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姓名知识 / 锷字的含义解析,锷字组词典故,锷字诗词解读

锷字的含义解析,锷字组词典故,锷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姓名知识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6 更新日期: 2025-10-03 06:07

中国文字意义

“锷”字在汉字体系中属于形声字,从“钅”(即“金”部)表义,表明其与金属相关;右部“咢”表音,提示读音为“è”。本义指刀剑的刃部,即刀锋、剑锋之处。此字形象地传达出锐利、刚强之感,常用于形容兵器的锋芒所在。

在古代,武器不仅是战斗工具,也象征着权力与威严,“锷”作为兵器最锋利的部分,往往被赋予勇猛、果敢、刚毅的精神内涵。因此,“锷”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刀刃,更承载了文化与精神层面的意义。

“锷”字读音和五行属性

“锷”字的拼音为 è,属第四声,发音短促有力,与其所代表的锋利、果断之意相呼应。

从五行角度来看,“锷”字的部首为“钅”,即“金”部,故其五行属性为。在传统五行理论中,金主肃杀、收敛、刚健,象征坚韧不拔、决断果敢的品质。这也与“锷”作为刀剑之刃的功能高度契合——切割、破敌、无坚不摧。

因此,在姓名学或命理分析中,若命主喜用神为“金”,使用“锷”字起名可增强刚毅之气,提升意志力与行动力。

“锷”字用于起名的意义解析

将“锷”字用于人名之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与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由于“锷”代表着刀剑最锋利的部分,因此取名时多寄托以下几种寓意:

  • 锐意进取:如刀锋般锐利,象征思维敏捷、行动迅速,不甘平庸,勇于突破。
  • 刚正不阿:如同利刃直指人心,寓意为人正直、有原则、不屈服于权势。
  • 英勇果敢:体现军人气质或英雄风范,适合志向高远、有担当之人。
  • 才华外露:锋芒毕露虽有时含贬义,但在名字中更多表达的是才能卓越、不可掩盖的光芒。

值得注意的是,“锷”字较为少见于现代常用名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书卷气,适合作为男孩名字中的核心字,搭配如“文锷”“志锷”“承锷”等,既显阳刚之气,又不失文雅底蕴。

“锷”字字典详细解释

根据《汉语大字典》及古籍资料记载,“锷”字的基本信息如下:

项目 内容
汉字
繁体
部首 钅(金部)
笔画数 14
结构类型 左右结构
五笔编码 QKGK
郑码 PJBZ
Unicode U+9537
GB2312编码 EF C9
笔顺编号 31115251251115

释义明确指出:“锷,刀剑的刃。”并引南朝梁·吴均诗句:“莲花穿剑锷,秋月掩刀环。”说明该字早在六朝时期已广泛用于文学描写之中,用以刻画兵器之美与将士之威。

“锷”字在中国古典文献中的解说

在古代典籍中,“锷”字屡见于兵书、诗文与辞赋之中,体现了古人对兵器构造的细致观察以及对武德精神的推崇。

说文解字》虽未直接收录“锷”字,但其所属的“金”部多与金属器物相关,如“剑”“刃”“锋”等皆归此类。“咢”作为声旁,在《集韵》中有“五陌切”,音近“è”,符合今音。

广雅·释器》云:“刃谓之锷。”可见“锷”为“刃”的别称,专指刀剑前端最为锋利的部分。

此外,《楚辞·九章·国殇》中有“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虽未直言“锷”,但其所描绘的战士持剑赴死之景,正是“锷”所象征的忠勇与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

“锷”字相关的诗词内容

“锷”字因其独特的意象,常出现在描写战争、英雄、宝剑的诗词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句出自南朝诗人吴均:

