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中和,妙用五行
??《滴天髓阐微》的“中和”篇全文只有一句话:“既识中和之正理,而于五行之妙,有全能焉。”在学习和实践八字命理的时候,我们经常用到中和,非常熟悉了。如:旺则抑之,衰则扶之。旺了,就削掉一点,衰了就扶助一下,似乎这个就是中和之道了。作为一个初学者,能够这样认识命理的“中和”,也就差不多了,乘风以前就是这么理解的。但作为更高层次的命理而言,这样认识就不够了,在进一步去精研命理和运势实践时就会遇到很多问题,理解不好,甚至发出“命理无凭”的感叹。
??
一、“中和”不是“平衡”。
乘风前期在乘风命理博客上发布了两篇关于中和的文章《中和乃命中之正理》、《欲识“中和”,先知“中”、“和”》后,有个朋友参于回复了,他的理解认为所谓中和,就是讲平衡的。这个朋友的理解,好像中和就是拿一个秤,来称一下八字,看看哪边轻,哪边重,然后重者轻之,轻者重之,把秤的两边平衡了即是中和了。乘风认为,他的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为什么呢,如果以秤来说,秤的平衡,一定需要一个支点,也就是需要一个中点。但是有了中点,那是中,不是和啊。接下来说,轻了的一边给其加重一点,重了的一边就减轻一点,这样秤的两边就平衡了,好像这就是和。乘风认为这样也是不对的。那么这位朋友错在哪里呢?因为他们没有照顾秤的两边的物件本身是有特点的,有的轻一点不紧要,有的重一点无所谓。另外,“中和”的中,他理解为中点了,并基于此认为一切因素要向这个中点靠拢,远离中点了,就得拉回来,拉回平衡点,拉回来的过程就成了“和”了。这样理解呢,沿用下去就会有很多问题。尤其会过分依赖对衰旺的判断与处理。有些朋友甚至认为应该为衰旺细化出量化的尺度或者标准,然而仔细考究,不同的天干各自衰旺的尺度或者标准是不一样的,又难以单一性的统一,如此则容易陷入混乱。
乘风举个例子,《穷通宝鉴》里面,说木生于春,“土多而损力,土薄则财丰”,这大意是说木生在初春,土要薄,不宜厚,土厚则会贫困,土薄才会富有。这是《穷通宝鉴》里面非常经典的句子。但是,如果我们用前面的这位朋友的秤要平衡的思想来理解这句话,那么就会出现错误了。木生初春,那是寅月,寅月是木值禄旺位,正是当令而旺,土只在长生,显然木旺土衰,身财一对比,那是身旺财衰,不平衡啊,不应该富有啊,若要富有,也一定要让土厚旺一点才是,身旺财也要旺才能富有。可是,《穷通宝鉴》却说“土多而损力,土薄则财丰”,是不是就矛盾了啊。
?
二、中和,不只是处理衰旺的。
《滴天髓阐微》的中和篇说:“既识中和之正理,而于五行之妙,有全能焉。”中和是用来指导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五行的,那么对于五行之妙,我们显然要有足够的把握,否则就不能正确的运用的。《滴天髓阐微》的地道篇说:“坤元合德机缄通,五气偏全定吉凶”。这里面有一层意思是说,五行之气各自有特点,偏全不一的,生克制化的用法也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先明五气各自的体性及其衰旺特点,而后方能组合运用以定吉凶。
前面提到的《穷通宝鉴》说的木生于春“土多而损力,土薄则财丰”,是不是一种“中和”呢?乘风说是的,是中和,因为这关系到五行之妙。《穷通宝鉴》说的木生于春“土多而损力,土薄则财丰”这句话,又是该如何考察与处理其衰旺、中和呢?
