

中国文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更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思想。通过深入解析某个汉字的音、形、义以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瓭”作为一个较为冷僻但意义独特的汉字,值得我们去探究。

“瓭”字读音和五行

“瓭”字的现代普通话读音为 dǎn,属于第四声,发音短促有力。从汉语拼音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单韵母音节,拼写为 dān,但在《康熙字典》中提及有多个反切读法,如“都感切”、“持林切”、“都含切”,分别对应不同的古代发音方式。关于其五行属性,因该字偏旁部首为“瓦”,属土类器物,因此可归属于五行之“土”,象征稳定、厚重之意。

“瓭”字用来起名有什么意义

在命名学中,选字讲究音、形、义俱佳,并且尽量避免生僻字。然而,“瓭”虽不常见,却因其特殊的含义而具有独特的命名价值。此字意为陶制容器、小罂、瓦属,寓意包容、容纳、质朴与坚韧。用于人名时,可引申为有容量、能承载重任之人;亦可体现家族传承与乡土情怀,带有古风韵味,适合作为个性化的取名用字。

“瓭”字字典说明

根据《康熙字典》〈午集上〉【瓦字部】第748页第16条记载,“瓭”原为方言词汇,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含义与读音:

- 【廣韻】【集韻】皆注音為“都感切”,讀作“黕”;
- 《博雅》释为“甁也”,即一种瓶状容器;
- 又称“瓦属”,说明其材质为陶土烧制;
- 【揚子·方言】中指出:“甖,靈桂之郊謂之㼚。其小者謂之瓭。”表明“瓭”是对小“甖”的称呼;
- 【釋文】又将其读音分为“都感反”与“沈”两种;
- 最后还有一种读音为“耽”,指大“甖”,可盛一石粮食。

综上所述,“瓭”不仅是一种具体实物的名称,也在古代文献中被赋予了地域性和功能性的区分。

“瓭”字在中国古典解说

《说文解字》虽未收录此字,但从《扬子·方言》来看,“瓭”作为南方方言词,体现了南北文化差异。《集韵》则对“瓭”的多音现象进行了整理,使其在语言系统中有一定的规范性。从造字法角度分析,“瓭”为形声字,以“瓦”为形旁,表意其材质或用途;以“冉”或“沈”等为声旁,提示其读音。这反映出汉字构造规律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瓭”定有什么诗词内容

目前尚无明确的历史文献中出现以“瓭”入诗的例子,但由于其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如储粮、储水等),可作为象征朴素生活或民间风俗的意象。若用于创作现代诗词,可用其描绘田园风光、乡野器物之美,或隐喻人生如陶器般历经火炼方成器。

与“瓭”相关的成语有哪些

由于“瓭”本身并非常用字,成语中较少直接使用该字。以下是可能与“瓭”概念相近的一些成语供参考:
1. 瓮中捉鳖
2. 安然无恙(瓦器坚固)
3. 不堪一击(瓦器易碎)
4. 破镜难圆(陶器破碎不易复原)
5. 积厚流光(瓦器承载时间)
6. 满载而归(与容器有关)
7. 包容万象
8. 博大精深(比喻心胸广阔)
9. 虚怀若谷(形容胸怀宽广)
10. 海纳百川
11. 集思广益
12. 大肚能容
13. 以德报怨
14. 器宇轩昂
15. 承前启后
16. 继往开来
17. 中流砥柱
18. 肩负重任
19. 功德圆满
20. 后来居上

这些成语虽然并未直接包含“瓭”字,但与其“容器”、“瓦器”、“承载”之意存在间接联系。

“瓭”字组词

以下是以“瓭”为基础构成的词语列表,便于理解和使用该字:
1. 瓭器
2. 小瓭
3. 陶瓭
4. 瓭罐
5. 瓭瓶
6. 瓭瓮
7. 瓭器皿
8. 瓭具
9. 瓭陶
10. 瓭瓦
11. 瓭属
12. 瓭彝
13. 瓭藏
14. 瓭中
15. 瓭口
16. 瓭盖
17. 瓭耳
18. 瓭身
19. 瓭腹
20. 瓭底

这些词语多围绕“瓭”的物理形态与用途展开,有助于扩展其应用场景。

文章总结

“瓭”是一个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汉字,虽然在现代生活中已不多见,但它所代表的生活器具、民俗风情以及精神寓意依然值得关注。无论是从起名的角度出发,还是从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方向切入,它都展现出中华文化的丰富层次与独特魅力。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读者能对“瓭”这个字有更全面的认识,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更加珍惜和传承汉字文化。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