“莲花穿剑锷,秋月掩刀环。”
——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

这句诗以“莲花”与“剑锷”并置,形成刚柔对比之美:莲花象征纯洁与柔美,而剑锷则代表杀伐与力量。二者交融,既展现了佩剑装饰之精美,也暗示了文武兼备的理想人格。

另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有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虽未出现“锷”字,但“吴钩”即弯刀,其刃处亦可谓“锷”,表达了少年从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与“锷”字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

与“锷”字相关的成语

虽然“锷”字本身并不常见于四字成语之中,但它作为“锋刃”的代称,参与构成或引申出若干含有类似意象的成语或短语:

  1. 唇枪舌剑:比喻言辞交锋激烈,其中“剑”隐含“锷”之意。
  2. 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剑已出鞘,锷光闪烁。
  3. 锋芒毕露:才华或锐气完全展现,如同利锷出鞘。
  4. 藏锋敛锷:比喻隐藏才能,不轻易显露,反义于“锋芒毕露”。
  5. 砥砺锋锷:磨砺刀剑之刃,引申为刻苦锻炼意志与能力。
  6. 寒光闪闪:形容刀剑之锷反射冷光,充满威慑力。
  7. 抽刀断水:虽不成事,然抽刀之际,锷光一闪,气势惊人。
  8. 削铁如泥:形容刀剑极其锋利,锷之威力可见一斑。
  9. 白虹贯日:传说刺客聂政刺韩王时,“白虹贯日”,其剑之锷精诚感天。
  10. 龙泉太阿:均为古代名剑,其锷必极锋利,象征尊贵与权威。

这些成语虽不一定直接包含“锷”字,但其意象与“锷”的本质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中华文化中关于“锐气”“勇气”“才气”的审美体系。

“锷”字组词(20个)

由于“锷”为较生僻字,现代汉语中独立构词较少,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以下是与“锷”相关的词语及其简要说明:

  1. 剑锷 —— 剑的刃部
  2. 刀锷 —— 刀的锋刃
  3. 锋锷 —— 锋芒与刃口,泛指锐利之处
  4. 金锷 —— 金属制成的刀刃,强调材质
  5. 霜锷 —— 形容刀刃如霜般洁白寒冷
  6. 寒锷 —— 冷光闪闪的刀锋
  7. 利锷 —— 锋利的刃
  8. 断锷 —— 折断的刀刃,喻失败或残缺
  9. 残锷 —— 残破的剑刃
  10. 双锷 —— 双刃武器,如双剑
  11. 锷影 —— 刀光剑影中的“锷”之倒影
  12. 锷光照人 —— 形容气势逼人
  13. 磨锷 —— 磨利刀刃,引申为准备战斗
  14. 出锷 —— 拔剑出鞘
  15. 藏锷 —— 收剑入鞘,比喻隐忍
  16. 锷纹 —— 刀刃上的纹理
  17. 古锷 —— 古代的刀刃,具历史感
  18. 青锷 —— 青色的剑刃,诗意化表达
  19. 血锷 —— 沾染鲜血的刀锋,战场景象
  20. 鸣锷 —— 剑鸣之声,象征觉醒或召唤

文章总结

“锷”字虽不常用,却蕴含深厚的文化意蕴。它不仅是刀剑之锋刃,更是刚毅、果敢、锐意进取精神的象征。从字形上看,左“钅”右“咢”,结构分明;从音韵上听,“è”音短促有力,契合其刚硬特质;从五行归属而言,属“金”,主肃杀与决断,适合用于增强命格中的刚性能量。

在命名应用中,“锷”字适合赋予男孩,寄寓其成为有胆识、有担当、才华横溢之人。尽管该字略显冷僻,但正因如此,反而彰显个性与文化底蕴。配合古典诗词中的意境,如“莲花穿剑锷”,更能体现刚柔并济之美。

综上所述,“锷”不仅是一个汉字,更是一种精神符号——它是沉默中的锋芒,是静默中的爆发,是中华武术文化与士人精神的缩影。读懂“锷”,便是读懂了一种不惧挑战、勇往直前的生命态度。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