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字的含义解析,飞字组词典故,飞字诗词解读

中国文字意义
“飞”字,读作 fēi,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其小篆字形下部像展开的双翼,上部像鸟首,整体形象地描绘出一只展翅高飞的鸟类,生动传达了“飞翔”的本义。《说文解字》中解释:“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说明“飞”最初的含义就是指鸟类在空中振翅飞行的动作。
从自然界的飞鸟到人类对速度、高度与自由的向往,“飞”字的意义不断拓展。它不仅限于生物的飞翔行为,还引申为物体在空中飘扬、快速移动、迅速传播等动态过程。例如“火箭起飞”、“大雪纷飞”,都是“飞”字引申义的体现。
更进一步,“飞”还承载着丰富的哲学与文化意蕴。它可以象征突破束缚、追求理想的精神状态,如“飞黄腾达”寓意事业腾飞;也可以表达超脱尘世、升仙成道的宗教意境,如“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同时,“飞”也有负面含义,如“流言蜚语”、“飞来横祸”,表示无端而至、突如其来的事物。
总之,“飞”是一个动静结合、形神兼备的汉字,既描绘了具体的物理运动,又蕴含了抽象的情感与哲理,是中国语言文化中极具表现力的一个字。
“飞”字读音和五行属性
“飞”字的普通话拼音为 fēi,声调为第一声(阴平),发音清晰明亮,带有轻盈上升的感觉,与其“飞翔”、“迅疾”的语义相呼应。
在传统姓名学与五行理论中,“飞”字被归类为属水。这一归类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 字义关联:虽然“飞”本身与天空、风、气相关,看似应属木或金,但在五行配属中,水主流动、变化、迅捷,而“飞”所体现的速度感、流动性与“水”的特性高度契合。
- 音韵分析:在古音系统中,“飞”属于微部,其发音柔和流转,类似水流之态,因此被划入水行。
- 文化象征:古人常以“龙腾虎跃”、“鱼跃鸢飞”来形容生机勃勃之景,“飞”与“跃”常并提,而“跃”多与水生动物相关,间接强化了“飞”与水的联系。
在起名时,若命理喜水,则使用“飞”字可增强运势;若忌水,则需谨慎搭配,以免五行失衡。总体而言,“飞”字五行属水,代表灵动、智慧、适应力强与不断进取的特质。
“飞”字在起名中的意义
在中文命名文化中,“飞”字是一个广受欢迎且寓意深远的名字用字,尤其常见于男性名字之中。其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内涵,使其成为父母寄托期望的重要载体。
首先,“飞”象征志向高远、奋发图强。取名为“飞”的人,往往被寄予厚望,希望其人生如雄鹰展翅,冲破云霄,实现理想抱负。如“腾飞”、“飞鸿”、“宇飞”等名字,皆表达了对事业成功、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
其次,“飞”寓意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在现代社会中,效率与速度至关重要,“飞”字恰能体现这种雷厉风行、果断干练的性格特征。例如“飞驰”、“飞跃”、“飞越”等组合,都传递出一种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精神风貌。
此外,“飞”也含有自由洒脱、超越凡俗的文化意味。它不仅指物理空间的上升,更象征精神境界的提升。如“飞升”、“飞遁”等词,暗含超然物外、不拘一格的人生态度,适合用于表达个性独立、思想开阔的命名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飞”字虽多为正面寓意,但也存在“飞来横祸”、“流言蜚语”等负面成语。因此在搭配用字时,应避免与“祸”、“灾”、“语”等字连用,以防产生不良联想。总体而言,“飞”是一个充满正能量、激励人心的起名字,适合作为核心字用于彰显志向与气魄。
“飞”字字典说明(详细解释)
根据《说文解字》及其他古典辞书,“飞”字的基本信息如下:
字形结构:独体字,部首为“飞”,总笔画3画,笔顺为折、撇、点(㇆丿丶)。其小篆形态下部为展开的翅膀,上部为鸟头,整体呈向上飞扬之势,极具动感。
基本释义:
① 鸟类或昆虫利用翅膀在空中活动,如“小鸟群飞”、“飞蛾扑火”。
② 泛指物体在空中飘扬或移动,如“彩云飞舞”、“火箭升空”。
③ 形容速度快,如“飞报”、“飞舟”。
④ 表示程度极高,如“刀子飞快”。
⑤ 指高悬于空中的建筑,如“飞桥”、“飞阁”。
⑥ 引申为无根据的言论,如“流言蜚语”。
⑦ 意外发生的灾祸,如“飞来横祸”。
古籍例证: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描绘自然美景中的飞鸟。
– “鸟倦飞而知还。”——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以飞鸟喻人,表达归隐之意。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借高飞之鸢反衬山水之美。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形容行军神速。
特殊用法:
– “飞”通“肥”(féi),表肌肉丰满,见于《后汉书·张衡传》:“文君为我端著兮,利飞遁以保名。”
– 在古代文献中,“六飞”指皇帝的车驾,因六匹马疾驰如飞而得名,如《汉书》载:“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
综上所述,“飞”字不仅本义明确,而且语义丰富,涵盖了自然现象、社会行为、心理状态等多个层面,是汉语中极具表现力与文化深度的一个字。
“飞”字在中国古典解说(文辞、集韵与说文解字)
在传统文字学体系中,“飞”字的来源与演变得到了系统的梳理与阐释。