我们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木主生气,金主杀气,所以木金若各自得令,表现特点是不一样的。木旺于春,是生气很旺,金旺于秋那是杀气很旺,同样是旺,其气各有偏重,特点不同的。木生寅月,它是旺呢,但是旺在枝叶,空具其形,不比卯月之木气已坚。因为木性曲直向上,腾上,越旺则越是曲直向上,生气越往上积聚。木主生气,由丑月行入寅月,刚刚得势,这么一旺,一腾上,则生气聚于上,那么下面反而空乏了,根基也就虚了。当然,木生卯月、辰月又有区别的,这里就不对比了。木是需要托根在土上面的,托根用的是木的下端。前面说了,此时木之生气聚于上,其下已虚,根气不足,那么下面克土时力量也就不足了。所以,此时用以托木根的土,宜薄不宜厚。这才是《穷通宝鉴》说的木生于春“土多而损力,土薄则财丰”的道理。《滴天髓》的反局篇里面有一类,叫“夫健缘何又怕妻”,此例也应了此理呢。
在上面例子的剖析过程中,我们当然地论到了衰旺,但不只是简单认识到木在寅月旺,而是深入分析了木旺寅月的特点,而后针对其特点以求中和,将木与土的关系处理到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现在回头来看“身旺财衰”这句话,它是在讲五行吗?不是的,它没有考虑五行,只是在对比双方的衰旺程度、考量平衡不平衡。《素问》曰: “......五行者, 金木水火土, 更贵更贱, 以知生死, 以决成败。”不论五行只论“衰旺”、“平衡”,如何更贵贱,知生死,决成败呀。只有深明五行之特性,我们在算八字的时候,才能秉持中和,妙用五行。
??
三、刘伯温的提示。
刘伯温在注解《滴天髓》的中和篇时,讲到了四种情况,似乎非常矛盾。第一种情况,“到底中和,乃为至贵”。第二种情况,“取富贵不必于中也”。第三种情况,“取富贵而不必于和也”。第四种情况,“取富贵而不必于中且和也”。不少朋友会认为,要中和才能富贵的吧。可是刘伯温却说取富贵不必于中,不必于和,不必于中且和。怎么样,乱了吧?是刘伯温说错了吗,当然不是的。
晚清民国初,有被命理界称为“南袁北韦东乐吾”的三大命理高手,这“南袁”是指南方的袁树珊,著有《命理探源》;“北韦”是指北方的韦千里,著有《千里命稿》;“东乐吾”是指上海的徐乐吾,著有《滴天髓征义》,也为《穷通宝鉴》做过注解。三人中以“东乐吾”命理修为最高,他对《滴天髓》做过深入的研究、考证,他认为《滴天髓》虽托名京图所著,实际是刘伯温写的。如果真如其所见,那么刘伯温注解的自己写的书,自然是不会错的了。
刘伯温说的取富贵不必于中,不必于和,不必与中且和,那是有条件的。他说:“若当令之气数,或身弱而财官旺地,取富贵不必于中也;用神强,取富贵而不必于和也;偏其古怪,取富贵而不必于中且和也。”刘伯温当然知道这可能引起混乱,所以随后他自问自答:“何也?以天下之财官,止有此数,而天下之人材,惟此时为最多,皆尚于奇巧也”。
为什么刘伯温会有这样近视矛盾又混乱的说法?乘风认为,那是因为他在中和本身的概念里面打转,暂时没有结合到五行。中和只是个方法,是个度量,是个依归,是用来指导我们妙用五行的。刘伯温是在提醒我们,对于“中和为贵”,不可拘泥,不可执一,而是要理解而后活用五行。即以中和为体,以五行为用,要考虑五气偏全、性情各异,变化多端,奇巧繁杂。
如《滴天髓》在上卷的干支篇里论到戊土的特性:“戊土固重,既中且正”,论己土:“己土卑湿,中正蓄藏。”戊、己土本身就有即中且正的特点,而戊己之间又有“固重”与“卑湿”的区别,同属土,性情有别,用法自然各异了。又如,论庚金:“庚金带煞,刚健为最”,论辛金:“辛金软弱,温润而清”。庚辛就不像戊己土,没有了中且正的特性,而是同有了金的属性。虽然同属金,却又有“刚健”、“ 软弱”之别的。其余木火水三对天干,皆各有性情与特点的。正因有如此不同,所以刘伯温自答道:“天下之人材,惟此时为最多,皆尚于奇巧也”。
