珶字的含义解析,珶字组词典故,珶字诗词解读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智慧的文字体系之一。每一个汉字不仅是语言的载体,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价值。它们以象形、会意、形声、指事等多种方式构形,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蕴含着历史、哲学、道德与艺术的深层意义。今天我们来解读一个较为冷僻但又寓意美好的汉字——“珶”。
“珶”字的读音为 **dì**,在《康熙字典》中也有注音为“tí”的读音。从其构成来看,“珶”字属于**王部**,即“玉”旁,象征与玉石相关的事物或意义。在五行中,“珶”字属**金**,因为“王”旁与“玉”义相关,而“玉”在五行中属金,代表坚贞、纯净、高洁之意。
“珶”字用于人名中,寓意非常美好。根据字义解释,“珶”意为玉名,象征着高贵、纯洁与美好的品德。将“珶”用于名字中,寓意着孩子如玉般温润、美好,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不凡的气质。同时,“珶”字较为冷僻,具有独特性,在名字中使用可以避免重名,也体现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追求。
根据《康熙字典》中的记载,“珶”字属于**午集上·玉字部**,第732页第07行。其释义为:“【集韵】田黎切,音题。与瑅同。瑅瑭,玉名。” 又有注音为“大计切,音第”,意指佩玉。此外,《曹植·洛神赋》中曾出现“抗琼珶以和予兮”的句子,说明“珶”字早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已有使用,象征着高贵的玉饰与优雅的情操。
在中国古典文字学中,“珶”字属于形声字,由“王”为形旁,表示其意义范畴与玉相关;“弟”为声旁,表示其读音。在《说文解字》中虽未单独收录“珶”字,但与“瑅”、“瑭”等字有密切关联,均指玉的种类或玉器。古人以玉喻德,将“珶”字用作人名,亦有“如玉之德”的寓意。
“珶”字虽不常见于现代诗词中,但在古典文献中有一定记载。如前所述,《洛神赋》中的“抗琼珶以和予兮”,是形容佩戴着美玉与作者共舞的意境,表现出高雅与美好的象征。此句诗意盎然,展现了“珶”字所承载的文化意象。
与“珶”相关的成语较为稀少,主要是因为该字使用频率较低。常见的如“琼珶”出自《洛神赋》,意为美玉,也泛指珍贵之物。此外,还有“玉珶琳琅”等词,形容玉器繁多、光彩夺目。
以下是“珶”字的组词(共20个):
1. 珶玉
2. 玉珶
3. 珶器
4. 珶佩
5. 珶环
6. 珶珠
7. 珶佩
8. 珶璧
9. 珶琚
10. 珶琳
11. 珶瑶
12. 珶琼
13. 珶珰
14. 珶珰之声
15. 珶瑶之姿
16. 珶玉流光
17. 珶佩锵然
18. 珶环琳琅
19. 珶声悠扬
20. 珶玉之音
综上所述,“珶”字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其文化内涵与寓意却十分深远。它不仅代表了一种美玉的名称,更象征着高洁、尊贵与美好的品德。无论是作为名字还是文学中的意象,都具有独特的美感与价值。通过了解“珶”字的读音、释义、出处与用法,我们更能体会到中国文字所承载的文化魅力与历史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