《说文解字》曰:“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许慎将其归入“飛”部,指出其为象形字,描绘的是鸟儿振翅高飞的姿态。篆文“飛”字上方为鸟首,下方两翼伸展,中间短横代表身体,整体线条流畅,富有动感,充分体现了古人“仰观俯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造字智慧。
《广韵》与《集韵》注音:中古音为“甫微切”,属帮母微韵合口三等,对应现代普通话 fēi。其音清亮悠扬,与“飞翔”时气流掠过羽毛的声音相类,体现出音义相谐的特点。
《尔雅·释鸟》:“翥,举也。”郭璞注:“谓鼓翅而上。”此处“翥”即“飞”之古称,强调飞翔是一种主动向上的力量。《易经·乾卦》有“飞龙在天”,象征阳气盛极、君子得位,赋予“飞”以吉祥、尊贵的政治寓意。
《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女娲补天时,“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络黄云,前白螭,后奔蛇,左苍隼,右夏猪,招摇在前,蚩尤居后,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凤凰覆上,蛟龙承轩,天老奉辔,句芒御役,轩辕得之,以抚四方。”其中“飞黄腾踏”形容神马奔驰如飞,后演化为“飞黄腾达”,成为仕途得意的经典比喻。
由此可见,在古典语境中,“飞”不仅是物理动作的描述,更是天地运行、人事兴衰、精神升华的象征符号,深深植根于中国哲学与文学传统之中。
与“飞”字相关的诗词内容
“飞”字因其形象鲜明、意境开阔,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常用的动词之一,广泛出现在描写自然、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诗句中。
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此句以“飞”字勾勒出春日江边的生机盎然,白鹭翩跹起舞,与绚烂桃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水墨画卷。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茅飞渡江洒江郊”,一个“飞”字将屋顶草片被狂风卷走的瞬间刻画得惊心动魄,既写出风势之猛,又暗示诗人处境之艰难,极具画面感与感染力。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樯橹灰飞烟灭”,以“飞”字形容战船焚烧后灰烬四散的情景,配合“灭”字,营造出历史沧桑、英雄逝去的悲壮氛围,令人叹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一夜飞度镜湖月”,用“飞”字表现梦境中超凡脱俗的遨游体验,展现出诗人豪放不羁、神思飞扬的艺术气质。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鸟倦飞而知还”,以飞鸟喻人,表达厌倦官场、渴望归隐的心声。“飞”在此处既是实写,又是象征,深化了全诗的哲理意蕴。
这些诗句中的“飞”字,或轻盈、或迅猛、或悲壮、或超然,展现了汉字强大的表现力与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使“飞”成为中国诗歌意象库中的经典元素。
与“飞”字相关的成语有哪些
“飞”字参与构成的成语数量众多,涵盖褒义、中性与贬义,反映了该字在汉语表达中的丰富层次。
褒义成语:
– 飞黄腾达:比喻仕途顺利,迅速升迁。
– 鹏程万里(含“飞”意):形容前途远大。
– 龙腾虎跃:气势磅礴,充满活力。
– 一飞冲天:长期积蓄后突然取得巨大成就。
– 飞沙走石:形容风势猛烈,也可比喻声势浩大。
中性成语:
– 飞禽走兽:泛指各种动物。
– 飞檐走壁:形容武艺高强,身手敏捷。
– 飞针走线:形容缝纫技艺熟练快捷。
– 飞来飞去:形容来回快速移动。
– 流星飞陨:形容事物短暂而耀眼。
贬义成语:
– 飞短流长:指散布谣言,搬弄是非。
– 飞来横祸:意外降临的灾祸。
– 飞蛾投火:比喻自取灭亡。
– 飞扬跋扈:态度傲慢,专横放肆。
– 无翼而飞:消息不胫而走,多含贬义。
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也反映出“飞”字在不同语境下的多重象征意义——既可以是奋进的象征,也可能暗含失控与危险。
“飞”字组词(20个常用词汇)
“飞”字构词能力极强,以下列举20个常见词语,涵盖不同语义领域:
- 飞机 —— 空中交通工具
- 飞船 —— 宇宙航行器
- 飞行员 —— 驾驶飞机的人
- 飞行 —— 在空中航行
- 飞翔 —— 自由自在地飞
- 飞鸟 —— 会飞的鸟类
- 飞虫 —— 能飞行的昆虫
- 飞雪 —— 飘落的雪花
- 飞花 —— 随风飘舞的花瓣
- 飞絮 —— 柳絮随风飘扬
- 飞瀑 —— 从高处倾泻的瀑布
- 飞奔 —— 快速奔跑
- 飞驰 —— 高速行驶
- 飞腾 —— 迅速上升
- 飞跃 —— 突破性进步
- 飞涨 —— 价格急速上涨
- 飞报 —— 紧急快报
- 飞桥 —— 高架桥梁
- 飞楼 —— 高耸的楼阁
- 飞语 —— 无根据的传言
这些词语展示了“飞”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广泛应用,从自然现象到科技发展,从动作描写到抽象概念,无不体现其生命力与包容性。
文章总结
“飞”字虽仅三画,却蕴含无穷意象。它源于象形,描绘飞鸟展翅之姿;发展于语言,承载速度、高度与自由的象征;升华于文化,成为志向、命运与精神境界的隐喻。
无论是在《说文解字》中的形义解析,还是在唐诗宋词里的诗意呈现;无论是作为名字中寄托希望的字符,还是在成语中反映人性百态的语言结晶,“飞”都以其独特的魅力贯穿中华文明的脉络。
它提醒我们:人生当如飞鸟,不畏风雨,勇往直前;思想应似流云,自由翱翔,超越局限。同时也要警醒:飞得越高,越要稳重;传得越快,越要审慎。
一个“飞”字,既是自然的律动,也是心灵的呐喊,更是中华文化中永恒追求卓越与超越的精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