金木水火土五气偏全不一,甲乙丙丁等十干性情各异,虽同取中和之理,但用法并不一律。正因为如此,才有刘伯温的“不必于中”、“不必于和”、“不必与中且和”的提示了。
四、中和,命中之正理,用谋全局。
我们算八字,信息是怎么推断出来的,脑袋里面必须有一个鲜明的思路,不能似是而非,不能模棱两可。否则是实践中,事情断对了,由于不知其所以然,经验不足取。事情断错了,因为没有明确的思路,又不知道该怎么修正。这是我们学习提高命理的水平过程中容易遇到的,也是危害最大的问题。所以在这里,乘风要说,我们学习八字,应该是理在先。否则总结再多的断语与命例,也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往往是才总结出来的新断语,不得不被再总结出来新的断语推翻,由此陷入矛盾之中,增加了学习的困难与苦恼。只有我们有明确的、清晰的思路和尽可能系统的法则做指导,在运势实践中遇到问题,我们才可以正确、有效地修正再修正,才能让修正过的理论反复适用,日臻完善。
在众多的命理思想中,中和思想就是从总体上,从全面、系统的角度来指导我们的,所以最为需要把握。《滴天髓阐微》的中和篇说:“既识中和之正理,而于五行之妙,有全能焉。”它在提醒和告诉我们,对于命理要有全面的、系统的认识与把握,就必须“识中和之正理”。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只有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好命理,才能准确地、有效地、反复适用地推断个别的、具体的人生信息。
一位听过乘风关于“中和”讲座的朋友后来说,虽然此前自己从没有认真地学习过八字命理,通过听乘风的讲座,感觉自己对八字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那就是凡事要中和,在处理八字中的各种关系以及五行之变化时,都是要围绕中和来进行。乘风感到很高兴,这位朋友的确感受到了在命理的总体、全面之中,中和是命中之正理,是推命之依归。
五、先知五行,而后妙用。
就日主而言,是不是每一个天干的“中”都是一样的呢?丙火与丁火,它们的中是一样的吗?乘风说,不一样。如果你在算八字的时候,眼里只有财官印绶等十神,没有具体的丙、丁等十天干,那你是一定找不准中的。十个天干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它们的中各自不同的。我们常常见到一些人,在算八字的时候总说格局,诸如说伤官格,要用印绶制伤官;正财格,要用劫财帮身任财等等。乘风认为不对,因为他没有说清楚这个日主是什么,日主是丙还是丁,是甲还是癸?没有说,那肯定找不准中。如,《滴天髓》论丙火,“丙火猛烈,欺霜侮雪”,“能煅庚金,遇辛反怯”;论丁火:“丁火柔中,内性昭融,旺而不烈,衰而不穷”,“如遇嫡母,可秋可冬”。看看,两者性情各异,其“过”与“不及”,显然不能一概而论。前面文章说过了,所谓“中”,即“无过不及”,所谓“无过不及”,乃“无过”、 “无不及”之合称,此不累述。
为了说明五行之妙,下面乘风以丙火为例,解说解说。先来看看丙火的特点,《滴天髓》论丙火:“丙火猛烈,欺霜侮雪。能煅庚金,逢辛反怯。土众成慈,水猖显节。虎马犬乡,甲木若来,必当焚灭(一本作虎马犬乡,甲来成灭)。”
1、丙火猛烈。
丙火是什么特点?丙火很猛烈!刘伯温注解说:“火,阳精也,丙火灼阳之至,故猛烈”。五行之中,以木火为阳,金水为阴。阳之木火,又分阴阳,木为阳中之阴,火为阳中之阳。火又分阴阳,丁为阴火,丙为阳火。《滴天髓》的“天干”篇第一句话专门点了丙火,说:“五阳皆阳丙为最,五阴皆阴癸为至。”丙性猛烈,理源于此。
