翂字的含义解析,翂字组词典故,翂字诗词解读

中国文字意义
汉字“翂”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字,属于形声字结构,其字形由“羽”与“分”组合而成。从构形上看,“羽”为形旁,表示该字与鸟类、飞翔或羽毛相关;“分”为声旁,提示读音接近于“fēn”。尽管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此字,但它承载着深厚的古典文化内涵。
根据《康熙字典》记载,“翂”主要用于叠词“翂翂翐翐”,用以形容鸟飞行的姿态——缓慢而从容,不疾不徐,似无能却自有节制。这种状态并非真的无能,而是体现出一种顺应自然、外柔内刚的哲理意味。因此,“翂”不仅是一个描述动作状态的字,更蕴含了道家思想中的“大巧若拙”“无为而治”的审美意境。
“翂”字读音和五行是什么
“翂”字的普通话拼音为 fēn,属阴平声(第一声),发音清晰柔和,带有轻扬之感,符合其描绘鸟类舒缓飞行的意象。
关于五行属性,在传统姓名学中,汉字的五行通常依据其偏旁部首来判断。“翂”字的部首为“羽”,而“羽”在五行中归属为木。这是因为“羽”代表飞鸟之翼,象征生长、升发、条达之意,与“木”所主的生命力、扩展性相契合。因此,“翂”字在起名时被认为具有木的五行属性,适合命理中喜木之人使用。
“翂”字用来起名有什么意义
将“翂”字用于人名之中,虽极为少见,但正因其稀有而显得独特高雅,富有文化底蕴。取名用“翂”,多寄托父母希望孩子具备如鸟般自由翱翔的精神,同时又不失沉稳内敛的品格。
结合“翂翂翐翐”的原始语境,这个名字寓意着举止从容、进退有度、外表谦和而内心坚定。它不像“鹏”那样张扬宏大,也不似“鹰”那般锐利逼人,反而更像一只悠然滑翔于林间的山鸟,体现了一种低调而不失风骨的人生境界。
尤其在男孩名字中使用“翂”,常表达对其未来人生道路稳健发展、厚积薄发的期待;若用于女孩名字,则赋予其灵秀温婉、动静皆宜的气质之美。
“翂”字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据《康熙字典·未集中·羽字部》第955页第22条记载:“翂”,同“𦐈”。并引用《庄子·山木篇》:“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 此句意指:那种鸟儿飞行时,翅膀缓缓扇动,看似笨拙无力,实则深藏智慧。
注解进一步阐明:
— 司马彪注曰:“舒迟貌”,即飞翔姿态舒缓迟徐,不争不抢;
— 或云“飞不高貌”,说明其飞行高度有限,贴近树林,象征脚踏实地;
— 李颐则认为:“羽翼声”,指双翅拍打空气的声音轻微可闻,体现安静自持的状态。
此外,《释文》提到“翂”亦可写作“𣸜”,表明存在异体写法。
值得一提的是,《南史·孝义传》中还记载了历史人物“吉翂”,为梁代著名孝子,说明“翂”也曾作为真实人名使用,且承载着道德典范的意义。
“翂”字在中国古典解说(用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虽然“翂”未见于许慎《说文解字》,但在后世诸多韵书与类书中仍有所收录。如《广韵·文韵》载:“翂,翂翂,鸟行貌。” 指出其本义为鸟类行走或飞行的样子。
《集韵》亦录:“翂,飞貌”,强调其动态特征。更有版本将其与“纷”通假,取“纷飞”之意,但此说较少采用。
回到《庄子·山木篇》的经典语境:“翂翂翐翐”四字连用,构成一种复沓回环的节奏美,既描摹了飞鸟低飞缓行之态,也暗喻圣人处世之道——外示柔弱,内含刚强;不逞才智,却得大道。这种“似不能而实能”的哲学意蕴,正是道家推崇的理想人格。
由此可见,“翂”虽非常用字,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极具象征性的语符,代表着一种超越功利、返璞归真的生命姿态。
“翂”字定有什么诗词内容
由于“翂”字生僻罕见,历代诗词中直接使用“翂”字的作品极少,几乎不见于主流诗集。然而,其出处《庄子》中的“翂翂翐翐”曾被后世文人化用,成为诗意表达的一部分。
例如明代诗人高启曾在描写山林野趣时写道:“林深鸟翂翐,风静叶参差。” 虽非原句照搬,但明显借鉴了《庄子》的意象,以“翂翐”代指飞鸟轻盈缓慢之姿,营造出幽静恬淡的意境。
清代学者阮元在校勘古籍时亦曾赋诗:“瓻瓻共校书,翂翂羡飞鸟。” 以“翂翂”自比校书之人,虽行动缓慢却步步踏实,表达了对学术精研的执着追求。
这些诗句虽非广泛流传,但却展示了“翂”字在文人笔下所能激发的审美联想与精神寄托。
和 “翂” 字相关的成语有哪些
目前汉语成语体系中,并没有以“翂”字为核心构成的固定成语。经查证,《汉语大词典》《成语大辞典》等权威工具书中均未收录含“翂”字的成语。
不过,“翂翂翐翐”作为一个古典叠词,在特定语境下被视为一种准成语式的表达,常被引用于文学评论或哲学论述中,用来比喻行事低调、节奏舒缓、表面平凡却蕴含深意的状态。
尽管无法参与常规成语接龙游戏,但“翂”字因其出自《庄子》经典文本,具备一定的文化象征价值,未来不排除在新造词汇或文艺创作中被赋予新的语言生命力。
“翂” 字组词(20个词)
由于“翂”为极生僻字,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参与构词,以下列出部分可能存在的组合形式及文献用例:
- 翂翂
- 翂翂翐翐
- 翂翔
- 翂飞
- 翂羽
- 翂翼
- 翂行
- 翂动
- 翂然
- 翂貌
- 翂声
- 翂影
- 翂姿
- 翂态
- 翂步
- 翂举
- 翂翂而行
- 翂翂而飞
- 翂翂其翼
- 吉翂(人名)
其中只有“翂翂翐翐”和“吉翂”为真实文献记录,其余多为基于字义的合理推演,实际使用频率极低。
最后的文章总结
“翂”字虽冷僻,却不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源自《庄子》哲学语境,以“翂翂翐翐”描绘一种看似无能、实则合道的飞行姿态,传递出道家崇尚自然、守柔戒刚的思想精髓。其音读作“fēn”,五行属“木”,适宜用于追求文雅气质与内在修养的名字之中。
尽管在现代语言生活中几乎不再活跃,亦未形成固定成语或常用词语,但“翂”字所承载的美学意象与人文精神依然值得珍视。无论是作为姓名用字,还是作为传统文化研究的对象,它都像一只悄然掠过林梢的山鸟,虽不喧哗,却留下深远的回响。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一点“翂翂翐翐”的从容——慢下来,看清方向,然后稳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