“五阳从气不从势,五阴从势无情义。”五阳不比五阴,见势虽大,若非无气,不会易弃身相从的。作为五阳之最的丙火,则更不易从。
2、欺霜侮雪。
霜是几时才有啊,秋天。秋天的丙火是旺还是衰啊?此时丙火不旺了,走向衰病,是弱的时候了,可它欺负霜。到了冬天,死绝之时,它还侮雪。任铁焦在注解《滴天髓》的衰旺篇时,有云:“冬日何尝不照万国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丙火是不那么容易弱的,即便失令,它也不轻易示弱,仍然保持其猛烈之性,甚至还欺负霜雪。所以,我们常常见到命理书中,讲到秋冬调侯解寒,常用丙火,就是丙火的上述特性决定的。霜雪者,水性之物。是指谁呢,壬还是癸?癸水!“癸水至弱,达于天津”,在天则为云雾,在地则为雨雪,入秋如霜,入冬如雪。“欺霜侮雪”者,言丙生秋冬失令,亦能欺侮癸水。癸水生秋冬,亦不足制丙,癸水遇丙,至弱之遇猛烈也。所以,任铁焦说:“癸水阴柔,逢丙火而涸干矣。”
3、能煅庚金,遇辛反怯。
庚金是什么金?“庚金带煞,刚健为最。”庚金刚阳,锐气易盛,旺时则顽,然丙火力能锻之,“能煅庚金”。辛金,是什么金?“辛金软弱,温润而清。”但是丙遇到辛金,反而害怕,“逢辛反怯”。庚辛本为丙火之财,但丙火面对二者时,表现出来的特点就不一样了。丙火之性猛烈,那庚金虽然刚健,力能煅之,到不奇怪。可辛金软弱,丙火逢之反而害怕,什么道理?因为丙火与辛,合而化水,反克丙火,任铁焦注说:“合柔顺而寓和平也。”在庚辛面前,我们是不是看到丙火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啊?那么,丙火遇到庚辛时,它的中,一样吗?不一样。所以,乘风在讲座中说:所谓中和之 “中”,绝非“中点”。上面的论述便是最好的证明。
4、土众成慈。
所谓“土众成慈”,土,丙火之子也。丙火如慈母,甚爱子,见戊己多,则倾力以生之。所以,丙火见土,最易贪生,贪生而忘用,其中又以己土为最。戊乃阳土,逢丙生易燥,燥则不易泄火。己土呢?“己土卑湿”,“ 火少火晦”,泄火厉害着呢。所以,任铁焦说:“己土卑湿之体,能收元阳之气;戊土高燥,见丙火而焦坼矣。”由此可见,同样用土泄火,戊己用法虽同,效果大异。深研命理者,安能不知此理?
5、水猖显节。
水,克丙,为丙之君,节制丙火。所谓“水猖显节”,指丙火遇水猖而显忠节之风。节者,忠节,忠臣之气节也。忠臣,不因君之无力而不受其节制,不因君之弱小而反戈相向。此处“水猖”之“水”是壬还是癸?《滴天髓》论壬水:“壬水通河,能泄金气,刚中之德,周流不滞。通根透癸,冲天奔地。化则有情,从则相济。”壬水,猖也。癸水呢,“癸水至弱,达于天津。”癸水至弱之性,若要“猖”,必要乘旺,旺方能猖。所以,丙火遇到壬水与旺癸,则能秉承忠臣气节,接受其节制。
6、虎马犬乡,甲来成灭。
火者,炎上之性。丙火,猛烈炎上。“虎马犬乡”,指支逢寅午戌三合。逢寅午戌三合火局,丙火更为猛烈,已然太“过”了,再遇甲木来生,“过”而极也,至焚至灭矣。为何怕甲木?因为“甲木参天”之性,烈火得参天之木相生,猛烈极矣。
六、持中和,用五行。
以前的文章,乘风有总结过,命理的中,乃命理之大本也,命理当持中,以中为度,以和达变,以中为依归。何谓“中”?无过不及也,即无过、无不及也。何谓 “和”?全者宜全,缺者宜缺,生者宜生,克者宜克也。何谓“中和”?结合五行特性,使之全缺生克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是谓中和。《滴天髓》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和乃命中之正理。那么,中和与五行的关系是什么?乘风认为,中和与五行,是体用的关系,以中和为体,以五行为用。运势当持中和,以中和为度,妙用五行以达变,以中和为依归。
前文乘风细数了丙火特性,以示意五气有偏全、十干有同异。下面试举命例,解析中和是如何指导命理的五行生克制化。
例一:乾隆皇帝造:
乾造:辛卯 丁酉 庚午 丙子
大运:丙申 乙未 癸巳 壬辰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天干庚辛丙丁,正配火炼秋金;地支子午卯酉,又配坎离震兑。支全四正,气贯八方,然五行无土,虽诞秋令,不作旺论。最喜子午逢冲,水克火,使午火不破酉金,足以辅主;更妙卯酉逢冲,金克木,则卯木不助午火,制伏得宜。卯酉为震兑,主仁义之真极;子午为坎离,宰天地之中气。且坎离得日月之正体,无消无灭,一润一暄,坐下端门,水火既济。所以八方宾服,四海攸同,金马朱鸢,并隶版图之内,白狼玄兔,咸归覆帱之中,天下熙宁也。
乘风先生评:《滴天髓》论庚金:“庚金带煞,刚健为最。得水而清,得火而锐”。此造日主庚金,生酉月,帝旺之时,煞气最盛,已成顽金。庚之煞气过矣,过则不中,不中则求中,以和达中。如何用“和”?生者宜生,克者宜克也。用火炼庚金,炼以成器,即克者宜克也。《论五行生克制化各有所喜所害例》云:“金旺得火,放成器皿”,此为克以成之,富贵之真机也。炼金之火,丙丁是也。丙火之性,“能煅庚金”,生秋冬而“欺霜侮雪”。丁火之性,“抱乙而孝”,逢乙木则克金,护卫母亲。丁火,“得时能铸千金铁,失时难熔一寸金”。此局有卯,丁火必然发力。丙火得丁火之助,通日支于午,夹攻庚金。庚金虽顽,炼之稍嫌过头。炼“过”头了,则不中,又需求中,需损火之力,损火必要水。时支有子水,子冲午,是克火,损火之力。如此,火力适当,则又和也。此局组合,顽金锻炼适当,即为中也,生克适当,则和也,中而且和。刘伯温云:“到底要中和,乃为至贵”,此局应之。
在此例的剖析中,乘风当然地论到了衰旺,并基于衰旺选取用神。但请注意,乘风不是在为衰旺取用神,而是在为庚金选取用事之神,为庚金之中和而损有余补不足。是用中和之正理为指导、依归,让命局中五行的生克制化,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符合中和之需要。
例二:乾造:丙辰 丁酉庚午 戊寅
大运: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此造杀逢生,官得禄,喜其秋金秉令,更妙辰土泄火生金,不失中和之象;尤喜运走北方水地。庚子运冲去官根,鹿鸣方宴饮,雁塔又题名;辛丑壬寅运,横琴而歌解愠,游刃而赋烹鲜。
乘风先生评:此造亦是庚金生酉月,顽金,过也,亦宜火炼,此谓克者宜克。丙丁带寅午,亦炼之过也。火炼之过,又不中了,则宜损火力,助金气。前造有子水冲午,损火之力,谓之“克者宜克”;此造无水制火,但妙有辰酉合,土生金,天干透戊土生庚金,干支土生金,“生者宜生”也。如此,金顽得火炼,炼过有土生,火过有土泄,则中和也。
例三:乾造:壬辰 丙午 丙午壬辰
大运:丁未戊申 乙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此杀逢四制,柱中印虽不见,喜其杀透食藏,通根身库。总之夏火当权,水无金滋。至酉运,合去辰土,财星滋杀,发甲点中书;庚运仁版连登,入参军机;戌运,燥土冲动壬水之根,又逢戊土透出,紧制壬水,不禄。
乘风先生评:此局丙火生午月,烈焰当权,又重重逢午,过于猛烈也。过则不中,不中则需求中。好在无木,火烈而无助,“缺者宜缺”也。丙火之性,“水猖显节”!丙见壬水,接受其节制,于是猛烈有节度也,为局中富贵之机。以壬水克丙,损其有余,“克者宜克”也。只是壬水之在午月,水气刚绝(巳月水绝),唯得两辰墓库之气,总嫌节制之力不足,是谓“不及”。不及,当助益之,助壬最宜用金,金发水源,则壬水流通绵绵不绝。“至酉运,合去辰土,财星滋杀,发甲点中书;庚运仕版连登,入参军机”。酉与庚者,皆金也。用金而局中无金,大运行到金,“全者宜全”,“生者宜生”,和道也。金炼适中,生克适当,中而且和。
若不持中和,只为平衡衰旺论,则身旺大过必要杀强,方能富贵至顶。于是有人会由此得出结论:壬坐辰库,是水气旺,是身旺杀旺,所以富贵。不知年时两辰,正是食神,食神乃制杀之物,戊土食神之于午月,何其旺也,不虑食神制杀太过乎?不知五行之妙,只以年时挂角之库墓去作水旺推,套命论命,岂能不谬,学者宜戒之。
若不论五行喜忌,只以财官印绶论吉,以枭杀伤官为凶,必会难解此局。因为此局凶物七杀两重,不见吉神官印。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人得出过这样的结论:“杀弱论官”!于是此局壬水弱,杀弱则日主不惧,以官来论,于是吉也。不知丙之杀为壬,丙之官为癸,杀弱论官,岂非壬癸不分?又谬也。
例四:乾造:癸丑 戊午 丙午 壬辰
大运:丁巳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此造火长夏天,旺之极矣。戊癸合而化为忌,还喜壬水通根身库;更妙年支坐丑,足以晦火养金而蓄水,则癸水仍得根,虽合而不化也。不化反喜其合,则不抗呼壬水矣。是以乙卯甲寅运,克土卫水,云程直上;至癸丑运,由琴堂而迁州牧;及壬子运,由治中而履黄堂,名利裕如也。
乘风先生评:此造任注论述精辟,用水之理一如前造壬辰例三。前造壬水双透,各得库气。此造戊土高透,临近丙火,何以不用戊土泄火,而用壬水节制呢?一是丙火见壬,则忠于壬,“水猖显节”。二是戊乃阳土,不比卑湿之己土。午月戊土必然燥热,燥热之土则难泄猛烈之火。年支丑土,“晦火养金而蓄水”,壬丑二字,生者宜生,克者宜克,一克一泄,何其妙也。
例五、乾造:丁丑 丙午丙午 壬辰
大运:己巳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此火焰南离,重逢刽刃,暖之至矣。一点壬水,本不足以制猛烈之火,喜其坐辰,通根身库;更可爱者,年支丑土,丑乃北方湿土,能生金晦火而蓄水,所谓暖虽至而寒有根也。科甲出身,仕至封疆,微嫌运途欠畅,多于起伏也。
乘风先生评:此造与前造丁丑例四相似,两造用壬水之理,别无二致,丑土晦火,功用也相同,是以富贵亦相近,癸丑造履黄堂,丁丑造仕封疆,足见命理有凭,可反复适用也。此造忌木,焚火为患,局中缺之,“缺者宜缺”也。此造喜金,金本无而丑中暗蓄无伤,“全者宜全”也。
例六、乾造:癸巳 戊午丙午 壬辰
大运:丁巳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庚戌
此铁樵自造(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十八日辰时),亦长夏天,与前造只换一丑字,天渊之隔矣。夫丑乃北方之湿土,能晦丙火之烈,能收午火之焰,又能蓄水藏金。巳乃南方之火,癸临绝地,杯水车薪,喜其混也。不喜其清也。彼则戊癸合而不化,此则戊癸合而必化,不但不能助杀,抑且化火为劫,反助阳刃猖狂。巳中庚金,无从引助,壬水虽通根身库,总之无金滋助,清枯之象,兼之运走四十载木火,生助劫刃之地,所以上不能继父志以成名,下不能守田园而创业,骨肉六亲,直同画饼,半生事业,亦似浮云。至卯运,壬水绝地,阳刃逢生,遭骨肉之变,以致倾家荡产。犹忆未学命时,请人推算,一味虚褒,以为名利自如,后竟一毫不验。岂不痛哉!且予赋性偏拙,喜诚实不喜虚浮,无谄态,多傲慢,交游往来,每落落难合,所凛凛者,吾祖吾父,忠厚之训,不敢失坠耳。先严逝后,家业凋零,潜心学命,为糊口之计。夫六尺之躯,非无远图之志,徒以末技见哂,自思命运不济,无益于事,所以涸辙之鲋,仅邀升斗之水。限于地,困于时,嗟乎!莫非命也!顺受其正云尔!
乘风先生评:此造为任铁焦先贤的八字。任先生对自己的八字论述详尽,理论精湛。用壬之理,与前三造之例三、例四、例五相同。不用戊土,因其合癸化火,更助火势,不当化而化也。所惜者,无丑也,土不能晦火,全赖壬水之力,壬水虽通根身库,总嫌无金资助,清枯也。早运逢火,丙更烈,且戊土得助,必然克壬水,为 “不当克而克”,前运甲寅、乙卯,徒生猛火,助其爆烈,为“不当生而生”,结果是“骨肉六亲,直同画饼,半生事业,亦似浮云。至卯运,壬水绝地,阳刃逢生,遭骨肉之变,以致倾家荡产”。
《滴天髓》之“浊气”篇云:“满盘浊气令人苦,一局清枯也苦人,半浊半清犹是可,多成多败度晨昏。”任铁焦造,正是“一局清枯也苦人”,早运悖逆,屈抑于前。晚运癸丑、壬子,辛亥,阻戊癸之合化,助时壬之制伐,澄浊求清,当奋享于后。《滴天髓》之“清气”篇云:“澄浊求清清得去,时来寒谷也回春。”任铁焦慨叹前运不济,世事多磨,“限于地,困于时,嗟乎!莫非命也!”至于“六尺之躯,非无远图之志,徒以末技见哂”,乃是自谦之词。现今命理有某“大师”,据此自谦之词,笑任氏乃落魄之人,也据之批评任注中体现了相关思想。更有某“大师”出书评注《滴天髓》,对于任注命理随意否定,对任注之命例妄改时辰,似乎任注错误百出。乘风认为这些都是有欠厚道的。任铁焦乃清朝士人,中过科举的,从其在《滴天髓阐微》中的行文,我们能见其文笔若花,且治学严谨。只是任氏好运来得太晚,未能显秩。其所著之《滴天髓阐微》,理论精微,阐发有致,更增数百命例详析其理,使人能窥《滴天髓》之妙,《滴天髓》自此始得以广为流传。而任氏大作若斯,并无自满,实学术之真君子。作为研习《滴天髓》的后人,从任注中获益,饮水思泉,不可忘本。乘风以为,一己之力总是有限,任注若有不足,亦为正常,我辈当思匡补而非求全责备。若不思匡补,反而妄加指责,随意更改,则数典忘祖矣。
还有个问题,为何此造不依“众寡”篇之论,去壬癸之寡,反而用壬水呢?此造丙生午月,当令司权,是谓“强”。地支巳午连环,一片火海,天干又有戊癸合化火,显然是“强众”。以壬癸为“敌”,癸水虚透,合戊土而化,壬水虚透仅得辰中墓库之气,壬癸各自只一,且虚透挂角于年时,是谓“敌寡”。“众寡”篇云: “强众而敌寡者,势在去其寡”。依据“众寡”此理,应当以克尽“寡”神壬癸为美,何以任铁焦认为是用壬呢?就是因为必须考究五行之特性。壬水“刚中之德,周流不滞”,丙火“水猖显节”,接受壬水节制。取用壬水,是五行之性情决定了的。丙壬组合,是有鲜明特点的。
综上所述,中和并非平衡,亦非仅仅指导衰旺的。中和作为命中之正理,是用以谋全局的。当先知五行之性,秉持中和而妙用之,使五行之生克制化恰到好处、恰如其分。运势当持中和,以中和为度,妙用五行以达变,以中和为依归。